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劉瑞朝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蒲公英

春欲去,夏將來,野菜也收場了?實際上,即便是進入夏季,原野之間,依然是有不少野菜可以食用。但是,有些草本植物較為相似,但口感相差較大,且有些能食用、有些不能食用。

為此,大河報·豫影片記者聯合仙客自然教育中心,為大家科普鄭州地區五種常見的野菜和相似野草。仙客自然教育中心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野菜,脾胃虛弱、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應儘量不吃。同時,野菜畢竟不等同於蔬菜和藥物,一定要適量使用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灰灰菜

【科普】脾胃虛寒、腎臟較差人群儘量不吃野菜

現在,大家把野菜當做飯桌上的調劑,但在以前,曾經是災荒年月的必需。仙客自然教育中心創始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學碩士王東超說,作為河南地區來說,以前發生饑荒的時候,三四月份往往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蔬菜、糧食都沒有,於是災民們只能挖野菜充飢。

目前,雖然已經是穀雨節氣,春天即將過去,很多市民認為郊野已經沒有什麼時令野菜了。其實不然。王東超說,一年四季實際上都有時令野菜,夏天能吃的野菜也不少,比如豬毛菜、莧菜、灰灰菜、野菊花、薄荷等等。

不過,野菜可吃,但不能多吃。所謂小吃怡情,大吃傷身。王東超說,野菜之所以沒成為蔬菜,還是和野菜有較大區別的。大部分野菜具有寒涼體性,脾胃虛弱的人、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建議不要食用野菜。

有一些野菜,還可能引發過敏性、日光性皮炎。如灰灰菜,如果大量食用,就會出現全身水腫的情況,這在新聞報道中並不鮮見。

食用野菜,切忌兩個誤區。一是不能將野菜當蔬菜,可以偶爾嚐嚐鮮,但不能過量攝入。二是不能將野菜當保健品,雖然部分野菜具有降血壓、降血糖、消炎等功能,但畢竟有限,不能取代藥物的療效。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蒲公英

【種類1】蒲公英開花後仍能食用 需和假還陽參、苦苣菜區分開來

馬上就是夏天,郊野裡還有哪些野菜可以吃?它們又容易和什麼野草混淆了?為此,仙客自然教育中心推薦了五種時令野菜。

第一種是蒲公英。蒲公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植物名實圖考》稱其為蒲公英,《野菜譜》稱之為白鼓釘,它又有黃花郎、黃狗頭諸名。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假還陽參

古代中藥學著作《本草圖經》記載,“(蒲公草)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平澤田園中皆有之。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莖端出一花,色黃如金錢;斷其莖有白汁出,人亦啖之”。

可見蒲公英生長範圍較為廣泛。初春時候生出苗葉,葉子像苦苣菜,但有細刺。折斷它的花莖,會有白汁流出,古時人們就食用它。

王東超說,即便開花後,蒲公英的葉子仍可食用。但蒲公英和假還陽參、苦苣菜、小枯麥菜有些相像,大家需要認真辨識,以免誤食。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野山菊(野菊花)

【種類2】野山菊葉子可食 菊花葉子苦、不堪入口

第二種植物是野山菊。王東超說,他們從鄭州西部山區引種下來一些野菊花。野菊花和菊花在外形上幾乎沒有差別,但野菊花的葉子不苦,而菊花的葉子苦。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植物名實圖考》記載,野山菊“叢生,花葉抱莖如苦蕒而歧,齒不尖,莖瘦無汁;梢端發杈,秋開花如寒菊”。可見,野菊花也是秋季開花,在梢端發叉,葉尖可食用。

《本草綱目》記載,野菊,又名苦薏。針對無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出;另以藥渣敷患處”。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薄荷

【種類3】夏天的薄荷很清爽 薄荷十香菜很難分清

第三種植物是薄荷。

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薄荷“一名雞蘇,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莖方,葉似荏子葉,小頗細長,又似香菜葉,而大,開細碎黲白花”。

《農政全書》還記載,“採苗葉煠熟,水浸去辣味,油鹽調食”。當時薄荷還能作為救濟的菜。不過,書中也提到,“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貓食之即醉,物相感耳”,指出個別人群不能食用薄荷。

王東超說,薄荷和十香菜較為相像,兩者都是被子植物薄荷屬植物。薄荷的葉子,要比十香菜大一些。口感上面,薄荷吃起來有麻涼的感覺,而十香菜作為蔬菜,則是清香可口的。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種類4】艾也能做野菜 和益母草有點像

第四種植物為艾。提到艾,大家就容易想到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艾葉亦可食用。《四民月令》記載,“三月可採艾”,農曆三月,基本也就是公曆4月。

《廣群芳譜》記載,“艾, 一名醫草, 一名冰臺,一名艾蒿,一名黃草,處處有之”,艾的生長範圍也較為廣泛。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益母草

孟浩然有詩寫道,“日晚蘭亭北,煙開曲水濱。浴蠶逢奼女,採艾值幽人”。《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按宗則字文度,嘗以五月五日雞未鳴時採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這就涉及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當時有祛毒的功效。

王東超說,艾和益母草有些相似,野外挖菜時需要分辨清楚。

夏天依然有時令野菜,但“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灰灰菜

【種類5】灰灰菜雖然鮮美 但不宜多吃、或引發過敏性炎症

第五種植物是灰灰菜。灰灰菜,在鄭州地區較為常見,特別是沙地高岡上。灰灰菜又被稱為藜,《韓非子·五蠹》提到,“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採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當時灰灰菜作為調羹的一味菜。

《呂氏春秋》記載,“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孔子窮困潦倒時候,連灰灰菜湯都喝不上,可見“面有菜色”的形容有多貼切了。

灰灰草的幼苗和嫩莖葉都能吃,味道鮮美,口感柔嫩。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灰灰菜是含有卟啉類物質的光感性植物,過多服食或接觸,人體受數小時日曬後,容易出現急性光毒性炎症反應,導致面板紅腫、發亮,混身刺癢。

所以,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過多,吃完後應避免強烈陽光曝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