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去世,其子愛新覺羅·弘曆繼位,也就是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皇帝。

關於乾隆皇帝的身世有兩個未解之謎,一個是關於乾隆皇帝的出生地點,還有一個就是是乾隆皇帝的生母。

今天我們的這篇文章就主要來說一說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之謎。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全文共計1600字,閱讀時間5分鐘。

關於乾隆皇帝的出生地點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乾隆皇帝出生於雍和宮的東廂房

另一種說法是乾隆皇帝出生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

我們先來說說關於出生地點的第一種說法也就是雍和宮的東廂房。

說法一:東廂房這個說法是乾隆自己說的,可信嗎?

這種說法是由乾隆皇帝自己首先提出來的。

雍和宮是康熙帝賜予當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帝的府邸-雍親王府,也就是現在北京的喇叭廟。乾隆皇帝晚年可能對自己的出生地的傳聞有所耳聞所以接連幾次在到雍和宮拜祭是寫下詩句。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1778年的正月初七乾隆去雍和宮拜祭寫下

“到斯每憶我生初”

的詩句,這是關於乾隆皇帝出生於雍和宮的最早的記載。

1779年正月初七乾隆再次到雍和宮拜祭,寫下

“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

的詩句。

這次的詩句中提到了東廂房,從此乾隆皇帝出生在雍和宮的東廂房的說法就確定了下來。1780年的正月初七第三次到雍和宮拜祭寫到“十二初齡才離此,訝今瞥眼七旬人”,並且在詩後註解到康熙61年蒙祖父恩雅將自己接進皇宮。

正是這句註解讓當時的很多人心中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因為康熙61年之前,

康熙皇帝並不知道自己有一個叫愛新覺羅·弘曆的孫子,正是這一點讓當時的人們對乾隆出生於雍和宮的東廂房這一說法更加的懷疑。

乾隆皇帝好像在極力的消除人們的懷疑,證實自己的說法,此後的每年乾隆皇帝都會來雍和宮拜祭,每次都會留下相關的詩句。究竟乾隆皇帝是不是真的出生在雍和宮,我們再來說一說第二種說法,也就是乾隆皇帝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

說法二:出生於承德避暑山莊,由大臣提出來,兒子也肯定過

關於乾隆皇帝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這種說法是當時一個叫管世銘的大臣提出來的。

管世銘1778年進士,每年跟隨乾隆皇帝進行出遊、祭拜等活動。管世銘晚年寫了許多關於乾隆皇帝外出活動時的詩句。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其中有一首詩,就涉及乾隆皇帝的出生地:

“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

這首詩後面的註解中寫到,

獅子園就是乾隆皇帝出生的地方

,乾隆皇帝常常在先帝雍正的忌日時到那裡小住幾天。

這一說法能夠在管世銘提出來以後被許多人接受並且可以流傳到今天是由於乾隆皇帝的兒子嘉慶帝的肯定。1795年年底由於乾隆覺得自己不能比祖父康熙在位時間長因此決定將皇位傳給嘉慶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嘉慶登基的第一年八月隨乾隆到承德避暑山莊過生日的時候帶領一眾大臣為乾隆祝壽,嘉慶就寫了一首祝壽詩,

詩的註解中寫到在康熙50年在獅子園剛剛建好的時候乾隆出生在這裡。

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詩祝壽,在詩文的註釋中把乾隆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他清楚的寫到乾隆皇帝就是出生在避暑山莊的獅子園。很長一段時間嘉慶都堅持這一說法。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直到1807年,嘉慶皇帝命令朝臣編修乾隆的《實錄》和《聖訓》。其中有一位叫劉風誥的朝臣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紙條,送給嘉慶審閱,

嘉慶在審閱時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放棄了自己之前說的乾隆皇帝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的說法,在《實錄》和《聖訓》兩本書中將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寫為雍和宮。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1820年嘉慶皇帝在避暑山莊去世,道光繼位。負責撰寫嘉慶皇帝遺詔的大臣在遺詔中寫到

“皇父當年出生在避暑山莊,如今我死在這裡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道光皇帝發現這一情況後,馬上命人六百里加急,將已經發往各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把原本遺詔上寫的乾隆生在避暑山莊,改寫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

這一篇文章我們所說的乾隆皇帝究竟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還是雍和宮的東廂房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得到確定的答案

,所以由此又產生了另一個謎題那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之謎。

乾隆的身世之謎:兒子嘉慶說父親生於承德,為何突然改口為雍和宮

關於乾隆的身世,目前沒有任何準確的文獻資料可以參考。希望隨著考古和文物修復,這位偉大皇帝的秘密會呈現在我們眼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