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重磅釋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重磅釋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適用範圍: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

是指源自人體細胞或人源細胞系的細胞,經過體外操作,包括但不限於分離、純化、培養、擴增、誘導分化、活化、遺傳修飾、細胞庫(系)的建立、凍存復甦等,再輸入或植入到患者體內,透過誘導、增強或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而治療疾病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例如CAR-T、DC等。

體細胞,

如胰島細胞、軟骨細胞等,以及細胞與非細胞成分的組合產品的細胞部分也可以參考本指導原則。

細胞衍生產品

,如細胞外泌體、細胞裂解物、滅活細胞等產品,其細胞部分的藥學研究也可能適用。

經基因修飾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

,如 CAR-T等,其細胞部分可以參考本指導原則,基因修飾部分可以參考其他相關技術指南。本指導原則適用於按照藥品管理相關法規進行研發和註冊申報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主要

適用於上市申請階段的藥學研究

不適用範圍:

本指導原則

不適用於幹細胞、輸血或移植用的造血幹細胞、生殖細胞,以及類組織、類器官產品等

重磅釋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重磅釋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重磅釋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一、前言

近年來,生物技術發展迅速,促進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為一些嚴重及難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2017 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該指導原則對按照藥品進行研究和申報的細胞治療產品藥學技術要求進行了總體闡述。由於不同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細胞來源、型別、體外操作等方面差異較大,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相較傳統藥物更加複雜,為規範和指導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按照藥品管理規範進行研發和評價,制定本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僅基於當前的科學認知,對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藥學研究提出一般性技術原則和建議,內容不具有強制性。申請人/持有人也可基於產品具體情況採用其他有效的方法開展研究,並說明合理性。隨著技術的發展、認知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將逐步修訂和完善相關產品的技術要求。

二、適用範圍

本指導原則中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是指源自人體(自體/異體)細胞或人源細胞系的細胞,經過體外操作,包括但不限於分離、純化、培養、擴增、誘導分化、活化、遺傳修飾、細胞庫(系)的建立、凍存復甦等,再輸入或植入到患者體內,透過誘導、增強或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而治療疾病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 例如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 Chimeric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等。

胰島細胞、軟骨細胞等體細胞,以及細胞與非細胞成分的組合產品的細胞部分也可以參考本指導原則。細胞衍生產品,如細胞外泌體、細胞裂解物、滅活細胞等產品,其細胞部分的藥學研究也可能適用。對於經基因修飾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如 CAR-T 等),其細胞部分可以參考本指導原則, 基因修飾部分可以參考其他相關技術指南。本指導原則不適用於幹細胞、輸血或移植用的造血幹細胞、生殖細胞,以及由細胞組成的類組織、類器官產品等。

本指導原則適用於按照藥品管理相關法規進行研發和註冊申報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主要適用於上市申請階段的藥學研究。

三、一般原則

按照藥品研發和申報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生產過程應當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簡稱 GMP)的基本原則和相關要求。生物安全性方面,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人體組織、細胞、基因的來源和處理應符合國家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一)研究開發規律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藥學研究遵循藥品研發的一般規律,貫穿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該類產品個性化較強、工藝複雜多樣、對環境敏感、非冷凍狀態下有效期較短,同時細胞本身具備體內生存、自主增殖和/或分化、細胞間相互作用等能力,其藥學研究應充分考慮產品的以上基本特徵和特殊性,在符合不同階段技術要求的同時,藥學研究需要不斷最佳化和完善,提高產品的質量。

1。 申報臨床試驗階段

申報臨床試驗階段的藥學技術要求需結合產品的自身特點和生產工藝具體情況進行整體的評價與判斷。為了保障受試者的安全,臨床試驗申請通常重點關注與安全性相關的方面,例如生產用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降低混淆/汙染/交叉汙染風險的措施、工藝穩定性、與安全性相關的關鍵質量屬性、非臨床研究樣品/非註冊臨床研究樣品(如適用)與臨床試驗樣品的質量可比性等。另外,臨床試驗樣品的生產條件應符合 GMP 的基本原則。

一般情況下,申報臨床試驗時需要完成以下研究:對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輔料,尤其是人源/動物源性材料, 開展充分的安全性分析,評估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生產工藝需經過實驗室工藝至臨床試驗用工藝的轉化研究評估, 確定與臨床試驗階段相適應的細胞生產工藝的步驟、引數,以及生產過程控制措施等,支援工藝的合理性和穩定性,能夠滿足臨床試驗用樣品的產能需求,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質量可控性。完成安全性相關的質量研究,例如外源因子、雜質等,並完成相關方法學確認。質量控制方面,設定與臨床試驗階段相適應的質量標準,安全性相關的質量控制可結合質量研究並可參考同類產品的已有安全性標準或共識標準。另外,需要比較分析非臨床研究、非註冊臨床試驗(如適用) 與臨床試驗的生產工藝(廣義的包括原材料、場地、生產工藝、規模等)和樣品質量的異同,必要時,進行風險評估和深入的研究。申報臨床試驗階段,貯存、運輸和使用的穩定性研究條件應具有代表性,穩定性研究資料應能支援臨床樣品的實際貯存等條件。直接接觸樣品的材料需經過安全性和適用性的評估。

2。 申報上市階段

在充分的工藝開發和研究基礎上,建立成熟穩定的商業化生產工藝,能持續穩定地生產出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產品。商業化生產工藝應經過全面的工藝驗證,嚴格控制生產用材料的質量,明確關鍵生產步驟、關鍵工藝引數範圍、關鍵過程控制專案和可接受標準。經過充分的質量研究、方法學驗證和穩定性研究,建立合理的質量標準。根據規範的穩定性研究和包材相容性研究,制定產品有效期,明確運輸、使用過程中的條件和時長,以及確定合適的包裝容器/材料。

3。 工藝變更

鼓勵申請人/持有人不斷改進和最佳化生產工藝,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如發生工藝變更,應根據變更情況開展相應的可比性研究,分析變更前、後產品質量的可比性,以證明變更不對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產生不良影響。

