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藥僅3味,陽虛便秘特效方,還可治療9種疼痛疾病!

今天要介紹的方子出自醫聖張仲景之手,堪稱陽虛便秘的特效方,它就是——大黃附子細辛湯。

本方始見於《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為後世溫下劑的祖方。原書用於治療“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

”等症。民國陸淵雷在其《金匱要略今釋》中引《類聚方廣義》

治寒

,朐腹絞痛延及心胸腰部,陰囊掀腫,腹中時有水聲,惡寒甚者。

因此,本方除可用於治療便秘,還被廣泛用於治療肋

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腎結石、膽結石、慢性闌尾炎、胰腺炎

急性單純型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

腹股溝疝等屬寒積

所致者。

[組成]大黃三兩(9g),附子二枚(12g), 炮細辛二兩(6g)。

[用法]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本方所治之證,乃因寒邪與積滯互結於腸道所致。

藥僅3味,陽虛便秘特效方,還可治療9種疼痛疾病!

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寒入於內,陽氣不通,氣血被阻,故見腹痛或脅下偏痛。

正如《素問.舉痛論》所云:“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

寒實阻於腸間,傳化失職,以致大便不通;

積滯留阻,氣機被鬱,故發熱;

陽氣內鬱,不能布達四肢,故手足厥冷;

舌苔白膩,脈弦緊,均為寒實之徵。

因此,本方

主]寒積裡實證。

辨證要點為

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

本方主治證的病機為寒實內結。

在治療上,

根據《

·

至真要大論》

“寒者熱之

”、

“治寒以熱"、“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則,治宜溫通寒凝而開閉結,通下大便以祛積滯,溫裡散寒以止痛。

方中重用

附子

辛溫大熱,入心、脾、腎經,溫裡散寒,止腹脅冷痛,

《名醫別錄》卷3載其治“心腹冷痛",《本草從新》 卷4謂其

“大熱純陽

……

沉寒痼冷之證”。

因其寒實內結,故用溫藥以祛其寒,同時需瀉下之品以通其結,

大黃

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功能瀉下通便,盪滌裡實積滯,與附子相配,寒溫同用,以奏溫下之功。

細辛

性味辛溫,主入肺、腎二經,兼入肝、脾渚經,“利九竅”(《神農本卓經》卷2),“

溫中下安五臟”(《名醫別錄》卷1),

方中用之,辛溫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以溫散臟腑之積冷,用以為佐。

方中大黃,性昧雖屬苦寒,但得附子、細辛之辛熱,則苦寒之性被制,而瀉下之功猶存。三藥合用,具有寒溫同用,相反相成之配伍特點,而成溫通寒積之劑。

仲景治寒邪深伏陰分時,常以附子與細辛相配,如麻黃細辛附子湯,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方以附子、細辛與麻黃同用,功在助陽解表;

藥僅3味,陽虛便秘特效方,還可治療9種疼痛疾病!

本方(大黃附子細辛湯)主治寒積裡實之證,以附子、細辛與大黃相配,重點在於溫下寒積。

二方僅一藥之更,即變解表為溫下。仲景用藥制方微妙之處,於此可見一班。

另外,麻黃細辛附子湯中附子只用一枚,此方附子則用三枚,所以然者,麻、附、細辛是三味溫藥,只相助而不相制,故附子一枚即可。此方大黃苦寒且系三兩,若只用附子一枚,豈不為大黃牽制,阻礙其逐寒興陽之功。

兩方在一味藥和用量上的出入,而主治各異,於此可知,古人的用藥制方、法度嚴謹,而有泛應曲當。

[總結]

1。

本方為溫下法的代表方劑。

再次強調,本方

以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臼膩,脈弦緊為證治要點。

2。

臨床

加減法

若腹

甚者,加肉桂以溫裡止痛

腹部脹滿,舌苔垢膩,積滯較重者,厚朴、木香行氣導滯

體質虛弱者,加黨參、當歸等以益氣養血補虛。

3.需要指出的是,

本方功專溫下

若實熱內結,正盛邪實,殊非所宜。服用本方後

若大便通利,則可轉危為安;若藥後大便不通,反見嘔吐,肢冷,脈細,為病勢惡比之象,應

特別

注意。

名家注選:

1。徐彬:“偏痛為實邪,況脈緊弦,雖發熱,其內則寒。正《內經》所謂感於寒者,皆與熱病也。但內寒多,故以溫藥下之。附子、細辛與大黃合用,並行而不悖,此即《傷寒論》大黃附子瀉心湯之法也。”(《金匱 要略論注》卷10)

2。張璐等:“大黃附子湯用細辛佐附子,以攻脅下寒結,即兼大黃之寒以異之。寒熱合用,溫攻並施,此聖法昭然,不可思議者也。”(錄自{醫宗金鑑》卷30)

3。吳塘:“此邪居厥陰,表裡俱急,故用溫下法以兩解之也;脈弦為肝鬱,緊,裡寒也;脅下偏痛,肝膽經絡為寒溼所搏,鬱於血分而為痛也;發熱者,膽因肝而鬱也。故用附子溫裡通陽;細辛暖水髒而散寒溼之邪;肝膽無出路,故用大黃,借胃腑以為出路也。大黃之苦,合附子、細辛之辛,苦於辛合,能降能通,通則不痛也。”(《溫病條辨》卷3)

珍藏“杏林明醫”

RECOMM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