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從書本上所學習到的知識,終究只是淺顯的,

如果要知道其中所蘊含的深意,還是得從實際行動中才能得到。

如果只是單純學會了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卻不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變通,那麼當真正遇到問題時,便會落得一個一敗塗地的下場。

春秋戰國時期的趙括便是如此,只懂得“紙上談兵”,

最終在長平之戰中折損了趙國的四十餘萬大軍。

因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人們對於趙括都有一個固有印象。

那就是此人是一個書呆子,是一個十足的庸才。

明明通曉那麼多兵法,但卻完全不懂得變通,輕輕鬆鬆便被白起打敗了。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一個能做到通曉如此多兵書之人,竟然如此輕易被戰敗了?彷彿換做任何一個將領,都能輕易擊敗趙括一樣。

從長平之戰後,白起的一聲感慨中,我們可以看出趙括並非十足的庸才,

也是有一定的真才實學的。

韓國割地求和,趙國從中坐收漁利

秦國當時的國力雖然強大,但是也並不能做到以一敵六,只能慢慢地逐個擊破。

其所奉行的“遠交近攻”的政策,便可以幫助它很好地實現這一目的。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柿子先挑軟的捏”,韓國當時在秦朝鄰國中屬於弱國,便成為了秦朝所首先要攻佔的目標。

在白起的帶領下,秦軍很快被佔領了韓國的領土野王邑。

野王邑一被佔領,對於韓國來說便如鯁在喉一樣,難受無比。

不僅失去了野王邑這塊領土,上黨與本國之間的聯絡便也被中斷了。

為了挽回損失,

韓國派人去向秦朝求和,選擇將上黨割讓給秦國,

以此來換回野王邑。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秦國同意了韓國的提議,二者簽訂了協議。雖然兩國之間達成了協議。但是上黨的主事者馮亭,卻並不甘心如此將上黨輕易地交給秦國,

他使出了一招“驅虎吞狼”之計。

他派出使者到達趙國,

對趙孝成王表示不願將上黨讓給秦國,反而願意無償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大喜,喚來了平陽君趙豹和平原君趙勝前來商議。

雖然趙豹看穿了馮亭的計謀

,但是在趙勝的諫言下,趙孝成王還是忍不住十七座城池的誘惑,

選擇了欣然接受。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當然這其中很大的一方面原因,也是由於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

讓趙國的國力變得強盛許多,並不怕秦國來襲。

況且當時還有廉頗這一位老將在,

在廉頗的統領下趙國完全能抵擋住秦國的攻勢。

秦軍來襲,廉頗堅守不出

如此大的虧,秦國豈能嚥下去。很快秦國便派出軍隊向上黨發起了戰爭,很快上黨便被秦國奪了過去,這還不算完。

秦國的軍隊又一路向著趙國的長平之地而去。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廉頗奉命駐守於長平以抗秦軍,在戰爭的初期趙國節節敗退,

被秦國攻佔了兩個重要據點。

廉頗一看秦軍勢不可擋,便築起了圍牆,在營壘內堅守不出。

任由秦國多次挑釁,廉頗始終不為所動,按兵不出。

廉頗能忍,可遠在千里外的趙孝成王可忍不了,

他多次派人責備廉頗,讓其出兵以退秦軍。由於此時時機不到,廉頗始終不曾聽令。

趙孝成王被初戰的失利已經嚇到了,

在臣子的建議下派出使者前往秦國議和。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秦國雖然沒有議和之心,但是為了防止其他各國聯合起來抗秦,

反而對其使者殷勤款待。

果不其然,楚國和魏國皆以為二者已經議和,

便不再考慮派兵援助趙國。

趙括替代廉頗上任,被白起一舉殲滅

秦國可是想要一統六國的,豈會止步於此,

現在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麻痺趙國,

為了戰爭做更充分的準備罷了。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他一方面安撫趙國,一方面又派人去趙國使出“反間計”:

說趙括比廉頗厲害多了,秦國最怕的就是此人。

趙孝成王果然上當了,果斷將廉頗撤職,讓趙括走馬上任。

趙括此人並不是無名之輩,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名聲。

他父親乃是趙國有名的大將趙奢,與其父討論兵法時更是回答得頭頭是道,

挑不出一絲毛病。

可是也僅僅如此,他並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殘酷,僅僅以為這是一場遊戲,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其父便曾直言其不可為帥,

奈何趙孝成王被中了敵軍的“反間計”,這也導致趙國接下來的大敗。

趙括上任後,一改廉頗所制定的防守之策,開始積極發起進攻。

白起假裝戰敗而逃,趙括果然上當一路追擊,結果被白起圍堵在了秦軍的壁壘附近,

更是切斷了他的一切後路,同時也切斷了他的糧道。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趙括知道中計後,曾數次派出軍隊突圍,可都被秦軍攔了下來。沒有糧食便只能慢慢等死,

最後趙括親自率軍突圍,被亂箭射死,

其所率領的數十餘萬部隊也盡皆被滅,自此趙國一蹶不振。

趙國大敗,秦國同樣元氣大傷

世人皆以為秦國是輕易取勝的,其實並不是如此。戰後白起曾發出一聲感慨:

“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半數矣”。

秦國雖然消滅了趙國的四十五萬軍隊,

可是秦朝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六十餘萬大軍直接打沒了一半,

這一戰後秦國也元氣大傷,無力繼續打下去了,經過一陣時間的修生養息才漸漸恢復過來。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雖然趙國被全軍覆滅,損失的軍隊也遠遠多於秦國,高達15萬。

可這是建立在秦國軍隊的數量要多於趙國15萬的基礎上,

由此可見趙括也並不是十足的庸才,也給秦國造成了十分大的衝擊。

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

趙括依舊率領軍隊堅守46天

,並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給對方造成如此的損失,可見其並非只會紙上談兵。

在秦國的眼中,只是由於他不如廉頗老練,所以才設計讓其上位的。

如果趙括能經過數年的戰爭歷練,未嘗不能成為一代名將。

讀書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讀死書”, “死讀書”,學成一個書呆子,要學會靈活變通,

畢竟生活中的事情千千萬,書本上不可能盡皆描繪到。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軍無糧草卻堅持46天

俗話說“前輩所吃的鹽比你所喝的水都要多”,

可能在你眼中前輩的一些方法或許已經落伍,不適宜時代了,但是那畢竟是其經過多年的歷練經驗所作出的決定,還是有很深的道理,不能一味的否認。

在做出決定之前,要多考慮一下前輩的意見,不然就應了那句俗語“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