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傳說狄仁傑解夢使武則天還政於唐,真是這樣嗎?

狄仁傑是女皇武則天最信任的大臣,他一生兩度為相,能文能武能斷案,晚年老人家還極力勸說女皇,希望她還政於唐。

傳說狄仁傑解夢使武則天還政於唐,真是這樣嗎?

(武則天與狄仁傑劇照)

狄仁傑勸說武則天用了兩招,第一招是打親情牌:狄仁傑對武則天說:“姑侄與母子熟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在封建社會,這套說辭很有說服力,哪條禮法也沒有侄子給姑姑立廟道理。

第二招則是解夢,有兩個版本:其一,武則天夢到鸚鵡折斷了翅膀,飛不起來,便問計於宰相,狄仁傑說:“鵡者武也,是陛下的姓氏,兩翅代表陛下的二子,如果啟用二子,便可展翅高飛。”其二,武則天夢到雙陸不勝,雙陸是當時流行的棋類遊戲,狄仁傑說:“雙陸不勝,是無子可用,這是上天再啟示陛下啊!”

無論解夢還是勸說,狄仁傑都寄希望透過母子之情來打動她。但是,武則天並不是一個講母子之情的人。

傳說當年為了嫁禍王皇后,武則天親手扼死了襁褓中的女兒;長子李弘稍有忤逆,便暴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如果說前兩條證據不足的話,那麼次子李賢被丘神勣逼死於巴州;三子李顯被流放房州;幼子李旦至今還被囚禁,則是鐵定的事實。

傳說狄仁傑解夢使武則天還政於唐,真是這樣嗎?

(武則天與狄仁傑劇照)

解夢更加不靠譜,武則天不是一個只知燒香拜佛的迷信老太太,夢解得再巧妙也唬不住她。

武則天是一個將權力與命運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的大政治家,她對形勢的變化有著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與敏銳性。之所以還政於唐,是武則天看到文武百官與天下士庶的思唐之心,做出了平息李氏與武氏爭鬥,消除內外不安定因素,開創新局面的合乎民心的決定。

當時武則天面臨著三個不安定因素:

其一,武則天登基之初,李敬業揚州起兵反武,李唐宗室在豫州、博州起兵反武,朝廷內部擁立反武之聲此起彼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開告密之風,重用酷吏,殺得百官噤若寒蟬。膽敢有提及還政李唐的大臣,均受到了嚴厲的打擊。

隨著統治基礎的穩固,武則天取締了酷吏,結束了恐怖統治。雖然反對武則天的聲音沒有了,但還政李唐的聲音又冒出了頭,十二年的酷吏政治,使武則天與百官的關係已經形成了嚴重的裂痕,如果再行強硬手段,勢必將矛盾搞得不可調和。人心向背,武則天只得做出立李顯為太子的決定,以緩和政局。

傳說狄仁傑解夢使武則天還政於唐,真是這樣嗎?

(李顯劇照)

其二,武則天立天子的事情懸而不決,她的侄子武承嗣便緊緊盯著太子位置不放,三天兩頭生事,不是勸武則天誅殺李唐宗室,便是陷害擁護李唐的大臣,還直接誣告皇嗣李旦謀反。

事情越鬧越大,如果太子人選再不決斷,李氏與武氏之間也將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朝廷大員、親近心腹甚至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都支援李顯與李旦。在這些勢力一併促使下,武則天放棄了武承嗣,秘密將李顯接回了神都洛陽。武承嗣知道大勢已去,竟然鬱鬱而終。

其三,當時,北方契丹、突厥接連發兵威脅邊境。契丹包圍幽州,在戰爭檄文中說:“還我廬陵(李顯)相王(李旦)來。”

突厥請求和親,想以宗室女嫁給大唐皇嗣,武則天派武承嗣的兒子淮陽王武延秀前去迎娶突厥公主,被突厥默啜可汗嚴詞拒絕。他說:“我世受李氏恩,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聽說李氏還有兩個皇子,我將發兵輔助他們。”

不管契丹與突厥的話有多大的可信度,但不立李氏為太子,已經成為他們發兵的藉口。面對突厥的囂張氣焰,武則天準備發兵征討,但百姓應徵者寥寥無幾,因為人家突厥人說得有點道理。

傳說狄仁傑解夢使武則天還政於唐,真是這樣嗎?

反觀立李顯為太子後,武則天派太子為征討元帥,沒有幾天就徵得了五萬大軍。默啜可汗感覺唐軍勢大,又失去了藉口,便悻悻而退。

狄仁傑的勸說與解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武則天還政於唐,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要站在恰當的角度去考慮,武則天是一名政治家,她做出的決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解夢與親情,要結合當時的歷史事件分析。

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做出還政於唐的決定,使李氏與武氏之間的矛盾、皇帝與大臣之間的矛盾、民族之間的矛盾都得到了妥善的的解決,營造了融洽的政治氛圍,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文:熊魚自笑z

傳說狄仁傑解夢使武則天還政於唐,真是這樣嗎?

(狄仁傑劇照)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方家。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