(二)產品特點相關技術考量

1。 生產用原材料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用原材料來源多樣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應按照《中國藥典》的相關要求進行風險評估和質量控制,建立良好、規範的生產用原材料的質量管理體系。優先選用質量標準級別高的或風險級別低的原材料,對人源/動物源性原材料進行生物安全性評估和控制,降低外源因子的引入或傳播的風險。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用細胞可為自體來源、同種異體來源、人源細胞系來源等。涉及細胞/組織採集時需建立合理明確的醫療機構質量評估內容、稽核和篩選的原則及標準。建議申請人/持有人對合作醫療機構進行質量評估、稽核和篩選,透過建立和使用採集操作檔案等方式確保採集過程的規範性。另外,結合質量研究情況,需建立供者篩查標準和制定採集細胞/組織的質量要求,並對採集後細胞/組織的儲存、運輸和入廠檢驗等過程建立明確的操作規範。

2。 生產工藝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工藝複雜,無病毒清除、終端滅菌步驟,其生產應遵循 GMP 的原則和要求,生產工藝經過驗證並建立清晰的過程控制。應特別關注人員、廠房與裝置、原材料控制、環境與設施等。生產廠房的總體分割槽佈局應合理,各區根據工藝步驟及相應的潔淨度級別應合理設計、佈局及運維,能符合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的質量管理要求, 建議儘量採用自動化的、連續的、封閉或半封閉的生產裝置, 使用專用的、產品特定的、可以滿足控制汙染風險的裝置, 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種微粒的汙染風險。建立開場和清場制度,建立全過程控制體系,避免生產用原材料和生產操作過程中可能引入的外源性汙染或交叉汙染。生產過程中, 應注意不同供者批次細胞的操作時間和空間隔離,避免不同批次樣品的混淆、交叉汙染。建立產品可追溯的管理體系, 以確保產品從供者到受者全過程的可追溯性。

3。 質量控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控制策略包括物料質量控制、生產工藝過程控制、中間樣品質量檢驗、終產品放行檢驗以及留樣檢驗等。原則上,每批產品均需透過質量控制並檢驗合格後放行。但是,考慮到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特殊性,在最大程度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可結合臨床使用緊急程度、產品貯存和運輸的方式/時間等,制定合理、靈活的質量控制策略。

4。 貯存和運輸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貯存和運輸過程可能涉及到冷凍或冷藏,貯存和運輸的條件、時間,以及相應的包裝等應經過驗證。對於冷凍產品,需關注凍融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復甦後產品質量應能滿足臨床使用要求。對於不需冷凍的新鮮產品,貯存及運輸的條件和時間既要保證產品質量,又需要滿足臨床使用的時效需求。

四、風險評估與控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具有多樣性、異質性、複雜性等特點, 不同型別產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因此,需要基於產品的特點,從原材料、生產過程、產品質控、穩定性、臨床應用過程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風險評估。可參考 ICH Q9 的風險管理理念,科學利用風險評估工具,對具體品種的各類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並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風險評估和控制貫穿於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需隨著研究的深入、產品認知的積累,不斷對風險因素進行跟蹤分析和更新,收集資料以進一步確定其風險特徵並制定相應控制策略。

根據目前產品研究情況,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方面的風險因素可能來源於以下幾大類:

(1) 細胞的來源(如自體/同種異體、人源細胞系等)、獲取方式、型別和生物學特點(如增殖、分化、遷移能力、細胞自身功能、分泌活性物質、啟動/增強/抑制免疫應答的能力等)。

(2) 物料的安全性風險,如人源/動物源性原材料的使用。

(3) 細胞的生產過程,如裝置開放/密閉性、生產過程 可能的混淆、內外源性汙染/交叉汙染;對細胞的操作程度, 如體外培養/擴增/活化/誘導/基因修飾/冷凍貯存/復甦/運輸等;操作對細胞特性的影響程度,如基因修飾對細胞功能的影響 等。

(4) 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已有的研究和檢驗手段或方法是否能充分表徵產品的特性和控制產品的質量,如生物學活性、純度研究(例如非目的細胞群、雜質殘留、非細胞成分)等。檢測方法和檢測指標是否適用,新建檢測方法驗證是否充分,例如,新建檢測方法是否與藥典方法等效,新型快速檢測方法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的風險等。

(5) 生產用細胞和細胞終產品的貯存、運輸條件和時間,貯存容器的密封性、相容性等。

(6) 與非細胞材料(生物活性分子或結構材料)形成 組合產品等。

其他的風險因素型別可能包括:給藥方式(如系統性輸注、區域性應用或經手術應用);受者的不同條件(如是否需要對受者進行預處理,疾病的種類、分期、嚴重程度或進展速度等)對產品的質量、生產週期、貯存方式或運輸時間的要求;既往類似產品的經驗或相關經驗的可借鑑性等。

五、生產用物料

生產用物料係指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所有原材料、輔料和耗材等,其來源應當清晰,質量應有保證,應特別關注防止外源因子的引入或傳播。物料供應商及合同生產商需經過評估、稽核,必要時,透過簽訂質量協議等方式控制質量風險。

(一)原材料

原材料直接關係到產品的質量,應按照《中國藥典》“生物製品生產用原材料及輔料的質量控制”的要求進行風險評估和質量控制,建立良好、規範的原材料質量管理體系。基於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自身的特點及其生產工藝的特點,建議儘量採用符合藥典標準或已經批准用於人體的原材料,否則應儘量使用質量標準級別高、風險級別低的原材料,並確保其安全性和適用性。原材料包括起始原材料(如生產用細胞、生產輔助細胞、體外基因修飾系統)和其他原材料(如培養基、新增因子、其他生化試劑等)。

1。 起始原材料

1。1 生產用細胞

根據目前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產用細胞來源包括人體供者來源(自體細胞、同種異體細胞)和人源細胞系來源。供者細胞的來源應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倫理的要求,並建立“知情與保密”管理體系。細胞系應來源明確、傳代歷史清楚、安全性風險可控。

1。1。1 供者來源的生產用細胞供者的篩選: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以及生產環境和生產人員的生物安全性,基於研究、產品風險和供者細胞使用需求,需建立合理的供者篩選程式和標準,並儘量收集供者的相關特徵,包括但不限於年齡、性別、既往已知的用藥情況和輻射暴露、疫區停留情況、既往病史、家族史、病原微生物篩查資訊、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分型資訊、血型、血常規檢測等。供者篩選的標準因產品特點而異,但需要合理設定且能控制相應風險。

