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這是一組外國人攝影師拍攝於1900年的北京紫禁城的老照片。1900年8月15日,聯軍侵佔紫禁城,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一行西逃西安,隨後《辛丑條約》簽訂。這組老照片拍攝的正是這一時代的紫禁城。

圖為1900年的午門,御道兩邊長滿了雜草。午門是北京故宮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太和門,太和門是紫禁城最大的宮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時稱奉天門。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門,這裡曾是明朝皇帝“御門聽政”的場所。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中和殿。此時的中和殿荒涼不堪,殿前地面更是雜草叢生。中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住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極殿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這間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靜靜地思考。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紫禁城,一座宮殿的廊下,一個大內侍衛在睡覺。彼時的紫禁城已經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慈禧與光緒西逃,紫禁城無人當家做主,看護宮殿的侍衛們也開始紀律渙散,若是在王朝鼎盛時期,怎麼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太和殿裡的巨大的頂樑柱。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明朝時使用的是四川深山的楠木,清朝重修時使用的是東北長白山裡的松木。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儲秀宮,已經顯得頗為破敗。儲秀宮是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鹹福宮之東、翊坤宮之北,始建於明代。咸豐年間,慈禧太后入宮後曾居住儲秀宮後殿,並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溥儀退位後,婉容曾居住於此。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紫禁城,乾清宮裡的皇帝寶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乾清宮始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位於乾清門內,“乾”象徵著“天”,“清”意味著“透徹”,寓意著國家安定,皇帝勤勉廉政。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交泰殿。交泰殿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節日,皇后在這裡接受朝賀。交泰殿的皇帝寶座上方高懸康熙帝御筆的“無為”匾。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1900年的翊坤宮。翊坤宮是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從照片中可見屋內擺設錯落有序,各種擺件都非常精緻。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00年的紫禁城,天朝上國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