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 物質世界無論是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一致的!

物質世界本來是一致的,相通的。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一致的,相通的。由微觀構成宏觀,由宏觀體現微觀。然而,在分科而治的傳統科學方法下,現實情況是物理學不管化學的事,化學不管生物學的事。從概念到範疇以及體系,相互完全脫節。比如,物理學只研究原子及其與此有關的結構,運動,而化學則只研究分子及其結構與變化。至於,各種分子是由原子中的什麼組成?物理學不問,化學也不問。這就使我們對我們人及其生存的環境缺乏一種整體的認知。

​ 物質世界無論是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一致的!

比如,對於佔地球絕大部分的水,我們只知道它是由氫與氧構成的。但是,氫分子的原子及其更小的粒子是什麼呢?氧分子的原子及其更小的粒子是什麼呢?沒有人知道。好像氫就是氫,氧就是氧,沒有比它們更本質的東西。 其實,氫和氧中隱含著更本質的東西。

我們首先來看氧,氧是能夠強烈幫助燃燒的氣體。原子中的什麼元素與火有關呢?眾所周知,是電子。根據光電效應原理,我們可以知道,光電同一。光可以變成電,比如,光伏發電。電也能變成光,比如,電燈照明。過去很長時間,人們甚至把氧當作燃素。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指出,物質只能在含氧的空氣中燃燒。現在,這已經成為常識。由此說明,組成氧的基本粒子是自由電子,或者說是遊離態的電子。

​ 物質世界無論是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一致的!

宇宙自然中存在自由電子,或者叫遊離態的電子嗎?當然是存在的。所謂自由電子,或者叫遊離態的電子,是指離域電子。也就是指不被約束在某個原子內部的電子。這種電子在受到外電場或外磁場的作用時,能夠在物質中或真空中運動,如原子結合。在通常情況下,某些價電子可以脫離原子而自由地運動,這種電子就稱為自由電子。

所謂電離就是,原子或原子基團失去的電子而形成的粒子,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1887年,26歲的阿侖尼烏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電離理論,190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 物質世界無論是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一致的!

眾所周知,原子中,只有電子,質子與中子,其他沒有任何東西。在這三種要素中,只有電子與火有關,質子與中子都與火無關。由此也可以證明,氧就是自由電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