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多爾袞為何要分兵兩路征服全國?多爾袞為何要把北使的名字改回來?

順治元年十月,清軍不僅佔領了河北地區,還接管了山東。葉臣等部清軍攻克山西省會太原,大順軍守將陳永福突圍逃走,山西大部分地區歸附了清廷。當時,河南省的局勢相當混亂,大順軍已撤到豫西,其他地區大抵處於軍閥、土匪的控制之下;弘光朝廷雖然任命了總督、巡撫、巡按,但只是虛有其名,根本行使不了管轄權。

由於弘光朝廷的一味退縮,惟恐出兵山東、河南將影響北使議和,清廷乘機站穩了腳跟。十月間,多爾袞決策分兵兩路征服全國。

具體部署是: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等統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進攻陝北,得手後向南推進,摧毀以西安為中心的大順政權。

另一路由豫親王多鐸、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等率領南下,消滅弘光朝廷。

多爾袞為何要分兵兩路征服全國?多爾袞為何要把北使的名字改回來?

十月二十四日,清廷檄諭南明:“你們這些南方的臣子當崇禎皇帝被闖賊逼死,社稷被毀,國家滅亡,南明不發一兵一卒,像老鼠一樣躲藏起來,是第一個大罪,我朝進剿闖賊,大順軍被我軍打得大敗西竄的時候,你們居然未知京師的訊息,自己擁立福王是第二個大罪,用兵自重殘害百姓是第三個大罪,這三個罪人神共憤,我朝要出兵討伐,如果投降認罪,我朝會放你們一條生路。

顯這道檄文完全否定了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明確宣佈要對南明動武。

當時弘光朝廷的腐敗和內部紛爭,確實很難組織有效的防禦。但是就多爾袞的戰略部署而言,卻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清廷除了留下少數兵馬駐防京師及其附近地區外,主要的兵力同時投向西面、南面兩個方向,出於兩線作戰,分兵作戰是大忌。阿濟格西征時總兵力也只達到八萬人。

而大順軍在山海關戰役中是在同吳三桂部激戰了兩天之後才被清軍主力擊敗的,兵力收縮到陝西一帶迎戰阿濟格一路兵馬,勝負還是個未知數。

李自成計劃在陝北打一個大勝仗,當時大順軍還有六十萬的兵馬在陝北。阿濟格部一旦戰敗,大順軍勢必乘勝追擊,華北局勢就將改觀。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清廷改變了多鐸部的進軍方向,原因是駐守山西臨汾和河南西部的大順軍發動的懷慶戰役取得了區域性的勝利,使得清軍不得不考慮先攻滅強大的大順軍,載再滅南明,於是兩路軍合兵一處,攻打陝西的大順軍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把兩路清軍主力都吸引到自己方面來了。

多鐸部清軍暫緩南下,使南京的弘光朝廷得以繼續苟延殘喘,不思進取只求偏安。在阿濟格、多鐸兩大主力全部投向陝西戰場同大順政權一決雌雄的時候,清廷在河北、山東、豫東部署的兵力相當有限,只留下肅親王豪格帶領為數不多的軍隊扼守黃河,清廷整個華北地區兵力單薄。

南明有見識的人曾說 現在大順軍已現敗跡,清兵不日就要攻西安取得陝北之地,如同蒙古滅宋一樣取得漢中,四川無險可守,四川一旦失守,長江上游被清軍佔領,順江而下我江南朝廷無法保全啊,現在清軍全力攻打大順軍,我軍趁機北上,牽制清軍,清軍兩線不能相顧必定大敗,我江南朝廷經此一役也可保全。可是沒有采納,南明坐看清軍消滅大順軍,錯失良機,等到的只是滅亡,還生怕北伐惹怒清廷,南明滅亡只能說自己作的結果,錯過了一次次機會,面臨的只能是滅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