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是一句著名的成語。按照解釋是:假如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將要是繼續發展。意思就是必須剷除製造國家內亂的亂臣賊子,國家才能安定發展。那這個慶父是何人?他又是如何“名垂青史“的呢?下面清水哥就給大家仔細說說。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慶父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魯桓公庶長子。關於慶父的具體記載出自《左傳》,書中記載:“不去慶父,魯難未已”、“若之何而去之?”、“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這是仲孫湫與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對話。從中也可以看出魯國的暴亂已經達到了臨界點一觸即發的地步。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魯國是周王近親宗室,屬於春秋時期大國。但魯國從來沒有因為他的地位而強大過。公元前602年前後,慶父連殺兩位魯國君主,引發魯國國家內亂。起因就是慶父淫亂後宮。自己想當國君 魯桓公有四個兒子,即魯莊公、叔牙、季友,慶父。在魯桓公臨終之際問叔牙何人繼位,叔牙舉薦慶父,後又徵詢季友的意見,季友舉薦魯莊公。最終魯莊公繼位。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魯莊公登基以後,國家局勢比較穩定,但魯莊公預料不到是,慶父已經和其嫂、魯莊公夫人哀姜通姦,而此時慶父已經有自立意思了。他在等在時機,魯莊公突然去世給慶父帶來了機會,魯莊公的同母弟弟季友就按照莊公的遺命,擁立莊公的庶長子之斑為國君。慶父對此十分不滿,都是庶長子,為何子斑能當國君,我就不行。在心理極度的不平衡的狀況下,派人暗殺了公子斑。而公子斑被暗殺身亡的時候距離魯莊公病逝才僅僅兩個月。作為託孤之臣的弟弟季友只得逃到陳國政治避難。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慶父殺公子斑不過是想自己當國君,由於時機不成熟,慶父與哀姜合謀,預備擁立哀姜妹妹和魯莊公所生的兒子公子啟為國君,也就是魯湣公,但繼位魯湣公雖是是慶父所立。但魯湣公十分反感與懼怕慶父。且他本人並不願意當傀儡,更怕慶父對自己下黑手,所以聯合在陳國叔叔季友對抗慶父。又積極向當時最強大的齊桓公求救。經過幾番運作,在魯湣公元年(前661年)八月,齊國正式準備干涉。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就在齊國積極準備的時候。就在魯湣公二年,慶父痛恨魯湣公不識抬舉。而且魯湣公有聯合外國(齊國)對付他的意思,於是慶父先下手為強,派人害死了魯湣公,季友只有再次逃出魯國。在慶父的眼裡,似乎對於弒君和宰雞沒啥區別。慶父自覺很正常,但慶父的行為引發整個魯國公憤。也讓魯國宗室人人不安。而慶父根本沒有意識到危機,索性自立為君。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慶父無故連殺兩任國君。引發魯國政治地震,整個魯國上下對慶父紛紛進行斥責和反對,在“國際”上,在齊國的帶領下,對魯國現任國君不予承認,已經組織起“多國聯軍”要進行武力干涉,天不怕地不怕的慶父也知道眾怒難犯。慶父只能逃到莒國。在魯國處於無國君的狀態下,季友(這真是一個喪命星)後腳就又一次趕回魯國,擁立了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申為國君,是為魯僖公。魯僖公登基以後,向各國發出“照會”凡是接納慶父的國家,都是魯國的敵人。同時,魯僖公準備用財物向莒國贖回回慶父時,慶父得知以後,在途中就上吊自縊了。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裡面的慶父到底是誰

這個攪亂魯國,連殺兩任國君亂臣賊子終於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而魯國經此內亂也就徹底衰退。在公元前256年,魯國為楚國所滅。魯國傳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