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象棋與歷代名人的不解之緣

象棋與歷代名人的不解之緣

象棋

自古以來,象棋與名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儘管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專長各異,甚至政治觀點相悖,但他們卻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那就是——都喜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尤其是被譽為“四大藝術”的琴、棋、書、畫。

唐代,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為倡導“象戲”,武則天推而廣之。

當時社會風尚十分重視弈棋,文人學士會不會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有一定關係。

象棋與歷代名人的不解之緣

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頗為自負,曾有“棋罷嫌無敵,詩成愧在前”之感嘆!名臣狄仁傑,以棋局釋政局,首開棋為政治服務之先河。

宋代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輸華山的故事家喻戶曉,而且重信諾,不僅賜華山於陳摶,同時‘免華山附近黎庶之徵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廣大百姓長期免稅,此舉古今罕見。

在他的影響下,宋朝湧現出一大批象棋愛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劉克莊、李清照、葉潛仲等。

其中文學家洪邁撰寫《棋經論》,成為早期的象棋理論家。

象棋與歷代名人的不解之緣

曾編篡《資治通鑑》的史學家司馬光物件棋大膽革新,發明‘廣象棋’,在中國象棋史上有一定影響。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人們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氣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鏗鏘名句,卻很少知道他還是一位棋藝水平 相當精湛的象棋專家。他‘行弈決勝負,愈負愈樂,忘日早暮’。可見興趣之濃。他在詩中多次流露出物件棋的濃厚感情,‘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桔裡枰’。他還善弈盲棋,應該說,在中國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屬。誰能想到,文天祥還是排局能手。被俘後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製作過40多個象棋排局,可惜僅 有‘單騎見虜“一局留傳下來。從此局的著法中不難看出其構思之奇妙不僅凝聚著聰明才智,同時也閃爍著作者勇敢頑強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明代

象棋與歷代名人的不解之緣

與歷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堅決反對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孫卻是嗜棋如命的“高階棋迷”。這說明,象棋的藝術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權不但下棋,還編寫棋譜。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組織編篡《永樂大典》時,還命他們編入一卷《象棋》。其孫朱高幟(明仁宗)愛棋更甚,他與狀元曾子下棋興濃時,還賦詩助興,互相唱和,這裡節錄兩句。曾子曰:“兩軍對敵立雙營,坐運神機決死生”。明仁宗曰:“等閒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見太平”。可知雅興不淺。

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畫家兼文學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詩。

象棋的感染力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象棋的感染力極強。一旦沾身,如影隨形,很難擺脫。古人曾以“忘食,忘寢、忘憂”形容之。更有甚者,有人還寫下如此詞句:“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雖然稍嫌過激,但立意不差,無非勸人們多點文化情趣與豪邁性格罷了。說到這裡,不能不說說名人的棋品。凡古今名人,物件棋的勝負心大都較淡,他們講求的是以棋會友,陶冶情操,勝了呵呵一笑,敗了擺上再來,正如東坡居士倡導的“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關鍵在於參與。

人們很少聽到有哪位名人因下棋而“紅臉”。

我們也注意到,既便非常認真的職業棋手,其棋品之優劣,也是與其本身具備的文化素養成正比的。

(本文來源於“象棋”,文字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國匠堂整理釋出此文,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資訊;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