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慢阻肺病到底能否逆轉?肺功能檢查如何作為評判標準?

近期《看呼吸》報道了一例“78歲慢阻肺病患者實現了肺功能FEV1%從40%到61%逆轉”的故事。在帶給病友們信心的同時,

也有一些網友提出了質疑

,他們認為慢阻肺病是不可能實現逆轉的,甚至有人認為我們的主人公不是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到底能否逆轉?肺功能檢查如何作為評判標準?

慢阻肺病到底能否逆轉?肺功能檢查如何作為評判標準?

面對這些疑問,記者再次撥通了滄州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徐鋒主任的電話。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慢阻肺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徵的一種可防可治的肺部疾病”徐主任解釋道。所謂的

“不完全”可逆

,也可以說明是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實現部分逆轉的,但並不是完全恢復。

慢阻肺病是“部分”可逆

這裡所說的部分可逆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有一部分人可逆,另一方面是說症狀或者肺功能會有一部分的恢復,但並不是完全被治癒。

就像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段奶奶一樣,她屬於可逆的“一部分人”,而她自身的部分可逆表現在她的肺功能FEV1%數值從40%提高到了61%,但並沒有提高到70%以上,只是恢復了一部分。(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FEV1%小於70%是慢阻肺病的重要診斷標準之一)。而她恢復的這一部分體現在了她的日常生活上,比如咳、喘的症狀減少了,以前一活動就喘,現在可以正常包攬家務了。

其實影響慢阻肺病能不能部分可逆有很多影響因素。

1、注意躲避慢阻肺病的誘因,有可能實現肺功能的改善。

我們首先要明確患者慢阻肺病的發生機制。我們的患者每個人患病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吸菸、環境汙染、感染、過敏等都是誘因。

因為慢阻肺病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逆的機率也是不同的。

徐主任表示,如果是因哮喘而引發的慢阻肺病逆轉的機率會比較大一些。因長期吸菸、空氣汙染等環境因素引發的慢阻肺病逆轉的機率會小一些,但臨床上也有一些患者在戒菸或脫離汙染環境之後實現了肺功能的部分改善。

2、早期治療可以大大改善肺功能能狀況。

雖然基因的差異性導致對菸草的耐受性不同以及對治療反應不同,

但是慢阻肺病的早期干預和治療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速度。

如果不進行早治療,肺活量每年下降的速度就比較快。如果能及時的得到干預性的治療,它下降速度就很慢,甚至可以部分可逆。

3、三聯製劑是所有慢阻肺病患者的救命稻草嗎?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段奶奶使用了兩年多的三聯製劑。目前慢阻肺病的三聯吸入療法是由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長效抗膽鹼能藥物(LAMA)、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組成。

臨床上的大量研究和實踐表明,

對於重度的慢阻肺病患者,三聯製劑確實對改善肺功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相比LAMA,固定三聯顯著改善肺功能、降低慢阻肺病中、重度急性加重;相比雙支擴顯著改善肺功能,降低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風險,並降低全因死亡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聯製劑暫時推薦用於重度的慢阻肺病患者。

對於吸入藥物的選擇,患者需要經醫生的檢查評估,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也並不是最新的藥或三聯製劑就一定適合自己。

4、營養至關重要,BMI過低與FEV1%下降有關。

營養不良會導致慢阻肺病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造成急性發作。另外會導致呼吸肌的耐力和肌力下降,讓患者容易發生呼吸疲勞,加重慢阻肺病的症狀,還會導致患者在急性狀態下呼吸泵的功能衰退。

營養狀況也是影響慢阻肺病患者病情發展的重要因素。

5、呼吸鍛鍊就是給肺部“發動機”加大馬力。

肺活量的增加與呼吸鍛鍊密不可分,呼吸鍛鍊主要是鍛鍊

膈肌

,膈肌相當於我們呼吸的發動機一樣。如同汽車一樣,要想汽車跑的快,首先發動機要好。如果膈肌疲勞、萎縮,即使肺的功能和呼吸都是正常的氣體也不能正常進出你的肺部,所以就會顯得呼吸困難、非常疲勞。所以要鍛鍊膈肌,把我們的發動機鍛鍊的更有力。

慢阻肺病患者一般膈肌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縮,膈肌萎縮之後我們的發動機就沒有力氣了,從而造成呼吸困難。

所以呼吸鍛鍊的在慢阻肺病患者的恢復中是非常重要的。記者採訪的很多控制比較好的慢阻肺病患者都保持這一個非常好的呼吸鍛鍊習慣。

總之,慢阻肺病能否部分逆轉是綜合因素造成的結果,不能單純的從某一方面來看。

肺功能檢查是不穩定的,是否“逆轉”要看具體情況

大多數患者評判自己病情好轉或是加重可能會看自己的肺功能的報告上的FEV1%數值,FEV1%是最大深吸氣後做最大呼氣,最大呼氣第一秒撥出的氣量的容積,它是判斷肺功能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

但是它的數值是可能會有變化的。

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要比穩定期的肺功能差一些,冬季是相對容易急性加重的季節,因此冬天比夏天的肺功能可能會差一些。

所以我們在對比肺功能變化時應該看它的平均數值,不能單純的把冬天急性加重時的數值與夏天穩定期的數值做對比,評判自己的慢阻肺病是否逆轉應該從整體的角度出發。

作為一種慢性病,大多數患者在住院期間,都能接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病情也相對穩定,真正要面臨的挑戰在出院以後,如何做好病情的監控,常見的疑惑又哪裡尋求解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