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導讀:

過去很多文獻報道證實了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對惡性腦腫瘤治療具備巨大潛力,但仍缺乏系統全面的臨床資料,最佳治療引數也並非十分明確。近日,中國臺灣學者發表文獻《Salvage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for Malignant BrainTumor Patients in Compliance with Emergency and Compassionate Use: Evaluation of 34 Cases in Taiwan》,集中報道了34例有生命危險的晚期惡性腦腫瘤患者的BNCT治療結果,以及對案例中BNCT治療引數與生存率關係作了分析研究。

一、摘 要

在BNCT之前,對34例有生命危險的終末期腦腫瘤患者進行MRI和18F-BPA-PET分析,以確定18F-BPA的腫瘤位置/分佈和腫瘤與正常組織攝取比(T/N)。該研究中未觀察到嚴重的不良事件(≥3級)。客觀反應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50。0%和85。3%。平均總生存期(OS)、癌症特異性生存期(CSS)和無復發生存期(RFS)分別為7。25、7。80和4。18個月。運用Kaplan-Meier法分析確定了這些患者的最佳BNCT治療引數和腫瘤特徵,包括:T/N ratio ≥ 4,腫瘤體積

膠質瘤是腦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癌症型別,惡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療策略控制腫瘤體積,提高生存率。

近年來,BNCT已用於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複發性惡性膠質瘤、高級別腦膜瘤和瀰漫性橋腦膠質瘤患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生存結果。本次對34例晚期或其他治療方法失敗的腦腫瘤進行研究,以確定最佳的BNCT引數和臨床病理特徵,瞭解BNCT治療惡性腦腫瘤的實際效果。

二、方 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共有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接受BNCT治療。所有患者均生命垂危,符合醫院評審委員會核准的緊急和同情使用原則。

本文采用Carson遞迴分割分析(RPA)對BNCT病例進行分類。用MIB-1增殖指數判定腦腫瘤的分級或增殖活性。磁共振成像(MRI)用於鑑別和確認患者腦部病變的存在。

本研究採用以下數值:熱中子RBE(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相對生物效應)=3。2,γRBE = 1。0,腫瘤(compound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藥物生物效應)CBE=3。8,正常面板CBE=2。5,神經CBE=1。35,腦最大劑量

輸注計劃為:前兩小時完全輸注(180 mg/kg),然後在中子輻照期間以初始輸注速率的一半輸注(90 mg/kg),以保持血液中的硼濃度。BNCT的超熱中子源是臺灣清華開放池反應堆(THOR)。本研究中,腫瘤靶區(GTV)所需的平均腫瘤劑量預計為20–40 Gy-E。BNCT後給予貝伐單抗10mg/kg,每兩週1次,直到出現疾病進展,嚴重毒副作用(等級≥ 3)或患者死亡。

本研究採用神經腫瘤反應評價(RANO)評估腫瘤對BNCT的反應。所有患者均行MRI檢查以評估腦腫瘤進展。BNCT術後1個月進行MRI檢查,術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

三、臨床結果

(一)患者特徵和BNCT引數

34例患者人口統計學特徵和BNCT引數見表1。平均年齡37。5± 20。5歲,男女比例為1:1。27。膠質母細胞瘤(44。1%)和星形細胞瘤(32。4%)是主要的腫瘤型別。大多數腫瘤位於非額葉,平均腫瘤大小為58。19±61。14mL。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表1:BNCT治療前後人口統計學特徵(N=34)

(二)腫瘤反應與生存結果的關係

透過顱內MRI評估BNCT治療3個月後患者的腫瘤反應。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定(SD)和病情進展(PD)的患者比例分別為17。6%、32。4%、35。3%和14。7%(表2)。客觀有效率(ORR)為50%,疾病控制率(DCR)為85。3%。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表2:BNCT治療反應(N=34)

BNCT治療後腫瘤反應與中位OS、CSS和RFS之間的關係如表3所示。CR、PR、SD和PD患者的中位OS分別為17。43、15。47、6。00和4。83個月。CR患者6個月和12個月的OS發生率分別為100%和64%。PR患者6個月和12個月的OS發生率分別為73%和62%。然而,SD和PD患者的OS發生率非常低。CSS和RFS的趨勢相似。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表3:CR、PR、SD和PD患者6個月和12個月的OS、CSS和RFS

(三)BNCT引數與生存結果的關係

表4結果顯示性別、腫瘤部位、KPS和T/B比值對OS、CSS和RFS無統計學意義。腫瘤型別與最終OS(p=0。003)和CSS(p=0。005)顯著相關,但與RFS(p=0。245)無關。腫瘤型別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進一步顯示,在BNCT治療後,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OS和CSS時間比星形細胞瘤患者差(見圖1)。MIB-1(>40%)高的患者CSS和RFS中位數均低於MIB-1低的患者(p40和MIB-1≤40以及低風險RPA和高風險RPA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別如圖2和圖3。腫瘤體積

進一步分析患者6個月和12個月的存活率與T/N比的關係。如表5所示,T/N≥ 4的患者6個月和12個月生存率均優於T/N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表4:腫瘤型別、腫瘤部位、MIB-1、RPA分級、KPS、T/N比、T/B比、腫瘤體積、血硼濃度、腫瘤劑量和腫瘤反應對OS、CSS和RFS的影響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圖1:膠質母細胞瘤與星形細胞瘤患者OS、CSS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圖2:MIB-1>40和MIB-1≤40患者CSS、RFS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圖3:低風險RPA(I-III級)和高風險RPA(IV-VI級)患者OS、CSS、RFS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圖4:A:T/N比值≥4與T/N比值

表5:患者6個月和12個月的存活率與T/N比的關係

(四)不良反應

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顱內壓升高,其次是頭痛、頭暈、噁心和嘔吐。此外,沒有患者出現顱內壓嚴重升高或意識喪失。所有患者在BNCT治療後均出現脫髮(CTCAE 5。0 Ⅰ級)。除2例(5。8%)外,其餘患者在BNCT治療3個月後出現嗜睡症狀。無其他不良反應,如放射性腦壞死或認知功能障礙。

(五)代表性病例

【文獻速遞】34例惡性腦腫瘤患者在中國臺灣接受BNCT治療的臨床研究

2013年5月,1名35歲女性患者被診斷為右側額顳部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接受開顱手術和放化療。2015年7月,腫瘤復發並進展為膠質母細胞瘤,手術治療後第二年復發,患者處於生命危急狀態,符合緊急使用和同情使用原則。18F-BPA-PET掃描顯示腫瘤活性強,T/N比值高達4。7。MRI顯示右側顳葉腫瘤體積大(75。6ml)。患者的RPA分級、KPS和MIB-1分別為2、80和35%。在BNCT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血硼濃度為24。7ppm,平均腫瘤劑量為27。1Gy-E。患者在BNCT後接受貝伐單抗治療。BNCT後一個月,MRI顯示腫瘤體積明顯縮小。BNCT後PR達到3個月以上,無腫瘤復發,無嚴重不良反應(grade≥ 3)。

總 結

對於幾乎用盡治療方法,並且處於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險的惡性腦腫瘤患者,BNCT是延長生存期的一種有效手段;

對於符合緊急和同情使用原則的患者,減少BNCT劑量仍然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BNCT對於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出更好的療效。此外,BNCT推薦用於T/N≥ 4、腫瘤體積

感謝審稿人

廈門弘愛醫院腫瘤中心潘建基教授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學研究進展,非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