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頭痛很難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根據範圍劃定,頭痛是指頭顱上半部(眉毛、耳輪上部、枕外隆突連線以上)的疼痛。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1、頭痛的發病機制

1。1 顱內病變 如腦腫瘤、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炎、腦膿腫、顱內高壓症、各種動脈炎和靜脈竇炎等。

1。2 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 如顱內外血管高度擴張引起的偏頭痛、顱內及後頸部肌肉收縮所致的緊張性頭痛、神經症頭痛。

1。3 全身疾病 如發熱、低氧、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和癲癇大發作之後,鼻竇炎、弱視和屈光不正、血管擴張藥使用後也可引起頭痛。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2、頭痛的分類

根據發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性頭痛(病程在2周內)、亞急性頭痛(病程在3個月內)和慢性頭痛(病程大於3個月)。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頭痛(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和繼發性頭痛(如因外傷、感染、腫瘤等所致的頭痛)。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3、頭痛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對於頭痛的診斷和鑑別診斷,病史最為重要,病史包括頭痛發作的急緩、發作的時間,以及頭痛的性質、部位、緩解及加重的因素,先兆症狀及伴發症狀等,在病史的基礎上,結合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合適的輔助檢查,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4、頭痛疾病的鑑別診斷

根據患者的主要伴隨症狀,對可能發生頭痛疾病的臨床特徵進行介紹。

4。1 急性、伴噁心嘔吐、意識障礙

4。1。1 高血壓腦病 本病見於高血壓患者,由於動脈壓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急驟起病,病情發展非常迅速。臨床可見動脈壓升高,平均動脈壓常在150~200 mmHg之間,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癲癇發作,陣發性呼吸困難。治療為迅速降低血壓、降低顱內壓,消除腦水腫,控制癲癇,病因治療等。

4。1。2 偏頭痛 偏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型別,臨床以發作性中重度、搏動樣頭痛為主要表現,頭痛多為偏側,持續4~72 h,可伴有噁心、嘔吐,光、聲刺激或日常活動均可加重頭痛,安靜環境、休息可緩解頭痛。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血管性疾患,多起病於兒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達發病高峰,女性多見,男女患者比例為1∶2~1∶3,常有遺傳背景。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4。1。3 其他疾病 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4。2 急性、伴發熱

4。2。1 腦膜腦炎 腦膜腦炎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腦膜和腦實質炎症。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見的首發症狀有精神障礙、癱瘓、頭痛、發熱、意識障礙、噁心嘔吐及癲癇性抽搐等。多數患者均有腦電圖異常。治療原則為抗感染和抗變態反應,防治腦水腫,改善神經代謝和缺血缺氧狀態。

4。2。2 其他疾病 顳動脈炎、病毒性感冒。

4。3 緩慢發生、逐漸加重可伴精神症狀

4。3。1 神經梅毒(麻痺性痴呆) 神經梅毒為梅毒螺旋體感染神經系統所引起的疾病。35~45歲多見。隱襲發病,常以精神障礙為首發症狀,早期為性格改變、焦慮不安、易激動或抑制退縮、不修邊幅、記憶力及空間定向力障礙、欣快和誇大妄想常較為突出。可見阿-羅瞳孔、震顫、言語不清和癲癇發作。如症狀繼續進展,結局為痴呆狀態、痙攣性癱瘓或去皮質狀態。治療藥物首選青黴素G、激素等。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4。3。2 其他疾病 腦部腫瘤。

4。4 伴視力障礙

4。4。1 青光眼 是一種常見的致盲眼病,包括先天性、原發性和繼發性青光眼3種。臨床表現為眼脹痛、頭痛、視力下降,可伴有噁心嘔吐。治療包括降眼壓(乙醯醋胺)、縮瞳(毒扁豆鹼)等藥物及手術。青光眼分為開角型青光眼和閉角型青光眼。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時,可在1~2 d內造成永久性失明,應及時採取降眼壓等救治措施。

4。4。2 其他疾病 頸內動脈供血不足或梗死、偏頭痛、顳動脈炎、垂體腫瘤。

4。5 伴癲癇發作

4。5。1 腦血管畸形 顱內血管畸形是顱內血管床的發育畸形,其中以動-靜脈畸形最多見,約佔半數以上。腦動-靜脈畸形多見於年輕人,男性比女性多見。腦動-靜脈畸形平時無任何不適或偶爾有癲癇發作。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腦內血腫或蛛網膜下隙出血,可突然出現劇烈頭痛、頸硬,伴有噁心、嘔吐和意識障礙,並可出現偏癱、偏盲、失語及偏側感覺障礙等定位體徵,腦動脈造影可確診。

4。5。2 腦囊蟲病 囊蟲病是最常見的累及腦組織的寄生蟲病之一,以華北和東北為多發地區。人體是豬肉絛蟲或有鉤絛蟲的中間宿主,同時也是終宿主。作為中間宿主,囊尾蚴寄生在腦膜(蛛網膜下隙)或腦實質內。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常見症狀為癲癇發作、腦積水、顱高壓(頭痛、嘔吐)。血清和腦脊液的補體結合試驗可為陽性。CT和磁共振(MRI)有利於診斷。

頭痛不簡單,與多種疾病相關!

4。5。3 其他疾病 腦腫瘤。

4。6 伴眩暈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多發生於 5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或頸椎骨質增生者。可在安靜或活動時突然起病,症狀發展至高峰多在2 min內,一般不超過5 min,常反覆發作,24 h內完全恢復,不留神經功能缺損體徵。多表現為眩暈、複視、平衡失調、頭痛、吞嚥困難及感覺障礙等。治療包括病因、抗血小板聚集、擴血管及手術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