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藥王孫思邈活過百歲的養生四訣,超實用!(值得收藏)

作者 | 一翁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乾隆帝與紀曉嵐有一對經典的拜壽聯:花甲重逢,又增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花甲”為60歲,“花甲重逢”即120歲,加上三七歲月就是141歲;

“古稀”為70歲,“古稀雙慶”即140歲,再加一度春秋也是141歲。

從古至今,擁有這般高壽的,屈指可數。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活出了這副對聯。

孫思邈的成就不僅體現在醫學上,在養生上,他也有著令人折服的見解。

他在《千金要方》中寫到: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訣了。”

藥神的養生秘訣,說來也不是多稀奇古怪,就是一個字:

少!

藥王孫思邈活過百歲的養生四訣,超實用!(值得收藏)

01

少說話,避免損傷元氣

俗話說:“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

或許是工作需要,或許是性格使然,有的人成了“人間嗩吶”、有的人成了“職場復讀機”。工作中談生意、拍馬屁是一把手,生活中口若懸河、誇誇其談也不在話下。

說太多話,用太多腦,會耗散一個人身體中的大量精、氣、神。《千金要方》裡認為,津液與氣是人生命之本,如果長久耗散,最終會導致元氣受損,傷神成疾。正所謂“日出千言,不病自傷”。

生活中也常聽到: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言少可防患於未然,可避免口中之患。是非少,疾病少,身體好。

另外,

“言為心聲,心主神明”,不但要少言,還要輕聲、慢語,方可收斂肺氣,保護元氣。

藥王孫思邈活過百歲的養生四訣,超實用!(值得收藏)

02

少憂慮,避免氣機鬱結

傳統中醫裡有個共識:多思則神殆。

社會節奏快、競爭壓力大,無論中年人還是年輕人,總是一副心事重重、寢食難安的樣子,甚至將煩心事帶進了夢中。

所謂“思則氣結”,心放不開、糾結太多容易導致氣機鬱結,肝鬱氣滯,從而引起生病。

適當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除了生死無大事,退一步海闊天空。

宋祁也曾在《雜說》裡表明:多憂傷神,多思傷志。

要學會清心寡慾,保持心情舒暢,恬靜淡然,情緒穩定,閒庭信步,一些小毛病還可能不治而愈。

實際上,懷著順其自然的心態,能少掉一大半煩惱。

心中事少,思不結氣。

藥王孫思邈活過百歲的養生四訣,超實用!(值得收藏)

03

少吃點,避免心氣不足

民以食為天,很多人以“吃貨”自居,以“吃貨”為豪,吃自助餐吃到不扶牆而走不罷休。

然而,吃太多容易產生氣滯,進而心氣不足,增加了腸胃負擔,消化不良,日積月累的話還會導致肥胖、糖尿病、患上“三高”等。

《黃帝內經》中曰: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三叟詩》中強調:

老人保持長壽的原因之一就是“量腹節所受”。

《養生三要》裡也提到:

“臟腑腸胃,常令寬舒有餘地,則真氣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不謀而合的是當代醫學和營養學家也證實,吃“七、八分飽”利於養生,似飽非飽的時候,就應該放下筷子了。

欲求無病腸中清,欲得長生腹中清。

藥王孫思邈活過百歲的養生四訣,超實用!(值得收藏)

04

少賴床,避免氣血不暢

中醫裡認為:

“久臥傷氣。”

當代人對床的眷戀與依賴,真是前無古人,週末可以從早睡到晚,從晚睡到早,不知天亮為何物。

常聽人說“多休息、多休息”,大部分人也就認為,想要消除疲勞就應該多睡覺。事實上正相反,睡眠時間過長的人,會讓人更疲勞。

睡懶覺的人睡眠中樞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其他神經中樞由於受到抑制時間太長,恢復活動的功能就會變得相對緩慢,因而會感到終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身心俱疲。

除了高質量的適度自然睡眠,孫思邈還說過:

“養生之道,常欲小勞。”即倘若過度地貪圖安逸,缺乏活動,身體氣血執行不暢,導致筋骨脆弱,臟腑功能減退。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晏臥而早起,順應自然,喚醒人體,可提升人體陽氣的作用,對於肺部、心臟、大腦等均大有裨益。因此,早起是養“陽”的第一大法。

少說話、少憂慮、少吃點、少賴床,藥神“四少”養生訣,轉發共勉!

祝君健康長壽,福慧雙修!

作者:一翁,情鍾文學,捕捉生活,一寸方心弘揚傳統文化,一隅筆墨傳遞時代力量。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