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紅崖山沙漠溼地的霜降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多年以後,面對稍縱即逝的斑斕秋色,攝影師左岸先生就會想起初中地理課上,長久被哮喘折磨的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無霜期”這個概念的下午。就像是馬爾克斯如何見識了冰塊一樣,童年的左岸也有一個不得其解的困擾。為什麼把春天最後一次落霜叫做終霜,把秋天最後一次降霜叫做初霜,這和春夏秋冬的排列次序倒置,嚴重影響知識記憶嘛。現在,反季節操作成為常態,無霜期不再是硬性約束,節氣,就像一個遙遠的考古詞彙,掛在資訊流可有可無的網片邊緣,讓人莫名傷感。

感受節氣,前提是要接地氣,用一種古典的情懷關心糧食和萬物生長。“躲進小樓成一統”的人,和反季節蔬菜的生長一樣,過著夏蟲語冰的生活,自然不能體會風霜雨雪的氣象萬千。傳統的農業種植,離不開土地、灌溉和物候,節氣就是先民認識世界,和世界相處的方式,也恰如其分的將時間的刻度,寫進了農耕文化的核心,決定著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日常。

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深廣度拓展,過去歷經千難萬苦建立的認知體系,就在一次次版本更新中,被不斷推翻和否定,人類的認知也不斷接近和反映事物的真相。但是對真相的探究可能永遠只是不斷的接近,人類能認識到的,只會是事物很小的一部分,這種盲人摸象的侷限,註定了一切寬泛的歸納,都避免不了自大狂的精神勝利。旅行到宇宙邊際,和深入到一粒沙的前世今生,如此上天入地求之遍,涵蓋不可謂不廣。這些在人類以為恆久的命題上,可能對於宇宙,也才是一瞬間的閃現。而這已經耗費了人能接受的認知極限,那麼在時間之外還有什麼呢?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紅崖山水庫越冬的天鵝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沙漠溼地一角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沙漠溼地棲息的白鷺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沙漠溼地霜降後的植被

沿著節氣的羊腸小道,詩意的棲居不需要太多科學的論證,在科學主義氾濫的今天,躲進節氣搭建的小屋,豈不是有大隱於市的快意。唯一要做到事,是將自己長久的暴露在曠野的風中。

拋開查詢引擎寫作軟文,和憑著感覺趕早班車一樣,算得上一場無可救藥的冒險了。關於節氣,我們還有多少要說的和能說道呢?馬上就是霜降了,還是說一說無霜期的話題。常識中,無霜期長短決定著作物的生長和收穫。但是氣候就像不靠譜的小姑涼,經常耍小脾氣,霜凍總是要小心應對,為了莊稼能茁壯成長,以前的人們在沒有天氣預報時,就要憑著觀察的經驗和自身的感受,給暴露在大地上的莊稼,及時採取防凍保暖的措施,例如燃起一堆篝火啦等辦法,居然也是能收到成效的。

最直接的就是衣著了,要和節氣合拍才好。小孩子憑著感覺添減衣服,是要被大人申斥的。講究多一點的,啥時候能下河洗澡,啥時候才能做什麼吃食,都是要嚴格遵循的。天人合一的概念,比世間律法還要來得周延。作為生命遵循的自然規律,或者說作為自然的生命,此在的一刻溫情中,就有了無盡的莊嚴和神聖。回望時間的長河,因為天地不仁,於是才有了節氣帶來的意氣平和,對於一個人,時間的指向不僅僅是長度的穿越,更是厚度的積累,生命就是沿著節氣完成的過程。

節氣,才是時間核心的刻度

沙漠溼地日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