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思考】莫逆之交是一種什麼樣的友情呢?

【思考】莫逆之交是一種什麼樣的友情呢?

Q:

“莫逆之交”是一種什麼樣的友情呢?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簡單地說就是志同道合。

“莫逆之交”出自《莊子》裡的兩個寓言故事,故事有著類似的情節,都是幾個人在聊天,討論要和什麼樣的人做朋友。前四個人認為“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脊,把‘死’當作尾,誰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體的,我們就和他做朋友。”後三個人則說“誰能夠相交而出於無心,相助而不著形跡,誰能超然於物外,跳躍於無極之中;忘了生死,而沒有窮極。那我們就和他做朋友。”當時在座的各位“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都覺得說得太好了!完全沒有和自己內心的想法相逆,莫逆,就是不覺得牴觸,於是他們就成為好朋友。

Q:

一飯千金,什麼飯這麼貴?

一飯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一飯千金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出身貧困,父母早逝,早年生活很是艱辛,經常吃不飽飯,所以他便去城下釣魚充飢。他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邊洗衣服。漂母就是清洗絲棉絮和舊衣布的老婆婆。有一位漂母對韓信的遭遇很是同情,不斷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對她很是感激。後韓信立下汗馬功勞,被封楚王,想起從前救濟過他的漂母,便派隨從送飯,更是送一千兩黃金來答謝她。

因此“一飯千金”說的是漂母給韓信飯吃,韓信用一千兩黃金來報答她,而不是指一頓飯花很多錢,後常來比喻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Q:

“後來居上”最初是表達不滿的牢騷話?

今天,“後來居上”作為一個描述客觀狀態的成語,並不具有貶義,有時則表稱讚和鼓勵,表示某人起步雖晚,但成就反而超過別人。然而“後來居上”最初是一句表達不滿的牢騷話,發這個牢騷的是漢武帝時的名臣汲黯。

汲黯這個人很耿直,喜歡當面批評別人。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取得數次勝利,越來越寵幸支援他北伐匈奴的公孫弘、張湯,二人地位不斷上升,最後公孫弘當了丞相,被封為侯,張湯也當了御史大夫,甚至最早和汲黯同朝時的丞相的屬官小吏,都有和汲黯同列,甚至超過他的。汲黯因反對對匈奴用兵,遭到漢武帝日益輕視,在老位置上原地打轉。多種因素糾合在一起,汲黯心生怨念,於是他對漢武帝說:“陛下您用人,就像堆柴火堆一樣,後來者居上。”

Q:

“側目而視”是指瞧不起人麼?

有朋友會用“側目而視”一詞來形容瞧不起人斜著眼看人的樣子,字面上看沒問題,但這個成語所表達的內涵並不是瞧不起人。側目而視,其實意為斜著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或又怕又憤恨。

側目而視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汲指汲黯,他為人耿直,敢於向皇帝直言進諫。當時,張湯因更改律令當上廷尉,也就是最高司法審判機構的長官。汲黯對他改變法律條令的行為非常不滿,經常當著漢武帝的面與他爭辯,認為張湯上不能承繼先帝功業,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並說:“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如果非要照著張湯新改的法律條令來行事,那麼天下的人一定會被嚇得雙腳併攏地站著不敢往前邁步,恨得眼睛只敢斜視,不敢正視了。該句中的側目而視既有害怕的意思,又有不得已的憤恨情緒,並不是瞧不起人。

Q:

身無長物是說沒有別的特長嗎?

身無長物是說一個人非常貧窮,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出自《世說新語》。

東晉時期有一個叫王恭的人,做過將軍、刺史等高官,還擔任過太子的老師。他的家境並不富裕,生活儉樸。有次王恭從會稽帶回一張竹蓆。同族王忱去看他,十分喜歡那竹蓆:“你從東邊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東西,可以送我一條。”王恭笑笑,便答應了他。因為僅有的竹蓆送給了王忱,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聽說此事十分吃驚:“我本以為你那裡多,所以才要的。”王恭笑了笑說:“看來你還不怎麼了解我。我在生活上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思考】莫逆之交是一種什麼樣的友情呢?