病原微生物篩查方面,同種異體供者應至少符合國家對於獻血的相關規定,如篩查供者是否存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梅毒螺旋體等感染。根據產品實際情況,還可增加相應的檢測專案,對於一些特定產品,有明確風險且有明確病毒檢測要求的則需要進行檢測,如 T 細胞治療產品的供者除上述病原微生物外,還建議進行人鉅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人 EB 病毒、人類嗜 T 淋巴細胞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HTLV)的篩查。自體供者也需要開展相應的病原微生物篩查,以確保生產過程和 產品使用不會造成汙染,或不會對患者自身增加額外的風險。根據供者健康/疾病史或疫區生活停留等的具體情況還可適 時增加相應的篩查專案,並建立驗收的標準和程式。為了確 保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建議採用經監管 機構批准的試劑盒,並優先採用血源篩查試劑盒檢測病原微 生物。同種異體供者還需考慮視窗期對病原微生物篩查的影 響。

除病原微生物檢測外,根據臨床使用和生產需求,可增加對供者的篩查專案,例如對於同種異體來源的產品,建議適時評估包括多型性的分型,例如血型、供者和受者之間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Ⅰ類和/或Ⅱ類 HLA)的匹配,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關注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明確並建立分型程式和標準。

細胞/組織的獲取、處理和檢驗:

為了保證供者細胞質量滿足生產要求,需對負責細胞/組織採集的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和稽核,選擇具有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作為供者細胞/組織獲取的機構,建立合作醫療機構名單,制定相應的細胞採集操作規範,並鼓勵簽訂相關質量協議,同時定期對醫療機構採集供者細胞/組織和臨床應用細胞終產品的質量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和評估。

細胞/組織的獲取操作過程需經過充分研究。根據產品特 點並基於研究,確定細胞或組織來源、採集方法和其他相關 識別資訊,包括但不限於採集場所/環境要求、使用的裝置和 程式、採用的試劑耗材、採血量等。細胞/組織獲取包括單採 血採集、外周血採集、淋巴組織分離、臍帶血採集、腫瘤組 織分離等多種採集方式,建議綜合考慮細胞型別、供者健康 狀況和細胞需求量等,優先選用易於標準化操作的採集方式, 如血液成分單採技術等。對獲得細胞/組織的方法需進行研究 和論證,包括但不限於有關酶的型別、抗凝劑、血分儀器和 程式(迴圈血量、流速等)、手術方式等。採集中儘量減少 相關雜質,如細胞碎片、非目的細胞含量等,並考慮降低對 供者組織、器官施加的破壞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或不適當的 加工和處理步驟,以避免損壞細胞的完整性和/或功能,進而 降低發生不良反應或者治療失敗的風險。採集細胞/組織的醫 務人員必須經過嚴格培訓,獲得相應的資質和授權方可上崗 操作,培訓應當有記錄。實施採集操作的環境應能保證採集 細胞/組織的微生物安全性。採集過程中應對微生物汙染、樣 品交叉汙染或混淆風險進行控制。

採集的細胞/組織如果需要進一步處理,如混合、分批、包裝、儲存、運輸等,需開展相應的研究、驗證工作,並根據研究情況確定適宜的儲存條件、運輸方式和時間,制定相應操作規範。採集的細胞/組織在入廠時,需進行外觀、包裝完整性等方面的檢查,以及運輸溫度、時間和供者資訊等方面的確認。生產前,根據工藝要求、產品特點等,可進行細胞型別、數量、表型、活率以及微生物等方面的檢測,如細胞型別可透過相關的基因型和/或表型標誌物進行鑑定和確認,標誌物陽性的細胞比例可以作為預期細胞群指標評估的依據。鼓勵研究與成品質量相關的細胞/組織質量指標,並納入採集細胞/ 組織質量放行標準中。

1。1。2 細胞系來源的生產用細胞

人源細胞系來源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其使用的細胞系應滿足來源清楚,傳代歷史明確,檢定結果全面且合格等要求。原則上,應對細胞系建立細胞庫並進行分級管理,以用於生產。細胞庫的層級可根據細胞自身特性、生產情況和臨床應用情況綜合考慮;並參照《中國藥典》、ICH Q5A、ICH Q5D 等相關要求建立細胞庫的檢驗標準,檢驗結果應符合要求。細胞系可能經過基因修飾後用於生產,如有可能,建議對基因修飾後的細胞系進行建庫和檢驗。

1。1。3 生產用細胞的貯存

建議建立或採用穩定可控的細胞儲存體系或平臺,研究確定供者細胞或細胞系合適的儲存條件和包裝材料,在不改變細胞特性的情況下,對細胞進行妥善的儲存,確保貯存過程中不增加微生物汙染風險,並且細胞的活率、密度、純度和生物學功能等可滿足生產要求。

1。2 生產輔助細胞

根據用途或功能,生產輔助細胞可能為病毒包裝細胞、滋養細胞(Feeder cells)等。生產輔助細胞,應符合來源和培養傳代歷史清楚、安全性風險可控、進行細胞庫分級管理(如適用)、檢驗結果合格的基本原則。生產輔助細胞如需要擴大培養,建議儘可能一次性完成最終生產輔助細胞的擴大培養,或確保每次擴大培養工藝和質量的一致性,並評估擴大培養過程中是否引入了新的風險。如適用,建議建立不同生產步驟/階段的檢測程式,如檢測時間、檢驗專案、檢測方法和驗收標準等。需要關注其種屬特異性病毒檢測和可能引入的安全性風險。涉及滋養細胞失活處理的工藝,如輻照或添加藥物等,應經過研究與驗證。

