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因生活費辱罵父親誰之過?

近日,一則“留學生因生活費不足辱罵父親”的話題引起廣泛討論。在一則被曝光的聊天記錄中,父女二人因為一萬元的生活費產生爭執,隨後女兒在聊天群內釋出了辱罵父親的內容,稱父親為“噁心玩意”。隨後被人將此聊天記錄釋出在了社交平臺。對於女生這樣的行為,有網友表示憤怒,也有同情女生,認為家境不好的話,確實不應送出去留學。還有人認為該女生有這樣的觀念和態度,父母的教育也需要負有一定責任。(10月21日《武漢晨報》)

留學生因生活費不足辱罵父親,讓人痛心。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做女兒的都不能辱罵父親,然而,這並非個案。9月9日,一段父女倆因為大學生活費該給多少的問題起爭執的影片在網路流傳,引發網友熱議。影片中,上大學的女兒不滿父親每月只給1000塊錢生活費與父親展開理論,生氣斥責父親:餓死我得了!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因生活費辱罵父親誰之過?

一位50多歲的父親,憑自己的能力,提供給留學生女兒一個月一萬元的生活費,即使留學生女兒生活在西班牙,也已經夠了。而父親自己的晚飯只是普通的雞蛋羹和小菜,女兒則抱怨自己吃飯營養不均衡。父親只是希望女兒在生活中儘量節約一點,這並沒有錯,可為何會遭受到女兒的辱罵呢?這其實折射出當前家庭教育過程中三個典型的“缺失點”。其一,缺失尊重。父母和孩子在人格尊嚴上是平等的,父母要學會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想怎麼處置都可以。這位父親曾經用棍棒教育孩子。孩子小時候還經常打罵她,缺乏足夠的尊重,孩子長大後也難以尊重父母;其二,缺失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孩子不知道或是不理解;孩子的不容易,父母也懶得去關心。雙方互相不理解,自然難以在一個頻道上奏出和諧之音。孩子只想著自己的委屈,對於父親的委屈卻一點都不知曉,即便是知曉了,也可能覺得父親是自作自受。父母和孩子相互不理解,還如何體諒對方?其三,溝通缺失。有些事情有矛盾是很正常的。父母和孩子也不例外。重要的是進行科學和諧地溝通。溝通不是相互辱罵,不是相互牴觸,不是相互拆臺,不是相互詆譭,甚至將辱罵的話發到群裡面,不科學的溝通方式,本身就蘊藏著不想溝通。即便是有溝通,如果是粗暴式地,也是沒用的,只會把親子關係搞得很僵。

因生活費辱罵父親誰之過?應該說,雙方都有錯,孩子留學在外,都成年人了,也早該獨立了,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至少可以貼補父親的資助費用,況且父親給的錢並不少。即便是父親給的錢不夠,也應該以溫和尊重的語氣和父親溝通,而不是採用暴力的方式讓父親難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問題根源都在父母身上,自己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孩子,又如何能夠指望孩子尊重自己理解自己?據說,這位父親對女兒學習生涯有過錯誤判斷,導致學習道路一路坎坷。父親曾不給大學期間生活費,甚至在公共場合對她大打出手。這個女兒還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舉動。2020年3月時,新聞曾報道過青島一留學生隔離期間跳窗逃跑的事情。經過比對,網友發現此次事件的女兒和當時跳窗逃跑的留學生是同一人。可見兩個人身上都有問題,這對父女身上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家庭都有的。家庭教育不能缺失這三個“關鍵點”——尊重、理解、溝通。(王軍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