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喪葬是社會習俗的一部分,我國古代的喪葬習俗演變大體有3個分水嶺: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宋時期、明清時期。在魏晉之前,我國的古人奉行“事死如生”的原則,即認為:一個人生前享用的物品在死後也依然要用到。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呂氏春秋》就曾記載說:“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玩好貨寶,鍾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

特別是西周周禮的確立和受到春秋以來儒家思想的影響,更是把原本屬於“身後事”的葬禮變成了活人尊親死者的“孝禮”,不把逝者生前所用之物一應俱全的陪葬進去,那就是不孝。

而且由此還演變出一些針對活人的禮儀習俗。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比如逝者的子女不能穿鮮豔的衣服,而要改穿白或黑為主的粗麻布孝服,腰繫麻繩,手拿柳木棍。之所以這身裝扮,也是受到孝道的影響,認為父母過世,自己失去了依靠,只能拄棍子行走,穿素服表達內心哀傷。

厚葬之風在漢朝達到了頂峰,比如那位被廢掉帝位的海昏侯劉賀,他的墓葬裡單單五銖錢就多達200萬枚,馬蹄金、玉器等更是數量驚人,堪稱一座地下博物館。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不僅是王公貴族,民間也是如此。《鹽鐵論散不足》記載說:“世人死以奢侈相高,雖無哀威之心,而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故黎民相慕效,以致髮屋賣業”。為了給故去的人湊足另外一個世界的生活費,黎民百姓甚至要變賣房屋祖業。

古代的這一喪俗到什麼時候發生了改變呢?三國時期是一個重大分水嶺。

三國之前盛行厚葬,而由此引發的大規模盜墓,讓貴族平民都心有餘悸。所以,從三國時期開始,薄葬之風取而代之。但是,另一個問題產生了,厚葬易招致盜墓,薄葬卻與孝道相違背,怎麼辦呢?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唐宋時期,冥器應運而生,原本給逝者地下使用的錢幣改為了紙錢,方式也改為了焚燒。紙錢在明朝時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這是因為受到朱元璋“自古王者之興,未有不由於勤儉”觀念的影響。清朝入關以後,多爾袞曾下令:“軍事方殷,衣冠化樂未遑制定。近簡各官,姑依明式”。

雖然清朝的喪禮制度沿襲了明朝,但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以其中融入了不少帶有滿族因素的習俗。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此外,在冥器上清朝也有了較大變化。在唐宋之前,冥器主要是石器、玉器、陶器等硬質的不易腐爛的東西,而清朝則開始流行紙人、紙馬等紙紮冥器。

當然,除此之外也會有一些奇特的東西,比如—甘蔗。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在對浙江嘉興許安村一處清代女性墓葬進行考古發掘時,除了髮簪、銅鏡這些歷代沿襲下來的隨葬生前常用物外,棺材中居然還有一根已經碳化發黑的甘蔗。

幹嘛用的呢?嘉興博物館考古專家方國權曾解釋說,這根甘蔗在清朝被叫做“打狗棒”,它的用途只有1個:辟邪。因為清朝人認為,人死後在進入陰間時會遇到一些“小鬼”攔路,甘蔗就是用了打這些“小鬼”的。此外,甘蔗上通常會扎一些紙錢,俗稱“買路錢”。

清朝女子死後,棺材中為何要放根甘蔗?考古專家:用途只有一個

事實上,剝去封建迷信的外衣,清朝這一喪葬習俗恰恰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正因為人們生前常常透過用錢來打通關節,所以也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死後也是需要用東西來買通陰間的。

話題:你們家鄉有哪些奇特的喪俗禮儀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