1。3 基因修飾系統

如涉及基因修飾,基因修飾系統部分請參考相關技術指南,不在本文贅述。

2。 其他原材料

細胞的採集、分選、培養以及對細胞進行基因修飾過程中還需要使用多種材料,如培養基、酶、抗體、細胞因子、血清、抗生素、磁珠、其他化學品或固體支援物(例如凝膠基質)等,這些材料的使用可能會影響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其風險評估內容包括原材料的來源、組分、功能、使用階段、質量控制等,需要具備的相關檔案包括來源證明、檢驗報告書(COA)、說明書、無 TSE/BSE 宣告等,以證明其符合使用要求,適用於其預期用途。基於風險情況,其生產過程可參照 GMP 的相關原則或要求。

生產過程中如需使用抗原,需滿足來源清楚、風險和質量可控的要求。重組表達或合成的抗原需明確選擇依據、抗原的序列、生產工藝相關的風險因素和質量控制,明確抗原的雜質控制(包括外源病毒因子等)情況。腫瘤細胞裂解物抗原需關注生產工藝的穩定性和質量相關風險,如成瘤性或外源因子汙染等。需充分評估免疫細胞治療產品中抗原殘留可能引起的免疫相關風險等。

生產過程中儘量避免使用具有潛在致敏性的材料,如 β- 內醯胺類抗生素(如青黴素)等。儘量避免使用動物源原材 料,如動物血清、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儘可能使用成分明確 的非動物源性材料替代。如果必須使用動物源原材料,需要 開展相應的研究證明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據原材料 的物種來源、生產地區、生產工藝等特點建立完整的質控體 系,評估 TSE/BSE 安全性風險,並對動物源原材料殘留量進行檢測及開展安全性風險評估。嚴禁使用疫區來源的動物血 清/血漿,不得使用未經過安全性驗證的血清/血漿。如生產過 程使用自體血清或自體血漿,需要開展血清/血漿的生產工藝、質量、穩定性、包裝、貯存等研究。生產過程中儘量避免非藥用異體人血源性材料的使用,如確需使用,需要基於風險, 可以參考血液製品的相關要求,開展外源因子汙染、有效性和批間一致性等方面的研究,並結合生產商放行檢測標準制定合理的內控標準。

(二)輔料

輔料請見“生產工藝”章節中“製劑處方和工藝”部分。

(三)耗材

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培養瓶、管路、濾器等一次性耗材、培養與包裝容器,及與中間樣品接觸的生產裝置和材料等需經過嚴格的篩選,開展適用性和生物安全性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開展相應的相容性研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可能與其他醫療器械、基質、微囊等材料形成組合產品。細胞部分可以參考本指導原則。整體組合產品需考察和評估細胞與器械等材料的互相作用及風險。

六、生產工藝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廠內的生產工藝通常包括從供者細胞/組織接收或細胞系起始培養到最終細胞收穫、製劑、貯存和運送出廠的全過程。整體生產工藝需進行充分的研究和驗證,以確定穩定可行的商業化生產工藝,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接收、採集細胞的凍存(如適用)、體外操作、製劑、產品冷凍等。確定的生產工藝包括合理的工藝操作步驟和引數、生產過程控制和可接受標準等。生產的全過程需進行監控,包括工藝引數和過程控制指標的監測等。組合產品生產工藝的研究和驗證還需包括單獨成分組合形成最終組合產品的所有工藝步驟,以保證生產工藝的可行性和穩定性。

(一)工藝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生產工藝需不斷最佳化。工藝研究中建 議儘量採用與生產實際來源、質量一致的細胞/組織開展研究。如果細胞量有限(如自體細胞產品),可考慮採用具有相似 特徵、具有代表性且有足夠數量的細胞進行研究。

1。 生產產能和批次定義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生產產能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可接受治療的患者人數、治療的次數及產品的質量,由細胞特性、生產工藝、廠房、人員、設施裝置、臨床用途等多種因素決定。生產產能的制定需要經過研究驗證。在從實驗室製備向工業生產轉化的階段,需關注生產產能擴大的方式,開展研究保證產品質量。如果在生產產能擴大研究中,始終保持生產工藝不變和每批產品批生產量不變,而是透過增加生產批次的方式擴大生產產能時,需重點關注原輔料、人員、公共設施、裝置、生產環境和質量監控及檢驗等方面的驗證,以確保產能擴大不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如果在生產產能擴大研究中,引入了新的生產工藝,如採用了多層細胞工廠或者細胞反應器等裝置,需重點關注變更工藝對質量的可能影響,開展相應的可比性研究或評估。

定義批次的目的是保證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均一性和可追溯性。同一批次的產品,應來源一致、質量均一, 按規定要求抽樣檢驗後,能對整批產品做出質量評定。由於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工藝多樣、複雜,可結合產品工藝特點制定適用的批次定義。根據現有產品工藝情況,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批次可考慮定義為:在同一生產週期中,採用相同生產工藝、在同一生產條件下生產的一定數量的質量均一的產品為一批。單一批次所生產出來的所有細胞的總量為此次生產的批次。

2。 生產工藝開發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工藝開發需根據目標產品質量概況, 結合理化特性和生物學特徵,合理設計試驗,不斷最佳化,逐步建立穩定的生產工藝和關鍵工藝引數。對於目標產品質量概況研究,需從多個方面對產品的特徵如表面標誌物、細胞活率、純度、生物學活性、目的基因轉導效率等進行分析, 並從中初步獲得可能影響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質量屬性。根據工藝引數對關鍵質量屬性的影響來確定關鍵工藝引數,並建立相匹配的引數範圍,隨著工藝研究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而不斷最佳化。可能的關鍵工藝引數包括但不限於:起始細胞數量,培養基組成,細胞擴增、誘導、基因修飾操作相關工藝引數等。

在細胞體外培養工藝開發中,需考慮細胞體外生長的條 件和任何操作可能對細胞的影響,以保持細胞的完整性和功 能特性。對操作的步驟(換液、傳代、啟用、基因修飾、誘 導等)、新增的成分(培養基、重組蛋白及相關生長因子、血清替代物、磁珠、病毒載體、核酸物質、促轉導/轉染試劑 等)、培養容器、培養條件(如溫度、溶氧、pH 等)、雜質去除、培養時間或最大傳代次數、培養規模和引數設定等都 應當進行相應的研究和驗證。為了監測細胞質量情況,建議 建立檢測方法和標準,持續監測生產過程中細胞的特性情況, 如細胞培養擴增後細胞的基因型和/或表型以及功能的變化 等以確定或最佳化生產工藝。

