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中國歷史上出名的皇帝和大臣很多,但是要論古今君臣的典範,那肯定是魏徵和李世民,這兩個人共同造就了魏徵直言敢諫的美名。

魏徵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一直都是那種敢於頂撞皇帝,動不動就要跟李世民撕一下的人物,而且是古代臣子中,敢於直言進諫的代表人物,在文死諫武死戰的傳統觀念裡,魏徵就是文臣的最高典範。

這些只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很多歷史人物,絕不是臉譜化那麼簡單,魏徵之所有能夠取得這麼大的名聲,其實跟他自己得清楚認知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魏徵有一次就跟李世民說,自己不要做忠臣,要做良臣,什麼叫忠臣,比干那樣的就是忠臣,是完全不顧一切的勸諫君王,結果被君王所殺,最後只留下自己得好名聲,事情被辦好,君王也留下了壞名聲。

魏徵說自己要做良臣,所謂良臣就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事情講究方法,比如說勸諫皇帝這件事,那並不是跟皇帝對著幹,態度強硬說話直衝就行。

勸諫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該委婉的時候,一定要委婉,說話要既好聽,又要讓君王知道自己的過錯,這一點魏徵做得非常不錯。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魏徵對自己的定位從來都不是那種只會硬著摸著犟的人,你知道李世民對魏徵什麼評價嗎,這麼一個以直言敢諫的人,李世民對他的評價居然是“嫵媚”。

從李世民給魏徵的這個評價中就能看出來,魏徵是個非常會說話的人,情商高,再加上會說話,李世民又是個大度的皇帝,自然也就很喜歡魏徵。

最能體現魏徵這種特點的,就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死了之後,李世民過於思念她,於是就在宮裡建了一個瞭望塔,有一次邀請魏徵一起去看長孫皇后的陵寢。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結果魏徵說自己看不見,李世民說你再看仔細一點,魏徵就說,高祖的陵寢不用仔細看,我已經看到了,至於說其他的,臣實在看不清。

李世民這馬上就明白了魏徵的意思,於是不久就命人拆除了這個瞭望臺,這個故事裡魏徵似乎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其實這是魏徵在維護皇帝的尊嚴。

古代皇帝是不能表現出兒女情長的,而且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透過政變上臺的,對他的父親一直都不好,如今父親死了你不思念,去偏偏建個高臺思念妻子,這在古代的倫理綱常上是不對的。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魏徵說得很委婉,李世民也能聽得進去,喜歡聽好聽的,討厭聽逆耳的話,是人的天性,為了長治久安,李世民在這一點上已經做得很好了。

但就這,在魏徵死後,李世民發現魏徵舉薦的幾個人才有不法的行為,一怒之下推倒了自己親自為魏徵撰寫的墓碑,發洩了一下心中的不滿,魏徵這個人實在是太討厭了。

但很快李世民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遠征高麗,從戰果上看是勝利了,但是跟李世民的理想差距很多,甚至認為這就是一場失敗的行動。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魏徵在回來的路上,懊悔不已,說要是魏徵在斷然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次有修復了魏徵的墓碑。

魏徵其實很幸運,他遇到了李世民這樣的好皇帝,如果他遇不到李世民,以魏徵的性格,他也不會直言進諫的,他會做一個跟其他官員一樣的人,因為魏徵這個人很不喜歡那種傻呼呼的忠臣。

魏徵和李世民就是無法分開的一對,沒有李世民就不會有魏徵,他們兩個人可以說是相互成就了歷史上最好的君臣之名。

不做忠臣,做良臣,這樣的魏徵你沒想到吧,辦事就要把事辦好,而不是一味地只顧及自己的名聲,這才是好臣子,這才是把事兒辦好的態度。

很多人義正言辭,絲毫不知道妥協與退讓,這樣的人看著是正義凜然,其實到頭來什麼事也做不成,徒有道德制高點而已。

另一個魏徵:直言說不要做忠臣,死後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