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詩文欣賞】李白《荊門山渡荊門》,這首詩的內容原文+音訊+音訊

李白第一次遠遊基本上沿著長江前行。出三峽後,最初遊歷了現在湖南省的長沙、岳陽等地,泛舟於洞庭湖。然後再往東遊,足跡踏遍金陵(今江蘇南京)、揚州、會稽(今浙江紹興)等地,然後北上,到現在的河南省兜了一圈。此後不久,李白到了湖北安陸,在那裡成了家,定居了大概有10年之久。

李白在長江邊留下的詩歌

荊門山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

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李白25歲前沒離開過四川,四川是典型的山區,所以後來李白還寫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樣的句子,就是說四川山多,山高路陡,難走。李白這次乘船一路向東,過了荊門山以後,景象就完全不一樣了,他生平第一次看到平原,感到非常新鮮:山逐漸消失了,平原出現了,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玉鏡,雲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但是李白最後寫道: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里送我行舟遠行。

九江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725年,李白還去了洞庭湖遊覽,可是泛舟洞庭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毆打致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上,號啕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安葬於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遊,決心在東南之遊之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作下這首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太陽照著雲霧繚繞的香爐峰,呈現出紫色的景象,抬頭遠望,廬山瀑布就像是一條白練垂掛在山川之間,奔騰跳躍、騰空直下的瀑布有千尺長,讓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之上傾瀉下來。大好河山有時確實能讓人暫時忘掉憂愁。

天門山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725年,李白的船來到了安徽境內。天門山在安徽境內,隔江對望,像兩扇門一樣。李白站在船上,從船上看天門山,彷彿天門山是被長江的巨浪衝開的一樣。這首詩寫得非常動感,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聯絡前面的《峨眉山月歌》,我們可以發現李白終於走出了四川,他內心有一種投向更廣闊世界的喜悅(古人大部分只待在一個地方,終老一生。像李白這樣仗劍遠遊的,少之又少。)

揚州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一路往東,726年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六朝古都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李白雖然不是什麼“政要”,沒有一官半職,但是詩名在外,“粉絲”特別多。金陵的兒女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李白告別金陵時,朋友們殷勤相送,難捨難分。李白離開金陵後,走水路前往揚州。揚州在當時算得上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是唐朝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在揚州“繫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日子過得非常愜意。可是,接近秋天,李白生病了。臥病他鄉,又想到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不免開始思念家鄉了。

《靜夜思》就是26歲的李白在揚州的一個旅社裡寫的。對於這首詩,爭議最多的就是這個“床”了,有的認為這個“床”就是睡覺的床,有的認為這個“床”是指“窗”,有的認為是當時的一種可以摺疊的椅子,叫“交床”,有的認為是“井臺”。不管是什麼,當時夜深人靜,李白睡不著覺是真的。他為什麼睡不著覺?想家啊。

武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726年,李白開始往西走了,也就是往回走了。雖然是往回走,但也沒有回家,因為他覺得出來快兩年了,功也沒成,名也沒就,不好意思回去。所以他往回走到湖北,就停留下來,尋親訪友,拜訪名士,其中包括孟浩然,那個寫“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孟浩然。

727年,經朋友的介紹,李白去了故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其實也談不上娶,就是當了個上門女婿。李白之所以願意做“上門女婿”,一是因為兩年多漂流在外,他也想盡快找一個安身立腳之處,二是因為他所要娶的女子畢竟也出自名門望族,新娘的爺爺是前朝宰相,說不定能助他一臂之力。在婚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裡,並且生了一兒一女。

730年,也就是李白婚後3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了,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在岸邊,望著船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就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