如果細胞的培養介質不是液態培養基,而是非液態基質/器械/支架內(上)等培養介質,需考慮其對細胞生長、功能和完整性的影響,例如可降解生物材料可能引起的細胞環境變化(如 pH 值、離子濃度、氣-液介面等改變),同時還應考慮細胞可能對培養介質產生的影響(如降解速率、介質形態、介質組成成分等)。

若存在細胞體外誘導的操作,需對誘導的方法和條件進行研究,結合細胞生長特性的變化、細胞的表型和/或基因型的變化、細胞功能的變化、誘導物質的殘留、目的細胞群和非目的細胞群的比例變化進行研究和驗證,並不斷最佳化。

若存在細胞體外基因修飾的操作,需對操作的方法(如電轉、病毒載體轉導等)和條件,例如促轉導/轉染試劑的選擇、轉導裝置(如電轉儀)、病毒感染複數(MOI)等條件進行研究,並可結合目的基因的轉導/轉染效率、目的基因在染色體中的整合情況、目的基因表達穩定性、細胞基因型和

/或表型、功能的變化、致癌性等風險基因的殘留和去除、病毒複製能力回覆突變、插入突變或插入位點等進行工藝的研究、最佳化和驗證。

3。 製劑處方和工藝

製劑研究的總體目標是確保劑型和處方合理,工藝穩定, 有效控制生產過程,適合工業化生產。研究中根據產品自身 的特性和臨床應用情況確定產品的劑型、製劑處方和處方工 藝。製劑研究一般包括:

(1) 劑型的選擇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一般為注射劑。如果使用其他劑型, 應當結合臨床使用情況合理選擇。

(2) 處方研究

根據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特性、穩定性研究結果等,結合劑型特點、用法和給藥途徑,合理設計試驗,進行處方篩選和最佳化,最終確定處方。處方研究主要關注規格、輔料成分和用量、用法,以及產品在貯存、運輸、使用等過程中的穩定性表現等。製劑處方應與貯存條件相適應,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常涉及冷藏和/或冷凍。研究中,應驗證細胞冷藏和/或冷凍條件和時間等對細胞特性和活力狀態的影響,以確定製劑處方。非冷凍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貯存時間通常較短,其製劑處方應能滿足在貯存、運輸和使用期間產品質量穩定的要求。

輔料的使用、用量和質量情況應加以研究和驗證,證明其使用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宜優選藥用或經批准可用於人體的輔料,否則需要開展全面的研究與評估。對於新型的輔料,除以上研究外,建議開展適當的非臨床安全性研究,具體可以參考已經發布的相關技術指導原則。冷凍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常用冷凍保護劑,其主要分為穿透性冷凍保護劑(如二甲基亞碸(DMSO)、甘油、乙二醇等)和非穿透性冷凍保護劑(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白蛋白、蔗糖、海藻糖等)。在選擇細胞冷凍保護劑時,可能考慮的因素:細胞冷凍保護劑本身的毒性及免疫原性(如 DMSO、白蛋白等),對細胞特性、功能及穩定性的影響,去除方法或殘留量的可接受標準,冷凍的裝置和程式方法,細胞冷凍保護劑的質量、來源、成分、用量、用法等。研究中應當驗證細胞冷凍保護劑(如 DMSO 等)的成分、用量及其合理性。結合選用的冷凍保護劑,如果產品在給受者使用前需要經過物理狀態改變、過濾、清洗、容器轉換、調整劑量、與其他材料聯用等操作, 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驗證。

(3) 製劑工藝研究

根據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特性、穩定性研究結果等情況, 結合生產條件和裝置,進行工藝研究和驗證,確定製劑生產 工藝並建立適當的過程控制標準。製劑工藝研究可以單獨進 行,也可以結合處方研究同時進行。製劑工藝研究需要考慮 混淆和汙染的風險防控,製劑工藝過程中接觸材料(容器) 對細胞的吸附或作用,灌裝產生的剪下力對細胞的影響等, 同時確保細胞數量和密度等滿足要求。

(二)過程控制

良好的過程控制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合理設立生產過程控制的取樣時間點、檢測專案和標準或相關工藝引數的輸出標準,以確保產品生產工藝的穩定性和不同批次間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對於封閉式細胞培養體系,可依據封閉系統結構、取樣流程等特點酌情安排過程控制的取樣操作,防止汙染。

根據產品和生產工藝特點建立合理的過程控制策略,建議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監控樣品混淆和交叉汙染,包括生產過程中的供者材料、中間樣品和產品,尤其注意不同供者或細胞系來源的細胞操作應進行時間/空間有效隔離;每次生產結束後需進行清場,採用經驗證的標準程式進行清潔及消毒處理。每次生產操作前,對清場情況進行確認。(2)監控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衍生物(如內毒素)汙染,如適用,建議在關鍵時間點對適合的中間樣品開展無菌、支原體等安全性相關檢測或採取相關的措施加以控制。(3)監控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工藝引數或關鍵質量屬性,如細胞活率、增殖能力、細胞表型、雜質含量、生物學活性等。過程中的質量監控與放行檢測可相互結合與補充。(4)確保生產全過程樣品和生產物料(包括從細胞/組織採集過程、生產、運輸到臨床應用整個過程)的可追溯性。

(三)工藝驗證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工藝驗證可遵循生物製品工藝驗證的一般原則,對已經確定生產工藝的各個操作單元、中間樣品儲存條件和時間、培養基/緩衝液製備和儲存條件、運輸過程等進行工藝驗證。工藝驗證應當能證明生產工藝按照規定的工藝引數能夠持續生產出符合預定用途和註冊要求的產品。

在符合倫理和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工藝驗證中建議採用與臨床應用情境類似的細胞(如患者來源細胞)開展相應的研究;在工藝研究充分的情況下,自體細胞治療產品或其他細胞來源受限的產品,也可以考慮採用經研究和評估認為具有代表性的健康供者細胞進行相關工藝驗證,並同時考慮在上市後開展同步驗證。