Q:

呆若木雞,開始便是貶義詞?

呆若木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戰國時期齊宣王沉迷鬥雞,為此召來訓雞高手紀渻子。齊宣王心急,剛有十天就來詢問情況,紀渻子說:“還不行,它正憑著一股血氣而驕傲得不行。”又過十天,紀渻子說:“還不行,它還是會對別的雞叫或接近而有所反應。”又過二十天:“現在差不多了,即使是有別的雞叫,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了。”只見那雞被訓練得像木頭雞,不管周圍有什麼動靜,它都一動不動。但是一放進鬥籠,別的雞被它的樣子所震懾,不敢應戰,轉身逃走。

故事中的呆若木雞指鬥雞中的最高境界,以靜制動,不戰而勝。這裡的呆不是發呆,而是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地應對一切。後來在使用過程中,呆若木雞隻保留了字面上的意思,成為貶義詞。

Q:

名落孫山,落的哪座山?

名落孫山,意思是考試或選拔未被錄取,出自《過庭錄》。

孫山是一個人,宋代一位特別有幽默感的讀書人。他參加選拔舉人的考試,受同鄉之託,帶著同鄉的兒子一起赴試。發榜時孫山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後,也就是末名,而同鄉的兒子並沒有考中。孫山獨自先回家,同鄉見了他,就打聽兒子考得如何。孫山唸了兩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意思是我就是最後一名了,您的兒子比我還靠後些。所以名落孫山,並不是孫山自己沒考中,而是孫山已經是榜上的最後一名,名次比他還靠後的,就是考試失敗了。

考場失意的名人不在少數,像杜甫、張繼、唐伯虎、宋應星等。一時名落孫山,不等於人生山窮水盡,畢竟,多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

Q:

名列前茅的“茅”是指茅草嗎?

名列前茅,詞義很簡單,是說名次排在前面,成績優秀。

前茅最早見於《左傳·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這裡的前茅,指走在軍隊最前面的先鋒部隊,說的是偵察兵發現敵情就舉茅示警。先鋒部隊離後面的部隊有一段距離的,舉什麼樣的茅草才能讓後面的人看清楚呢?關於“茅”到底是什麼,古人展開過討論。茅,就是茅旌。王引之曾經說,茅是草名,旌是旗章之屬,二者絕不相涉。說的很肯定,茅不是茅草。那是什麼呢?他後頭又說了,這個茅,應該是旄,由 和毛組成, 是旗子,所以旄本意是犛牛尾裝飾的旗子。那麼這下就合邏輯了,偵察兵發現敵情,給後面打旗子。總結來說,名列前茅的茅,通旄,是犛牛尾裝飾的旗子。

Q:

一文不名指的是一文不值嗎?

一文不名,意思是一個錢都沒有,形容非常貧困,出自《史記·佞幸列傳》。漢文帝有一寵臣鄧通,相面的說鄧通會因貧餓而死,文帝於是賜給鄧通銅山,可鑄錢,“鄧氏錢”一度流通全國。文帝死後,景帝將鄧通罷免,鄧通在境外私自鑄錢而被罰沒全部家產,最後“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也就是說連一文小錢也不屬於他了,寄死人家。

一文不值,指一點價值都沒有,後指人無用,同樣來自《史記》。武將灌夫參加丞相婚禮時給人敬酒,敬到臨汝侯時,臨汝侯正在跟程不識說悄悄話,並未起身,灌夫怒火中燒:“平時私底下你也把程不識貶得一錢不值的,老子一把年紀給你敬酒,你卻在跟程不識說悄悄話?”(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不直一錢,也就是後來的一錢不值、一文不值,說的是毫無價值。

Q:

登堂入室指的是進入房屋嗎?

