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人物】北燕皇帝馮弘:北燕滅亡後,他的後代們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慕容後燕的政權,從末代君主慕容熙的手裡,轉移到馮家,史稱北燕。北燕自建國之初,便王族內亂不止,國勢日衰。劉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6月,魏帝拓跋燾親率大軍經濡水(灤河)向龍城(遼寧省遼陽市)進發,攻取遼東大片土地。

北燕國主馮弘固守都城,龍城是慕容燕國的故都,城池堅固,魏軍未能攻破堅城。拓跋燾鍥而不捨,連年向北燕持續用兵,第四年,公元436年,龍城被攻破,北燕國主馮弘逃往高句麗,被殺身亡,北燕滅國。

高句麗是遼東原住民,創始人高朱蒙是吉林人,高句麗建國後曾經有過入主中原的勃勃雄心,可是與慕容鮮卑爭霸遼東慘敗後一度衰落,歷代高句麗王意識到西進無望,於是積極向南拓地,進入朝鮮大同江一帶。

北魏皇帝拓跋燾攻陷統萬城那一年,高句麗國王高鏈把都城從長白山區的丸都(今吉林集安)向南遷到平壤,與朝鮮半島上的百濟、新羅爭奪霸權去了,不再對北魏有威脅,朝鮮半島又是山高路遠,河流眾多,所以拓跋燾未向高句麗用兵。

北方的割據政權只剩下偏居涼州的盧水胡匈奴人的北涼國,北涼國主老狐狸沮渠蒙遜感覺大難臨近,很明智的舉國投降大魏,北方和平統一,涼州七郡以及西域三十餘國名義上歸附了北魏。

誰料到剛剛投降北魏的沮渠蒙遜一命嗚呼,歸天了,繼位的沮渠牧犍繼承北涼國王,未能看清大勢,不服北魏管轄,被北魏帝國的鐵騎趟過涼州水草豐茂的祁連牧場,一舉攻入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沮渠牧犍面縛請降,北涼滅國。

自西晉滅亡,五胡亂中華,北方十六國最後一個國家滅亡,中國北方歷時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宣告結束。

統一北方後,並未給魏國帶來安寧,被戰爭掩蓋著的民族矛盾浮出水面,北魏從開國皇帝拓跋珪開始,奉行與漢人豪強合作的政策,合作的物件,開始是代北一帶的漢人豪強,進而包括整個中原地區北方的漢人豪強。

拓跋珪末年,鮮卑貴族與漢人豪強矛盾加劇,北魏政府強行遷徙中原一帶的漢族豪強及附屬農民到魏都平城定居,引起各地漢人的武裝反抗。鮮卑貴族也趁機試圖更換皇帝,拓跋珪用雷霆手段,對鮮卑拓跋貴族實力派進行殘酷打擊,最終眾叛親離,漢人豪強與鮮卑貴族都對拓跋珪強烈不滿,結果拓跋珪被逆子刺死。

明元帝拓跋嗣登基後,收拾殘局,被迫向鮮卑貴族讓步,推行君主制下的諸部大人議政制,由包括漢人崔宏在內八人組成公團共聽朝政,遊牧社會的部落議政制重新抬頭。

太武帝拓跋燾藉助一場接一場的軍事勝利,著意進行漢化,推行儒家,加強皇權,劉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北魏政府推行機構體制改革,設定左右僕射、諸曹尚書等官職,正式恢復魏晉時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復興儒家,一改北魏兩朝對漢人豪強的強制遷徙政策,下詔禮聘文人世族官員。

經過數年努力,拓跋燾慢慢的消除了漢人豪強的敵意,崔浩進位司徒,位列三公,范陽盧玄、趙郡李靈、河間郉穎、渤海高允、廣平遊雅、太原張偉等漢人豪強賢俊紛紛進入北魏朝廷,中書省、門下省漢官充盈,文士們濟濟一堂,北魏有了自西晉亡國後未有之盛況,文風之盛,直追江南劉宋。

在漢化管理的同時,拓跋燾肅清吏制,抑制官員貪汙,在宮闕左邊懸掛登聞鼓,使有冤情的人能夠擊鼓申冤,同時親自巡行察訪官吏政績,不稱職者罷免,有惡行者繩之以法,嚴刑峻法之下,北魏出現了大批勤於職守的官員。

漢族文人廣泛進入北魏朝廷的決策機構,必然、自然而引起武而無文的鮮卑貴族德強烈反對,拓跋燾的漢化改革大大觸犯了鮮卑貴族的利益,鮮卑貴族一方面以西域傳來的胡教~佛教對抗儒學,另一方面,鮮卑貴族把怨恨集中在拓跋燾身上,尋求時機,準備發動政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