驗證工作中需關注同時同階段生產最大產能的研究與驗證,實際生產的最大產能不得超過經驗證的最大產能,產能的增加需要經過適當的驗證。研究中需考慮原輔料、人員、設施裝置、環境、質量檢測能力、整體執行能力等方面對最大產能的支援能力,考慮對最差條件的驗證。完成商業化生產工藝驗證後,還需進行持續工藝研究與驗證,保證工藝處於受控狀態。

七、質量研究與質量控制

(一)質量研究

質量研究是工藝最佳化與改進、制定整體控制策略及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貫穿於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全面的質量研究有利於關鍵質量屬性的確定,需隨著對產品認識的深入和技術的發展不斷補充和完善。質量研究需採用相應研究階段(如非臨床研究批次、臨床試驗批次、商業化生產批次)或適當步驟(如供者細胞或細胞系細胞、生產過程中間樣品或成品)的代表性樣品。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研究一般包括安全性研究、純度和雜質研究、功能性研究、其他專案的研究等,也可根據產品的自身特點增加其他相關的研究。

1。 安全性研究

主要包括微生物安全性研究和產品本身相關的安全性研究。前者是指對微生物汙染和微生物代謝產物/衍生物汙染的研究,如真菌、細菌、支原體、病毒、內毒素等;後者是指除微生物學安全性外,對產品本身可能導致安全性問題的相關研究,如細胞惡性轉化、非目的細胞殘留等。根據細胞種類、特性和來源、生產工藝和相關物料特點進行上述兩方面的安全性研究。建議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如適用):

外源因子:生產用細胞、生產輔助細胞、其他人源/動物源性原材料,以及生產過程中都可能引入外源因子。在進行常規外源因子檢測的基礎上,根據可能引入的外源因子,可結合體內和體外方法開展特定外源因子的檢測。例如,生產中若使用牛血清,需進行牛源特定病毒的檢測;若使用豬胰酶,需進行豬源特定病毒的檢測;若使用滋養細胞,需進行細胞種屬特異性病毒的檢測。對於同種異體治療產品,在開展人源病毒檢測時,應關注供者處於感染視窗期的可能,適時開展二次取樣和檢測。

複製型病毒(Replication competent virus,RCV):RCV 透過病毒載體回覆突變產生,是與產品安全性相關的重要檢測專案,需要透過適用的檢測方法進行研究。

細胞惡性轉化:某些情況下,產品中的細胞有發生惡性轉化(包括但不限於成瘤性、促/致瘤性等)的可能性。在此種情況下,可根據免疫細胞的來源、產品中目的細胞的特點或殘留雜質情況等因素,結合體內和體外實驗對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可能性進行研究和評估。

基因插入位點和複製數:由於其關係到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採用適用的檢測方法進行研究,探索其與安全性和療效的相關性。

異常免疫反應:建議對異體來源的細胞產品選擇適用的方法進行免疫學反應檢測。

非目的細胞和雜質研究:具體見下文。

2。 純度和雜質研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和生物學活性往往和產品中目的細胞的純度相關。實際情況可能比較複雜:一方面,不同型別產品對目的細胞純度要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同一型別產品中不同的細胞群或亞群對產品生物學活性的影響也各不相同,需要研究不同細胞群或亞群的細胞比例。細胞純度研究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活細胞比例:需要採用適用的方法對活細胞比例進行研究。當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為單一細胞種類並具有均一性時, 可以透過直接檢測產品中活細胞的比例來研究產品的純度。

細胞群或亞群比例:當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為多種不同型別或不同基因型/表型細胞所組成的混合物時,建議研究樣品中細胞的組成成分,如細胞群或亞群的組成和比例。如,根據成熟階段(幼稚、衰老、耗竭等),對免疫細胞群或亞群進行研究。

目的細胞的比例:可透過檢測目的細胞比例來研究產品的純度。比如在 CAR-T 產品中,在進行了 CAR 轉入的操作後,純度分析的目的細胞群應選擇能同時正確表達 CAR 和T 細胞表面標誌物的目的細胞,不能包括未表達 CAR 的 T 細胞和雖表達 CAR 但 T 細胞表面標誌物不正確的細胞。

非目的細胞的比例:非目的細胞對產品質量可能具有不利的影響,因此,細胞純度研究還應包括非目的細胞的定性和/或定量研究。例如腫瘤細胞、iPS 細胞等非目的細胞的殘留具有較高安全性風險,因此需要進行其比例的研究並進行嚴格的控制。經研究,當非目的細胞對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不產生影響時,需研究其組成和比例,必要時,控制批間一致性。

雜質:

工藝相關雜質:是指工藝中引入的雜質,如殘留的蛋白酶、誘導試劑、促轉導/轉染試劑、血清、病毒載體、以及殘留的磁珠、纖維和塑膠微體、滋養細胞等,需採用適用的方法進行研究。

產品相關雜質:如非目的細胞、細胞非預期表達的產物、死細胞殘留、細胞碎片和其他可能的降解產物等,需採用適用的方法進行研究。

對於產品中可能存在的高風險雜質成分,應當建立和明確去除方法及殘留定量檢測方法,如果雜質成分不能有效去除,則應當在動物模型或其他系統中進行安全性和毒性評估, 並根據人體暴露最大劑量或體內安全性研究結果設定殘留 限度。

3。 功能性研究

功能性研究是透過體內/外功能分析實驗來評價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是否具備預期的生物學功能的研究。根據細胞產品的性質、特點和預期用途(適應症),尤其是實現臨床治療效果的具體機制和指標,建立和驗證合適的體內/外功能性分析方法,開展功能性研究。其功能性研究可能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分化/發育潛能:可涵蓋產品中細胞可能的分化/發育方向。其中,與臨床應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相關的分化/發育功能建議作為代表性評價內容納入質量控制。

表達產物的定性與定量研究:當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功能涉及內源或外源基因產物的表達時,應開展對錶達產物的研究,例如表達產物的種類、特性、表達水平、修飾程度(如糖基化、磷酸化等)、聚合性(如同源或異源聚合物等)等。對外源性刺激的應答:可研究相關因素作用於細胞後產生的細胞學反應,如細胞形態的改變、細胞增殖能力的改變、細胞因子的分泌、表型的變化、訊號通路的改變、代謝的改變等。

