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最後一位廉吏,一生清廉,卻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1644年清軍入關後,阿濟格、吳三桂、多鐸等率軍乘勝追擊農民軍,不久多鐸又攻佔南京,滅掉了弘光政權,佔領江南。至順治七年(1650年),除了雲南、福建等地尚有反清勢力外,全國基本統一。面對廣袤的國土,僅僅依靠滿人去治理顯然是不可能的。當時清初官員的來源主要有四類:滿人、隨滿人入關的漢人官員、前明留任官員和前明取得功名的科舉人士。被康熙帝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從前明的貢生一步步成長為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

清朝最後一位廉吏,一生清廉,卻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出生于山西永寧,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呂梁方山。于成龍生於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於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撫。到了于成龍的父親於時煌這一輩,家世逐漸衰落,於時煌只是個從九品的官員。家道雖然中落,但對於成龍的家教依然非常嚴格。

于成龍雖然天資聰慧,但科舉之路卻頗為不順。崇禎十二年(1639)的時候,22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只考取了個副榜貢生。直到清順治八年(1651),35歲的于成龍還是沒有在鄉試中考中正榜。後來由於于成龍的長兄於化龍早逝,父親於時煌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于成龍受家庭所累,也就沒再參加鄉試。

于成龍的父親於時煌去世後,于成龍於順治十八年(1661)以貢生的身份參加了官員選拔考試,最終被任命為羅城知縣。這雖然只是一個正七品的職位,但年已四十四歲的于成龍終於踏入仕途。

得知于成龍的這一任命時,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反對他前去就任。因為羅城地處偏遠,瘴瘟盛行,民風彪悍。可是于成龍不顧親友的勸阻,別妻離子,揹負行囊,踏上行程。

清朝最後一位廉吏,一生清廉,卻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到達羅城後,環境的艱苦超出于成龍的想像。縣衙只是幾間破敗的草房,于成龍平時只得居住在關帝廟裡。其中於成龍的一個隨從身染瘴氣而亡,其他隨從也心有餘悸,紛紛離於成龍而去。

既來之,則安之。于成龍迎難而上,立志改變羅城面貌。于成龍紮根羅城,在羅城做了七年的知縣。七年來,羅城在於成龍的治理下,社會秩序井然,民生大為改善,羅城成為廣西的模範縣。

于成龍的頂頭上司廣西巡撫金光祖可以說是他人生的貴人。金光祖是一個非常愛才的官員,他對於成龍的才能非常賞識。康熙六年(1667),金光祖向當時的兩廣總督盧興祖推薦于成龍為“卓異”。所謂卓異,故名思意就是政績突出有卓越才能的官員。

於是,這一年于成龍作為廣西唯一的卓異,升任合州知州。按照清朝的官制知州是從五品的官階,這樣,五十歲的于成龍以自己的實幹用了七年的時間連升三級。

清朝最後一位廉吏,一生清廉,卻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接任的合州當時由於戰亂影響,民生凋弊,人口只有百餘人,賦役卻非常沉重。于成龍到任後,大力革舊布新,號召百姓墾荒,又別出心裁地出臺借給百姓耕牛和種子的措施,獎勵農耕。很快人口和耕田出現回升,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由於于成龍在合州任上的出色表現,康熙八年(1669)于成龍又被提拔為黃州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職,官階為正五品,于成龍在兩年的時間內,官階再升一級。在任黃州府同知期間,于成龍主要負責社會治安工作,他當時紮根麻城,親自到民間訪問調查,取得一手材料,破獲了許多大案,嚴懲了大量賊寇,對草寇起到威懾作用。

清朝最後一位廉吏,一生清廉,卻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早年科舉失意,但在踏入仕途後,屢得上司賞識。前面說過,他在任羅城知縣時,被上司金光祖欣賞,舉卓異,升任合州知府。在康熙十二年(1673)時,于成龍在黃州同知任上又被湖廣巡撫張朝珍垂青,再次被舉“卓異”,升任福建建寧知府,官階為從四品,但很快又臨時調任為武昌知府。因吳三桂軍進攻湖南,于成龍受命建浮橋便於清軍渡河。但浮橋卻被洪水沖毀,于成龍因此獲罪革職。此後于成龍又因招降叛軍劉君孚官復原職。後於成龍又任黃州府知府等職。

康熙十七年(1678),六十一歲的于成龍被授為福建按察使,這是一個正三品的職位。次年,于成龍就因政績突出獲福建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舉“卓異”,這是于成龍為官生涯中第三次被舉卓異。很快于成龍被升任福建布政使,官至從二品。

清朝最後一位廉吏,一生清廉,卻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此時六十二歲的于成龍已年老體弱,多次想告老還鄉卻得不到朝廷的准許。此後于成龍又任直隸巡撫、兩江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六十七歲的于成龍積勞成疾,在兩江總督任上離世。

于成龍離世前的職位是兩江總督,總督的官階一般為正二品,但康熙二十年的時候,康熙帝在任命于成龍為兩江總督時,加兵部尚書銜,這樣于成龍的兩江總督就升格為從一品。

于成龍為官二十餘載,從正七品知縣至從一品總督,勤政愛民,清廉一生。他為官不帶家眷,四十四歲孤身外出為官,直到六十四歲因為葬母才回家一次,與家人分別二十載始得相見,二年之後便累死任上。于成龍一生克己奉公,兩袖清風,天下廉吏第一,名至實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