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後,東吳為何沒有乘勝攻蜀?

夷陵之戰,劉備全軍覆沒,逃回白帝。面對生擒劉備這樣的大功,一般將領很難不去乘勝追擊,徐盛、潘璋、宋謙等就想攻白帝,擒劉備。但是陸遜和朱然、駱統等人反對乘勝追擊。孫權欣然聽取了陸遜等人的建議。

陸遜在反對的同時,也說出了原因,曹丕已經出兵了,雖然名義上說幫忙討伐劉備,但是包藏禍心,實際上是要打東吳。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後,東吳為何沒有乘勝攻蜀?

最初孫權向曹丕稱臣,曹丕也是很高興的。劉曄認為孫權稱藩只是緩兵之計,建議曹丕趁孫劉夷陵大戰時,出兵滅吳,但是都被曹丕給否決了。

沒多久,曹丕終於看清了孫權,才開始對孫權下手,分三路攻吳,這時夷陵之戰剛剛結束。

如果陸遜堅持要乘勝追擊攻打白帝的劉備,那就是在重演關羽的故事,家還要不要了?

另一方面,東吳在戰場上沒能幹死劉備,劉備逃到白帝,陸續收集殘兵敗將,穩住了陣腳。

夷陵與白帝相隔幾百裡山路,東吳在夷陵之戰前,只是做好了迎戰劉備的準備,並沒有要反攻的意思。如果貪得無厭,乘勝追擊,進攻白帝,以陸遜那幾萬人馬,怎麼可能快速攻下白帝,擒住劉備呢?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後,東吳為何沒有乘勝攻蜀?

陸遜如果進攻白帝,那攻守之勢就變了。這相當於重演夷陵之戰了,只不過發生了角色對換,陸遜成了進攻方。不同的是,陸遜進軍是逆流而上,比劉備的順流而下更艱難。

一旦陸遜短時間內拿不下白帝,蜀漢各方兵力增援白帝,陸遜就會重蹈劉備的覆轍。

可以套用趙雲勸劉備的話:不應置魏,先與蜀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諸葛亮帶兵打仗,人們都說他過於謹慎,但說到用兵謹慎,陸遜比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

夷陵之戰後,反而是東吳最危險的時候,陸遜當然能看得出來,這時候的第一要務當然是要保住東吳,而不是乘勝追擊。

孫權聽說劉備住在白帝,非常恐懼,派使者前去請和。

孫權作為夷陵之戰的勝利者,居然會恐懼劉備,聽起來感覺可笑。但是孫權是真的恐懼。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後,東吳為何沒有乘勝攻蜀?

一個月前,曹丕已經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曹丕和孫權已經動起手來,東吳內部揚、越蠻夷大多沒有平定,內部也不安穩,這時候孫權聽說劉備呆在白帝不走了,自然會恐懼。

劉備呆在白帝,不回成都,想幹嘛?難道是要在此組織兵力伐吳?孫權這時候恐懼劉備是很正常的。孫權是個能屈能伸之人,只要對自己有好處,就能拉下臉面,委曲求全,向劉備請和。

東吳如果不見好就收,那就要同時面對劉備和曹丕,東吳是扛不住的。

孫權統軍不行,但是善於衡量得失,把政治玩得爐火純青。曹丕和劉備都是敵人,孫權能夠屈膝稱藩,先穩住曹丕,專心對付劉備。打敗劉備後,又立即向劉備求和,專門抵抗曹丕,面對兩大敵人,非常漂亮地打了個時間差,各個擊破。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話真不是亂說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