生物學活性:根據產品特點和作用機制,開展與產品體內預期功能相應的生物學活性研究,如靶細胞的效應(如溶解反應、誘導細胞凋亡或增殖)、分泌特定因子等。如果生產過程中透過新增成分刺激(如誘導、抗原負荷等),或者進行基因修飾(如基因編輯、外源基因表達等)後獲得功能性細胞,需對刺激或操作前、後的細胞開展適用的生物學活性研究,對比分析刺激或操作前、後細胞的功能情況。當直接的研究試驗受到所需細胞數量或其他條件限制時,可研發和實施合理的替代性檢測方法。

4。 其他專案的研究

理化特性方面,可根據產品特性和劑型,對外觀、pH、滲透壓、明顯可見異物等進行研究。

細胞活率和增殖能力方面,可採用適用的檢測方法,如活細胞計數、細胞倍增時間分析、細胞週期分析、克隆形成率分析等進行研究。

某些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生產和/或使用可能需要將多種不同型別的細胞產品進行混合,可對產品的混合特性進行質量研究,並確定混合產品的關鍵質量屬性。在混合前,應對各獨立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分別開展相關質量研究,分別確定各自的關鍵質量屬性。

(二)質量控制

1。 質量標準

質量標準需基於全面的風險分析、積累的生產和臨床研究經驗以及統計分析(如適用)、可靠的科學知識,並結合質量研究、穩定性研究等結果而制定。質量標準包括檢驗專案、檢測方法與標準限度。可依據檢測需求合理設定樣品檢測階段,如中間樣品、放行檢測、留樣樣本等,以有效控制產品質量。檢驗專案一般包括鑑別、生物學活性、純度、雜質、轉基因複製數(如適用)、細胞數量(活細胞數、功能細胞數/比例等)和一般檢測(如 pH、滲透壓、無菌、支原體、細菌內毒素、外觀、明顯可見異物等)等。

(1) 檢驗專案和檢測方法

細胞鑑別:建議採用適用的、特異性強的檢測方法,必要時,採用多種方法進行鑑別。採用的方法可能為細胞形態、HLA 分析、遺傳多型性分析、核型分析、STR 分析、代謝酶亞型譜分析、細胞表面標誌物及特定基因表達產物分析等。

純度:結合質量研究,根據產品特徵選用純度檢測的指標,如細胞表面標誌物、特定生物學活性等。

無菌和支原體:依據《中國藥典》無菌檢查法和支原體檢查法,對細菌、真菌及支原體進行檢測。當檢驗樣品量有限,或需要快速放行等特殊情況下,如藥典方法無法滿足, 可考慮開發新型的無菌和支原體的檢測方法進行放行檢測, 但是新型檢測方法應經過充分驗證。在積累資料階段,可以並行採用經充分驗證的新型方法和藥典方法。

細菌內毒素:依據《中國藥典》中的細菌內毒素檢查法對細菌內毒素進行檢測,或採用其他經過驗證的適用方法。

細胞內源和外源病毒因子:根據質量研究的結果確定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及其生產過程中可能引入的內、外源病毒因子,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法如細胞培養法、核酸或蛋白檢測法、熒光抗體檢測法等進行內、外源病毒因子檢測。

複製型病毒(RCV):對於使用病毒載體進行基因修飾的免疫細胞產品,RCV 作為重要的安全性風險關注點,除了病毒載體階段的檢測控制外,細胞終產品還需建立完善的檢測和風險控制策略。當細胞放行檢測採用快速 RCV 檢測方法時,建議進行留樣。在臨床試驗階段或上市早期階段用指示細胞培養法採用留樣進行並行檢測分析,積累資料;在上市後成熟階段,留樣可以作為必要時的研究分析。

生物學活性:建議選擇可表徵產品生物學活性且適宜用於放行檢測的方法。某些情況下,如產品具有多種作用機制, 或單一檢測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其作用機制的情況下,可考慮採用一種以上的方法進行生物學活性檢測。

雜質控制:根據生產工藝和質量研究的結果,明確產品生產過程中殘留的、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工藝相關雜質和產品相關雜質,選擇適用的方法進行檢測和控制。對於一般工藝相關雜質,如經充分驗證證明工藝可對其有效、穩定地清除,可結合工藝進行控制。

成瘤性/致瘤性:如適用,可根據質量研究結果,考慮是否納入成瘤性/致瘤性控制專案。

除以上例舉的檢測專案和方法外,可以結合實際研究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

(2) 標準限度

質量標準限度制定可依據產品研發相關資料、非臨床研究批次檢測資料、臨床試驗批次檢測資料、工藝驗證資料以及穩定性研究資料等,同時可兼顧產品的特點和目前的科學認知與共識。建議重點依據臨床試驗批次的檢測資料制定標準限度。

2。 檢測方法的驗證

檢測方法應經過研究與驗證,特別是自建的產品特異性的方法。藥典中收錄的方法應進行適用性確認。藥典方法經過修訂或替代時,需驗證其合理性。

方法學驗證研究需關注陽性對照、陰性對照、抑制性對照(如適用)、供試品取樣代表性和取樣量、檢測指標、判定標準等方面的合理性。

對於有效期短或樣本量小的產品,可考慮採用快速、微量的新型檢測方法。新型檢測方法應進行充分的驗證,並與藥典檢測方法進行比較和評估(如適用)。

研發過程中如出現檢測方法的變更,應對變更方法進行評估和研究,證明擬變更方法優於或等效於變更前方法。

3。 標準品/對照品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依據需要建立標準品/對照品, 以滿足檢測的需求,並有助於確定裝置和試劑在規定的範圍內工作,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建立的標準品/對照品需有明確的預期用途,採用經驗證的檢測方法進行檢驗和標定,開發各個階段使用的標準品/對照品應可以溯源,並且還需開展相應的穩定性研究。

4。 其他情況

產品放行檢測是確保產品質量滿足臨床應用的重要保障,但是部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因時效較短,可能無法在臨床使用前完成全部放行檢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風險被充分研究評估,並經過驗證證明可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完整放行檢測結果獲得前先行使用(使用放行);當風險未被充分研究評估或評估認為可能造成嚴重的無法挽回的後果時,則不建議考慮使用放行。

