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經過連續七年的征戰後,曹操先後佔據冀州、青州、幷州及幽州大部分地區,盤踞中原多年的袁紹集團元氣大傷,被趕出了中原地區。為了扭轉敗局,袁紹集團的代表人物——袁尚和袁煕兄弟逃到了遼西一帶,這裡有一個與袁紹結成戰略同盟的少數民族部落——烏桓。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烏桓,亦稱“烏丸”,是生活在中國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遣名將霍去病進攻盤踞北方的匈奴,將烏桓內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等郡,並在幽州治所薊城設定烏桓校尉進行管理。到了東漢末年,蹋頓成為烏桓的單于,烏桓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遼西地區的上谷、漁陽和右北平等地均成為蹋頓的勢力範圍。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此時,東漢政局日益混亂,諸侯並起。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袁紹與公孫瓚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征戰。為了擴大烏桓的影響力,蹋頓派人前往冀州,向袁紹提出和親的要求。此時的袁紹也急於藉助烏桓的力量消滅公孫瓚集團,便讓族人之女嫁給蹋頓,從此與蹋頓形成戰略同盟關係。在隨後的數年中,蹋頓出兵協助袁紹對抗公孫瓚,為袁紹成為中原霸主提供了巨大的支援。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就在袁紹稱霸中原的同時,曹操集團也開始崛起。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重創袁紹集團。兩年後,袁紹病逝,其子袁譚、袁尚、袁煕等人發生內訌。曹操採取逐個擊敗的戰術,將袁譚斬殺,隨後又擊敗袁尚和袁煕,先後佔領袁紹集團控制的冀州、幷州、青州和幽州大部地區。在曹操的強大攻勢下,袁尚和袁煕難以在中原地區立足,便逃到了蹋頓控制的遼西地區,企圖藉助蹋頓的力量與曹操繼續周旋。一旦袁尚、袁煕的企圖得逞,曹操剛剛控制的冀州、幷州等地將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對於是否繼續發動進攻,將袁尚和袁煕勢力徹底殲滅,曹操集團內部的意見出現了巨大分歧。不少將領認為,蹋頓所在的遼西地區路途遙遠,道路崎嶇,大軍移動及糧草供應非常困難,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勝。同時,盤踞荊州的劉表集團虎視眈眈,劉備就曾經向劉表提出過襲擊許昌的作戰計劃。一旦曹軍主力發動北征,劉表很有可能出兵偷襲許昌等地,對曹操所控制的中原地區帶來重大隱患。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不過,謀士郭嘉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嘉堅決主張出兵殲滅蹋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原地區的穩定。郭嘉指出,劉表對劉備心存忌憚,必定不會採納劉備的建議向許昌發動進攻。經過反覆權衡後,曹操終於採納了郭嘉的建議,於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率部發動北征。這一仗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北征烏桓之戰。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同年七月,曹操親率大軍抵達了無終地區。當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大軍難以繼續前進,曹操的北征計劃面臨巨大困難。曹操憂心忡忡,找到了時任當地名士田疇問計。田疇告訴曹操說:“目前我軍選用的這條行軍路線,在夏、秋兩季常常出現積水的現象。水淺的地方車馬無法透過,水深的地方又不能行船。不過,除了這條行軍路線之外,還有一條小路可以直插烏桓的老巢柳城。這條路距離較近且非常便利,可以趁敵不備發動突襲,一舉擊潰蹋頓。”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隨後,田疇向曹操詳細說明了這條進攻路線,從盧龍塞經白檀、平岡、鮮卑庭等地,直至烏桓腹地柳城。曹操豁然開朗,隨即故意率部南下,擺出一副全軍撤回中原、放棄北征的架勢。為了迷惑對手,曹操故意在回軍途中豎起了很多木牌。木牌上寫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蹋頓得知這一訊息後,信以為真,以為曹操放棄了北征的計劃,便放鬆了警惕。此後,曹操按照田疇的路線,全軍突然移動至徐無山,並從該地出發,經盧龍塞、白檀、平岡一帶撲向柳城,蹋頓完全被矇在鼓裡。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當曹軍出現在距離柳城不遠二百里地區時,蹋頓才發現了曹軍主力的動向,慌忙組織兵力抵抗,只可惜為時已晚。在曹軍名將張遼的率領下,曹軍在白狼山一帶與蹋頓展開激戰。在此戰中,張遼大展神威,斬殺蹋頓。隨後,曹軍攻破柳城,俘虜烏桓軍民二十餘萬眾,北征烏桓之戰以曹操的完勝而告終。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征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在這場戰鬥中,有一個地點也引起了後世研究者的關注,這便是曹操進軍路線中的白檀。白檀究竟在哪裡呢?此地就是如今的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儘管白檀這一名稱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從西漢設定到東漢末年廢除僅僅數百年時間,但依然被後人所銘記。除了當面提到的曹操經白檀向烏桓發動致命一擊之外,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也曾經在該地駐紮過,並揮軍擊退了匈奴的入侵。只可惜經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相關的名勝和遺址已經蕩然無存。

參考書籍:《漢書》、《三國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