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官兵衣服的兵和勇兩字有何區別?他們一字之差到底那個厲害

大家經常在有關清朝的書籍,文章或影視劇上看到“兵”和“勇”二字,特別是電影,電視劇上整裝待發的清軍隊伍裡,通常背上貼著這兩個字。他們雖然都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士,但其性質不同。清代的兵制,大體可分為旗兵與漢兵兩大類。旗兵是清朝入關前的原始兵制,漢兵則可分為綠營、鄉勇和新軍,其建立的時代,先後不同,多為前者破壞,而後者繼起。

清朝官兵衣服的兵和勇兩字有何區別?他們一字之差到底那個厲害

“兵”是清朝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在清軍入關之前就有八旗兵,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些都是兵,是正規軍,直接隸屬於皇帝。八旗兵在16歲以上的八旗男性中挑選。“餘丁”和不滿16歲的“幼丁”可以挑補為養育兵,即預備兵。

清朝官兵衣服的兵和勇兩字有何區別?他們一字之差到底那個厲害

八旗軍包括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他們駐營時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清兵入關的時候,這些“八旗”,都是能騎善射,勇於征戰的強悍男丁。入關以後,由於和皇室血緣親近,地位崇隆,受到了特殊優待,逐漸變的腐朽不堪,,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非但不能完成應負的使命,還成了國家的負擔。

清朝官兵衣服的兵和勇兩字有何區別?他們一字之差到底那個厲害

綠營兵是為彌補滿軍不足由漢人組成的部隊。這種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制單位,故稱綠營兵。它和八旗兵不同之處,除部族關係外,“八旗駐防兵由於世籍,綠旗各營兵由於招募”。也就是說,旗人(包括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人人有挑補兵丁義務,而漢人(不包括漢軍)對於綠營是自由應募。

清朝官兵衣服的兵和勇兩字有何區別?他們一字之差到底那個厲害

史載“勇”也是兵的一種。雍正,乾隆朝後遇有戰事,若八旗和綠營兵不足用,則就地取材臨時招募的軍隊,戰事完了後立即解散,不是國家正式的軍隊,即就是戰事有功的也不久留久用。直到清末太平天國時,曾國藩以團練起家,才改非正式的鄉勇為練勇(即湘軍),定兵制,發餉糧,稱為勇營。

清朝官兵衣服的兵和勇兩字有何區別?他們一字之差到底那個厲害

滿清後期,八旗兵和綠營兵全面衰落,戰鬥力大大下降。例如,面對太平軍時,八旗兵和綠營兵都不堪一擊。劊子手曾國藩以團練起家,組建“湘勇”,李鴻章組建“淮勇”,勇營的官兵只是忠於自己的長官,並不直接效忠於皇上和朝廷,實在是私人武裝,但是卻由國家統發糧餉。在血腥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湘勇和淮勇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因此 ,當 到了清朝末年,“勇”就日漸代替“兵”,變成清朝主要的軍事力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