為加強質量控制,降低風險,建議考慮以下一些措施:

(1) 在放行檢測時間受限時,可考慮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和過程控制,將其與放行檢測相結合,控制風險。

(2) 檢測方法方面,可採用快速替代檢測方法進行檢測,以最大程度控制風險。在充分完成替代檢測方法驗證前,需開展藥典方法和替代檢測方法的平行檢測,積累資料並在研 究中不斷最佳化。

(3) 在使用放行的同時,應繼續完成完整的放行檢測。需充分考慮相關風險,提前制定措施,當後置的放行檢測結果出現異常或不合格時,需啟動相關風險適用的緊急預案。

5。 使用前的質量核准

產品在給藥前需進行質量核准,特別是存在使用前細胞復甦、稀釋等操作的情況。核准的內容可包括但不限於:標籤核對;貯存和運輸條件複核;操作步驟複核;外觀、明顯可見異物的觀察;細胞形態觀察(如適用);活細胞數及比例測定(如適用);快速無菌檢測(如適用)等。

八、穩定性研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穩定性研究是透過設計試驗,獲得其質量屬性在各種環境因素(如溫度、凍融等)的影響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是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有效期(或中間樣品暫存期)制定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可用於判定工藝引數、製劑處方、包裝材料等是否合理。

(一)基本原則和貯存穩定性研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可參照一般生物製品穩定性研究的要求,並根據產品自身的特點、臨床用藥的需求,以及包裝、貯存和運輸的情況設計合理的研究方案。

研究用樣品:依據特定生產工藝的需要和相應細胞的可獲得性,選擇代表性樣本開展研究,包括採集的起始細胞、生產過程中間樣品、細胞成品、臨床使用過程中樣品等,研用樣品的生產、使用和質量(如總細胞密度和體積範圍等) 應可代表實際情況。樣品的包裝容器與密封系統應選擇與實際貯存相同或同材質的小規格包裝容器與密封系統。對於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如患者細胞使用受限時,可採用經評估具有代表性的健康供者細胞開展研究。

考察條件:根據產品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和可能的暴露條件選擇合理、全面的穩定性考察條件。例如,對於需冷凍貯存的細胞成品、起始細胞或中間樣品, 需研究其在冷凍和復甦條件下細胞質量(如細胞數量、活率、外觀完整性、功能等)的變化情況;需要時,還可研究多次凍融的影響。此外,可根據產品在貯存、運輸、使用中可能暴露的劇烈條件,開展如高溫、輻照、振盪等影響因素研究。

檢測指標和檢測方法:通常結合產品特性,設定合理、全面的檢測指標,包括但不限於理化特性、細胞活率、目的細胞比例、生物學活性、微生物安全性指標等。研究需合理設定各項指標的考察頻次,如至少在擬定有效期的初期和末期進行無菌試驗或替代試驗(如容器/密封系統的完整性試驗)。若穩定性資料提示輔料在有效期內可能發生氧化、降解等對產品質量產生不良影響時,有必要在穩定性試驗中對輔料含量或相關活性加以監測。所用的檢測方法應經過驗證研究,可靈敏地反映產品穩定性變化趨勢。

(二)運輸穩定性研究

免疫細胞治療產品通常要求冷鏈運輸,對產品的運輸過程應進行相應的穩定性模擬驗證研究。穩定性研究需充分考慮運輸路線、交通工具、距離、季節、時間、條件(如溫度、輻射、振動情況等)、產品包裝情況(如外包裝、內包裝等)、產品放置情況和監控器情況(如溫度監控器的數量、位置等) 等各方面因素,建議模擬實際運輸的最差條件開展研究。對於懸浮在液體中儲存的細胞成品、起始細胞或中間樣品,需要在研究中關注產品的放置方向(如正立、倒立或水平放置等)和振盪對細胞的影響。透過運輸穩定性研究,確認產品在運輸過程擬定的貯存條件下可以保持產品的穩定性。並建議評估產品在短暫的脫離擬定貯存條件(如產品脫離冷鏈的溫度、次數、總時間等)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三)使用穩定性研究

使用穩定性研究設計時應考慮臨床實際使用的場景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如注射器及針頭種類、抽吸與推注及滴注的速率、靜脈滴注的輸液管道種類、輸注壓力,以及給藥環境條件(如溫度、光照等)和時間等。對於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復甦、稀釋、混合和/或暫存的樣品,需開展研究來支援產品在使用貯存期的穩定性。使用穩定性研究中,還需關注操作過程中引入微生物汙染的風險。根據使用穩定性研究資料合理擬定產品解凍或臨床配伍後的放置條件和時間。

(四)貯存條件標識

根據穩定性研究結果,需在產品說明書和/或標籤中明確產品的貯存條件和有效期。不能冷凍的產品需另行說明。若產品要求防輻射或避免凍融等,建議在各類容器包裝的標籤和說明書中註明。

九、包裝及密封容器系統

為避免生產過程中接觸樣品的材料、儲存容器和包裝材料對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質量產生非預期影響,需對其進行安全性評估、相容性研究和功能適用性研究。

安全性評估方面,需對材質成分及其來源、生產工藝過程可能引入的風險(如適用)和質量控制等進行充分的安全性評估。可採用供應商對包裝材料進行的基本效能測試和生物安全性評估等結果作為參考依據。

相容性研究方面,其基本原則可參照一般生物製品包材相容性研究的要求。基於風險評估,可對直接接觸的材料或容器開展可提取物/浸出物研究,並進行安全性評估。研究中需充分評估相容性風險較高的成分(如輔料 DMSO)與材料或容器的相互作用等。

功能適用性方面,一般可考慮容器密閉性/密封性、冷凍適用性等方面的研究等。

另外,對於運輸用的次級包裝容器(非直接接觸細胞) 或材料也應開展驗證研究,研究的專案包括但不限於保溫性、密封性、抗機械壓力和遮光性(如需要)等方面。

十、參考文獻(略)

四連擊下方

在看

點贊 收藏 分享

傳遞更多知識吧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