古代正房有堂室之分,一般是前堂後室。堂是正廳,用來招待客人。室在堂的後面,用於生活起居。一般來說,室較私人,不可輕易進入,想要進入室,必須經過堂。登堂入室就是由禮節性接待客人的堂進入較私密的室,這是本義。

《論語·先進》中有:“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這是孔子評價仲由的學問。升堂入室也可以說登堂入室。先入門,再升堂,最後入室,是做學問的幾個階段。“入室”就好比“到家”,我們說學問到家,正表示某人學問做得極好。從此評價可以看出成語比喻義是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進入更高層次。無論本義還是比喻義,登堂入室都不能簡單等同於進入房屋。

【思考】莫逆之交是一種什麼樣的友情呢?

Q:

充耳不聞的充是什麼意思?

充耳不聞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比如有人在很專心的做一件事,對外界的喧囂“充耳不聞”,有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意思,出自《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那充耳不聞的充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充耳是冕冠上垂在兩側的玉飾,可以塞進耳朵裡,也叫“瑱”(tiàn)。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象徵著非禮勿聽,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佩戴冕冠的人:有些事情也就一聽而已,多看看別人好的方面,小的過失就不要計較了。所以,充就是塞住的意思,充耳就是塞住耳朵,充耳不聞更多地是指塞住耳朵故意不聽,形容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它也可以形容專心一致,什麼聲音也聽不見。

Q:

聲名鵲起為什麼是喜鵲而不是麻雀呢?

聲名鵲起形容名聲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那麼為何聲名鵲起是喜鵲不是麻雀呢?

從字形來看,鵲是形聲字。從鳥, 昔(唶)聲。說喜鵲很大,尾巴很長,腿長,飛得高且快。喜鵲叫聲清脆,民間傳說聽見喜鵲叫聲將有喜事來臨,故稱其為喜鵲。而雀字從小隹,隹就是鳥的意思,雀就是小鳥。雀體形小,聲音很大。麻雀給人的印象則是吱吱喳喳,喜歡蹦躂卻飛不高。那麼不難得出結論,聲名鵲起是形容人的知名度像喜鵲一樣飛起,那肯定不能誤用成像麻雀一樣飛起。否則讚揚豈不成了嘲諷?

以此類推,歡呼雀躍就很好理解,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麻雀小短腿,總是並著雙腿跳來跳去,歡呼雀躍確實很形象。

Q:

“首鼠兩端”是形容做事前後不一致嗎?

“首鼠兩端”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漢武帝時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竇嬰不和,大將韓安國夾在二人中間,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態度。一次罷朝後,田蚡因韓安國沒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論一番,於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車子,生氣地說:“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那個禿老頭兒,你為什麼這樣首鼠兩端?”所以首鼠兩端不是說人做事前後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時探頭探腦左右張望的樣子,猶豫不決,不夠果斷。

有朋友對“首鼠”一詞有疑問,“鼠”為什麼和腦袋相對,表示兩端呢?其實,“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釋是:因為老鼠的尾巴很長,所以古人又稱“尾” 為“鼠”。這個詞義是因老鼠的形體特徵而引申的。

Q:

愚不可及,最開始竟是夸人的詞?

愚不可及原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後指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愚蠢無比。

此成語出自《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這是孔子評價衛國大夫甯武子的一句話,說他在政治清明的時候,很聰明;政治危亂的時候,顯得有些愚笨。這句話所講的道理是在亂世的時候,要大智若愚,不要過多顯露自己的聰明,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災殃。而甯武子正是這麼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經歷多次變故之後安然無恙,明哲保身。像這樣的“愚笨”可是很多人達不到的呢。後來曹操還曾用這個詞來誇荀攸。

Q:

瓜田李下什麼梗?

瓜田李下出自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是說一位端方的君子,做事應該懂得避嫌。經過別人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走到別人李子樹下的時候,就算帽子剛好歪了,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則很像是動手去摘李子。這兩種行為,都容易引起誤會,應該盡力避免。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人就簡稱為瓜田李下,它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懂得主動避嫌,尤其在一些說不清楚的場合。後來也有簡化為“瓜田”的,所謂瓜田之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