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汪精衛刺殺大清攝政王,這麼大的謀大逆之罪為何安然無事

清末,革命黨人在多次發動起義,屢次失敗。為此,革命黨人開始對前途喪失信心,再加上“暗殺主義”的盛行,於是採取與敵人硬拼的辦法發洩悲憤的情緒。

1909年3月,清廷宣佈預備君主立憲。為了打擊保皇派,汪精衛約請在日本的喻培倫、黃復生、黎仲實、陳璧君、羅世勳等人由香港潛入北京,謀刺清攝政王載灃。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等人多次勸阻無效,但汪精衛一意孤行,自行其是。

9月,黃復生與但懋辛赴北京,經營暗殺機關。12月,汪精衛和陳璧君、黎仲實等由香港前往北京,在琉璃廠火神廟夾道組織秘密機關,開設照相館為掩護,又在東北園租賃一屋作為活動場所。

汪精衛刺殺大清攝政王,這麼大的謀大逆之罪為何安然無事

第一次刺殺,選擇的暗殺物件是慶親王奕劻,但因其戒備森嚴,未能得手。

第二次刺殺,選擇的暗殺物件是從歐洲考察海軍歸國的載洵、載濤。原計劃2月底載洵、載濤從歐洲回來後,一出北京火車站前門車站丟擲炸彈。但沒想到的是,他們攜帶盛炸藥的鐵壺在東站等待時發現,載洵與載濤為了響應清政府當時的廉政運動,出門不前呼後擁,不清道,不擺架子,不設保衛。火車到站後,人流湧動,現場戴紅頂花翎的人太多,汪精衛等人無法分清誰是載洵與載濤,計劃失敗。

第三次刺殺,選擇的的暗殺物件是攝政王載灃。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駕崩之後,載灃成為清政府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

1910年2月21日,汪精衛在北京後海北岸的銀錠橋埋設炸彈,再敷設電線。電線太短不夠。第二天添購電線,晚12時下橋。喻培倫發現有人蹲在橋上觀察,告訴汪精衛躲避。黃復生見三人持燈籠下橋尋覓,“良久乃出”,認為秘密暴露,匆匆趕回東北園,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議喻培倫赴東京購買炸藥,黎仲實、陳璧君赴南洋籌款,汪精衛和黃復生留守北京,等炸藥到後再謀進行。

但不幸的是,當黃復生和喻培倫在1910年4月2日埋炸藥的時候,被清廷的偵探發覺了。他們二人雖然順利逃離了現場,但藏有炸藥的鐵箱則被清廷起獲。清廷起獲炸藥之後,做了一番研究,發現裝炸藥的鐵箱製造比較粗糙,像是臨時在本地製造的。

汪精衛刺殺大清攝政王,這麼大的謀大逆之罪為何安然無事

當時清廷因為此案滿城風雨,傳出各種流言,普遍認為是公族之間傾軋鬥爭所致,有說溥倫想篡位,有說是慶親王奕劻與肅親王善耆有矛盾,想中傷善耆,因為炸藥的紙上寫有“倫敦”字樣,也有說是載洵、載濤從英國帶回的。清廷如臨大敵,出動了所有密探,密佈於客棧、餐廳、酒樓、茶館、妓院、劇場等,力求儘快破案。

於是經過一番偵查,找到了鴻泰永鐵鋪。將東家抓來一問,招出鐵箱是守真照相館所訂做。於是順藤摸瓜,4月16日找到了守真照相館,將正在照相館內的汪精衛、黃復生和照相館的一個職員羅世勳逮捕。

在審理汪精衛的過程中,清廷舉棋不定。包括攝政王載灃、法部尚書廷傑、大學士那桐、學部侍郎寶熙在內的官僚主張判處死刑。期間,革命黨人也千方百計設法營救。時任大清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對汪精衛的人品、才學產生敬重,外加清廷擔心如殺汪,可能會導致革命黨更加暴力,經過善耆對攝政王的斡旋下,載灃同意其意見,改判終身監禁。

清政府也沒有株連他人,審訊時汪精衛不用下跪,飲食得體,可以將日常衣物送入獄中穿戴,並一人一室,行動自由。汪“終日披卷吟誦,頗覺安逸”。善耆經常到獄中向汪噓寒問暖軟硬兼施,並贈以圖史百餘帙,試圖使汪變更革命決心,曾為此將他帶到法場對他進行逼迫。善耆常在獄中與汪談論天下大事,討論詩歌。貝子溥倫也曾到監獄探望,改善了他在獄中的生活條件。

汪精衛刺殺大清攝政王,這麼大的謀大逆之罪為何安然無事

自此之後,汪精衛對善耆十分感激,而其精神狀態也發生重大改變,詩詞風格由高亢激昂逐漸趨於低沉消極,有“豆萁何苦更相煎”的詩句,視革命黨人與清廷的鬥爭為“煮豆燃萁”(兄弟鬩牆)。肅親王善耆在大連病逝後,汪曾前往慰吊,並對張學良說:“我當年被捕,是肅親王審的。要殺我,肅親王可以殺,肅親王沒殺我。但肅親王就跟我講啊,說:‘你們這革命呀,當然啦,你們是有原因的,看我們清朝太壞了。唉!假如你們成功啊,我看你們也不能強過我們什麼的。’”

武昌起義之後,1911年10月30日,清宣統帝“下詔罪己”,11月6日,汪精衛等人被釋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