首頁/ 健康/ 正文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門診經常看到這樣的檢查報告,那麼這樣的檢查是否必要,這樣的結果該如何處理?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頸動脈超聲報告

頸動脈斑塊篩查是否必要?

2015 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腦卒中是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首位死因,腦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佔 80% 左右,其中 25%~30% 的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頸動脈狹窄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約佔 90% 以上。

因此 2014 年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和《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共同釋出了《健康體檢基本專案專家共識》,將頸動脈超聲檢查作為篩查體檢人群心血管病風險的推薦專案。

我國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和綜合干預專案管理辦法(試行)》中也將頸動脈超聲檢查作為心血管高危人群篩查專案。

頸動脈斑塊篩查方法

頸動脈斑塊篩查方法包括血管造影、經顱多普勒、磁共振、CTA 等,雖然血管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但頸動脈超聲檢查屬無創性檢查,成本低、敏感度高、便捷、可重複性好,其可作為篩查首選的檢查方法。

透過超聲可以診斷動脈狹窄或閉塞的部位和程度並判斷斑塊的穩定性。

01. 頸動脈狹窄超聲評價標準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注:PSV 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EDV 舒張末期血流速度;PSVICA/PSVCCA 頸內動脈 PSV 與頸總動脈 PSV 的比值

02. 頸動脈斑塊的測定

在頸動脈分叉處近心端 1。0~1。5 cm 處,避開頸動脈斑塊,測量內膜前緣到外膜前緣的垂直距離為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

頸動脈 IMT ≥ 1。0 mm 或分叉處 IMT ≥ 1。2 mm 為內中膜增厚;當 IMT 侷限性 ≥ 1。5 mm,大於周圍正常 IMT 值至少 0。5 mm,或大於周圍正常 IMT 值 50% 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區域性結構變化,可定義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測量方法(頸動脈血管腔內膜面的前緣到中膜-外膜面的前緣垂直距離)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斑塊的測量方法(圖 4A 為縱切面、圖 4B 為橫切面)

03. 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測定

透過斑塊的形態、內部回聲、表面纖維帽完整性等評估斑塊是否穩定。以血管壁回聲作為參照,斑塊內組織成分的含量不同,頸動脈斑塊可分為低迴聲、等回聲、強回聲及混合回聲斑塊。

強回聲斑塊因含有大量鈣化而較穩定,對應「硬斑塊」;回聲均勻的斑塊多為單純的纖維性斑塊;不穩定斑塊其內部回聲不均勻,見大片無回聲或極低回聲區時,可能存在潰瘍、出血、脂質成分大片壞死等改變,具有破裂傾向,易發生血栓和(或)可能迅速發展為責任病變,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密切相關,又稱「易損斑塊」,對應「軟斑塊」。

不規則型(纖維帽不完整)、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和潰瘍型斑塊(纖維帽破裂不完整,形成「火山口徵」,彩色血流多普勒顯示有血流進入)也為易損斑塊。

易損斑塊經積極治療可轉變為穩定斑塊,反之,穩定性斑塊未得到及時治療,也可能轉變為易損斑塊,因此,有效評估斑塊的穩定性對臨床決策至關重要。

頸動脈斑塊定量分析增加了傳統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價值。對輕、中度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建議每年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隨訪,動態評估斑塊進展和卒中風險。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強回聲斑塊(箭頭所示)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低迴聲斑塊(箭頭所示)

頸動脈斑塊大小如何評估?阿司匹林和他汀如何應用?這篇講全了!

混合回聲斑塊(箭頭所示)

頸動脈斑塊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大部分早期頸動脈狹窄/斑塊患者沒有臨床症狀。

01. 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既往 6 個月內無頸動脈狹窄所致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卒中或其他相關神經症狀,只有頭暈或輕度頭痛的臨床表現視為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02. 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既往 6 個月內有 TIA、一過性黑矇、患側顱內血管導致的輕度或非致殘性卒中等臨床症狀中一項或多項(如思維模糊、體位性眩暈、雙眼失明、共濟失調、頭暈、眩暈等)的頸動脈狹窄稱為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03. 體格檢查

部分頸動脈狹窄患者頸動脈搏動減弱;在雙側頸三角及鎖骨上方,部分患者可聞及血管雜音。

一般來說,音調高、時間長的雜音提示狹窄嚴重,但輕度狹窄和完全閉塞前可由於血流速度變慢而沒有雜音。所有頸動脈狹窄患者都要進行神經系統體格檢查。

頸動脈斑塊的防治

01. 健康的生活方式

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菸、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身體活動,控制體重,戒菸和限制飲酒等,減少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非空腹血糖控制於 11。1 mmol/L 以下,治療期間糖化血紅蛋白 < 7%。

02. 藥物治療

對無症狀性和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均應進行藥物治療,其中抗血小板治療、降壓治療和他汀類藥物治療為其三大基石。

1)抗血小板治療

針對頸動脈中度及以上狹窄患者均推薦行抗血小板治療,常用藥物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選用氯吡格雷等其他藥物。

針對斑塊很小,沒有形成明顯狹窄(狹窄

2)降壓治療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降壓治療能有效降低卒中風險。普通高血壓患者控制目標為

各類降壓藥物都可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對預防卒中有一定優勢。

3)他汀類藥物治療

對於單純頸動脈內中膜增厚患者,如果血脂在正常範圍內,且無冠心病、腦梗、糖尿病等情況,不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對於頸動脈不穩定斑塊或斑塊伴狹窄 50% 以上者,無論是否有缺血性腦卒中症狀及血脂是否異常,均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對於頸動脈斑塊伴狹窄 50% 以下者,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血脂在正常範圍以內,可根據斑塊的穩定性和用藥風險效益比個體化考慮是否選用他汀類藥物。

對於頸動脈斑塊患者,如果近期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建議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8 mmol/L。

他汀類藥物單藥治療不能達標時,可聯用依折麥布等其他降脂藥物。當患者為高甘油三脂血癥時,可考慮給予煙酸類或者貝特類降脂藥。

03. 血管重建

頸動脈血管重建包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頸動脈支架術(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指南推薦:

對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70~99% 的患者,可考慮行 CEA 或 CAS;

對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50~69% 的患者,同樣可考慮行 CEA 或 CAS;

對非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 70% 的患者,在充分評估患者手術風險和獲益比的情況下,且在圍術期致殘或致死率能夠控制在 3% 以下時,可考慮行 CEA 或 CAS;

行 CAS 治療的患者,術前應給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治療,術後兩者聯用至少 3 個月。

綜上所述,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全身性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表現,因此對高危人群應定期篩查,及時治療,以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病率。

排版:ly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華神經科雜誌》 2017 年 50 卷 8 期 572-578 頁

2。 中國健康體檢人群頸動脈超聲檢查規範。《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2015 年 4 期 254-260 頁

3。 頭頸部血管超聲若干問題的專家共識 (頸動脈部分)。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 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 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 等 《中國腦血管病雜誌》 2020 年 17 卷 6 期 346-352

4。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風險評估與防治策略。 李偉 龔濤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22 年 21 卷 2 期 101-104 頁

5。 頸動脈狹窄診治指南。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中國血管外科雜誌(電子版)》 2017 年 9 卷 3 期 169-175 頁

6。 超聲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方法和規範化應用。 李豔 任俊紅《中華全科醫師志》 2022 年 21 卷 2 期 105-108 頁

7。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 201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華神經科雜誌》 2015 年 48 卷 4 期 258-273 頁

8。 中國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介入診療指南 201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等《中華神經科雜誌》2015 年 48 卷 10 期 830-837 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