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明代書畫史一直忽視了一位傑出的大家,他就是莫是龍。由於莫是龍的生年長期不明,傳世的作品又不太多,故一直不被重視。其實他是董其昌的老師,因未能躋身仕途,以貢生終。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莫是龍《半塘寺訪鏡泉上人詩軸》 紙本 141。7×37。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莫是龍(1537~1587年),字雲卿,改字廷韓,號秋水,又號後明。明松江府華亭縣人。8歲讀書,其父莫如忠,累官至浙江布政使。是龍秉承家學, 10歲能文,有“聖童”之稱。工詩畫,善草書,喜散曲,精鑑賞。意氣豪邁,不拘小節,一時名流,無敢抗席。曾被召至金陵校書,與當時文苑名流結詩社並作畫。萬曆十年(1582年),赴北京旅遊。屢應鄉試不第,以貢生終。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莫是龍《陶潛移居詩軸》紙本 150×70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家學淵源

莫是龍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進士,是個學問淵博的人。錢謙益稱他“善草書,為詩尤工近體”。莫是龍從小就顯示超人的感悟能力,“十歲善屬文,以諸生久次,貢入國學,廷韓有才情,風姿玉立。少謁王道思於閩,道思贈詩云:‘風流絕世美何如,一片瑤枝出樹初。畫舫夜吟令客駐,練裙晝臥有人書。’其風致可想也。”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莫是龍《行書偶述文扇面》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莫是龍少有神童之譽,十四歲補郡諸生,十六歲作《秋山無盡圖卷》已十分可觀了。其跋雲:“每登名山,常思作圖,竟未可得。今日張伯起從舟中游新江,遙望山川嶔秀,巖壑幽奇,因展篋中所藏黃大痴《秋山無盡圖》把玩,心境頓開,頗合吾意,參其法度,遂為作之。”這種成熟的口吻與文字功力,已不像十六歲少年。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董其昌早年拜師莫如忠,在莫傢俬塾就讀,得以結識莫是龍,與他談書論畫,奠定了日後的書畫理論基礎。

董其昌25歲時,觀莫是龍作畫,“咄咄稱賞”(《畫禪室隨筆》卷二題莫秋水畫),他對莫氏父子都頗為讚賞:“始知公(即莫如忠)深於二王,其子云卿亦工書。”(《評法書》)他評價其師莫如忠“似正反奇,超俗即雅”、“人地高華,知希自貴,晉人以外一步不窺”。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仕途坎坷

然而,莫是龍的仕途卻異常坎坷。他20歲時寫下《鄉居感懷》,表現出他追求功名失利的愁悶:“荒村驚歲宴,寥落意何如?託病惟耽酒,銷愁強看書。文章半生賤,名利廿年虛。猶似鄒陽陋,徒然羨曳裙。”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莫是龍曾四上京都,其中兩次赴考都折戟沉沙,這對他的刺激是很大的。萬曆四年(1576)莫是龍40歲,曾赴京一試,失利後,作書曰:“僕四十餘,霜毛冉冉,渴飲飢餐之外,更無復有人生之懷。夙昔與足下意氣襟期消磨欲盡,誠何志業而言,而造物侵侵不已,奈何!”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萬曆十年(1582)46歲的莫是龍再次赴京,“北試已獲雋矣。署榜時失卷,復不遇。”此時,他已經心灰了,說:“兩就北闈之試,雖數遇知己者,而文卷誤失,輒致遺棄,命運坎坷乃至如此。”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性情中人

莫是龍極富文才,詩文皆情辭兩美。35歲曾作《送春賦·並敘》,得到當時文人的激賞。一時俊才如王世懋、俞允文、歐大任、皇甫坊、梁辰魚等均在幅上題跋稱讚,也足見莫是龍文才、書藝之高超。莫是龍在32歲時便有《莫少江集》問世。當時錫山俞憲為刻《二莫集》,一時傳為佳話。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莫是龍是性情中人,性格豪爽俊邁,一如其書。《石秀齋集》的前面有張長輿撰的小傳見其個性:“先生少負俊才,早承家學。刺經讀史,則理窟窮探掞藻,摛華則文心妙解。加以義能掩日,氣可籠霄,情投則推赤心於韋布,意拂則白眼於公卿。是以愛者固斂衽而推,忌者亦側目而視矣。先生自以名冠群髦,志輕一第。而公車屢蹶,國室長韜。人嗟和氏之冤,時謂劉賁之屈。”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毫不掩飾好惡情感的外露,傲視世俗的各種陳規陋習,率然坦露自己的心胸,這或許是藝術創作最需要的素質。仕途的不幸反而成了莫是龍藝術上的大幸。他48歲那年十月,與沈周南等文友夜集小雅堂,莫是龍出米元章靈璧石置坐,焚香,各賦詩。詩成之時月滿西樓,客人徐步月歸。而他仍然獨坐煮惠泉邊,撿案頭書翻檢,興致而書道:“人生各有嗜好,皆痴也。而樂此不為疲。雖我嗤俗子,而俗子得,復嗤我後也。書之以俟達觀者定焉。”正是對書畫的這份“痴”,這份執著,才使他到達常人無法企及的境界。

董其昌的老師莫是龍,被忽略的書法大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