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頭有個很有意思的情節:說這工部有個金尚書,在官衙裡面折騰裝神弄鬼的事兒,結果導致起火,朝廷撥銀子要“大興土木”修房。而這工部,因為負責水利工程,也叫“水部”,和珅覺得有意思,出了個上聯考紀曉嵐:

“水部失火,金尚書大興土木。”

金、木、水、火、土,五行齊了。和珅自以為此聯絕妙,沒想到紀曉嵐白眼一翻,張口就罵:

“北人南相,和中堂什麼東西!”

整個過程中那位工部的金尚書一直在旁邊做陪襯,畢竟他不是主角。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而真實的歷史上呢,“工部尚書”在朝廷裡也確實稱不上什麼呼風喚雨的角色。我們知道古代有“六部”,六部排序,通常是這樣的: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這對應了周朝的六官(這裡的“官”意為機構、部門):

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毫無疑問,天地為先,然後按順序春、夏、秋、冬,冬官最末。

只要大家仔細留意下,不難發現很多資料裡六部都這樣排名,這當然不是隨意組合,從中可以看出,工部的地位確實有點兒尷尬,做的事多,但和其他5部相比存在感總是弱了點,經常吊末尾,這是為何呢?其實只要弄清楚其他5部在古代的重要性,你就懂了。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六部之說,源於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這裡的“省”是中央官署名),但六部職能、權力、機構組成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朝代總有些區別,所以要對比的話只能從大體上對比。

然後我們看排在第一的吏部。吏部在隋唐五代時就是尚書省下6部之首,總體來說吏部管文職官員的選、免、升、降、考察、獎勵、調動這些事,比如說唐朝時白居易被趕到現在的江西當司馬,就歸吏部管。毫無疑問,官吏任免調動是可以左右朝局的大事兒,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給和珅送銀子?

一部分原因就是和珅巔峰時期權勢非常大,掌握了吏部事務,討好他就能多幾分希望被放到好職位上去。至於好職位意味著啥不用說大家也清楚,白居易感嘆過:“臣聞為國者,皆患吏之貪。”吏部之稱始於曹魏,晉朝之後,除了北周和遼朝沒設定,其他各朝,都設了吏部。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魏晉南北朝那會,吏部就是各官署裡排第一的了,而吏部職員官品也往往比其他官署職員要高。所以,皇帝為了避免吏部太膨脹,往往要分其權,比如說某位尚書的任命就不可能讓吏部單獨決定,必須經重要執政大臣點頭,皇帝同意。但畢竟吏部功能擺在那,排六部之首理所當然。

再是戶部,籠統地說,吏部掌官,戶部掌財。從現代意義上講,戶部融合了民政和財政兩大塊,百姓的戶籍登記管理、賦稅怎麼交、交多少、土地怎麼分配,這些都是戶部的事,再比如國家要打仗了,軍需糧草怎麼撥,朝廷發薪日到了,每位臣子領多少工資,還是戶部管。

所以戶部的重要性也就僅次於吏部了,在明朝,戶部尚書是正二品,清朝則是從一品,光從這品級看就知道,戶部實在是掌握朝廷經濟命脈的關鍵部門,馬虎不得的,戶部名稱在隋朝是“度支部”、“民部”,李世民在位時改成“戶部”,後面基本沿用了,和珅當年又管吏部又管戶部,能不遍地生財嗎?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而禮部呢,我們在古裝宮廷劇裡多半能看到他們負責為皇帝的某個妃子選封號(參見《甄嬛傳》)。事實上禮部的功能也豐富著,唐朝時,科舉考試本來歸吏部管,但唐玄宗在位時把這事交給禮部了。

禮部,顧名思義要管吉凶禮事,比如皇帝、后妃去世了,喪禮怎麼來;皇帝結婚生娃了,慶典怎麼來;皇帝要去泰山封禪了或在宮中太廟祭祀拜祖宗了,一應禮儀流程和所需道具怎麼來;有外國使臣到此一遊了,接待的事怎麼來;朝內宮中冊封飲宴更少不了禮部張羅負責。

《清會典》記載,清朝冊封上到皇后下到嬪,“均禮部侍郎奉節”。所以禮部職能涉及了現代外交、文化、宣傳、教育一大堆,可以說是朝廷臉面負責部,啥都能丟面子不能丟,當然也很重要!我們熟悉的很多歷史人物,比如楊玄感、包拯、紀曉嵐等,都是做過禮部尚書的。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禮部之後是兵部,兵部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管軍隊的事,你也可以理解成“武部”,正所謂文武並重,朝廷對外打仗少不了武官兵士,而管將士一應事宜的兵部,類似於現代的國防部,軍政戰略盡在其手——話是這麼說,但腦袋沒問題的皇帝怎麼可能真把這些全交兵部呢。

所以在古代兵部職權經常被搶,比如宋朝就有樞密院;清朝皇帝全盤掌握軍權,兵部掛個虛名兒;但這恰好能體現出兵部職能的關鍵了。

排第五的刑部相當於一個司法部門,“掌天下刑罰之政令,以贊上正萬民”,明清時期,刑部是“三司”之一,另外兩個是大理寺、都察院,古代雖然以儒家學說作為正統,實際還是缺不了法治的,而掌管全國刑事案件的刑部,擔負著為國肅邦犯的責任,要保證律法嚴謹、量刑適當,沒有律法約束民眾,天下豈不亂了套呢?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最後我們再回到工部,就像過年回家報專業你說自己學物流管理,親戚自動腦補成“送快遞的”一樣,工部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搞工程建設的”。偏偏這個理解法雖然不全面,但也中了十之六七——

在古代,工部管營造工程事項,就拿清朝舉例吧,當時像開渠、修路修橋、治水、礦冶、紡織、建或者修園林宮苑官衙、給皇帝造車駕、儀仗、給軍隊供應兵器等所需甚至鑄錢和度量衡這些事,都能算在工部的責任裡,真有點“工部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意思,說得心酸點,工部是6部裡面最像“打工人”的部門。

所以皇帝要集權時,會集中火力分吏部、兵部之權,但絕對不會把工部的權一股腦搬走,最多嚴格監督,畢竟皇帝很忙,沒那麼多時間親自上陣管這房子怎麼修,那園林又怎麼設計。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工部排最後一名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工部的職能放到現代那可涉及了工業與資訊化、農業、建設、交通、水利多個部門,這些都是關係社稷民生的大事!至於為何工部在很多人心裡存在感弱?很可能是受一些古裝宮廷戲影響,工部這個“幕後功臣”總被忽視了。

就像我們如今的生活離不開這些部門一樣,古人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這六部,比如明朝《大明律》婚姻一塊就被劃在“戶部”範疇,清朝禁止良賤通婚的條例在《清會典》中也屬戶部管;再比如清朝時,如果犯了要充軍的重罪,是兵部負責發配。。。。。

古代六部中,為何工部排在最後一名?你看其他5部做的事,就懂了

總體來說呢,古人的生活被管得比較缺少自由,比現代人慘多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