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朝這段防沙治沙的故事,或許到今日還有借鑑意義

北京今天下沙,讓我想起了明朝一段防沙治沙的故事。

說在明朝時期,福建詔安縣東山島,由於當地百姓,多少輩子在此生存,過度開墾和砍伐,到了萬曆年間,這裡就成了一個飛沙肆虐、水源奇缺、土地貧瘠、貧窮落後的孤島。這裡百姓環海而居,由於海濱多風沙,十畝九壓,98%的百姓都深受其害啊,尤其每當秋風一起,漫天黃沙,就颳起沙塵暴了。你說種什麼吧?種農作物,太矮了,沙塵暴一起來,就給埋黃沙地下了,種什麼死什麼。說不種糧食了,種桑養蠶,那也不成,全給你吹倒了,吹歪了,樹葉都被沙子打沒了。越沙化,百姓越窮;越窮就越耕田種地,希望能收到糧食;越耕田種地,越破壞環境,土地越沙化……這裡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了,老百姓苦不堪言。

幸虧這時,來了個好官,叫邑侯鄭化麟,到這裡當知

明朝這段防沙治沙的故事,或許到今日還有借鑑意義

縣,一看,好傢伙,一片白茫茫沙地,寸草不生,一陣風吹來,七竅進沙子啊。再看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鄭大人不覺淚下,說:“方今風調雨順,綠禾遍野,唯獨你們這裡白沙蔓延,沙磧成堆,風沙之下,民何以生,民何以賦?”於是,鄭化麟決心帶領當地百姓治理風沙災害。一句話,“用草安沙,禁其開掘”養田種地,植草造林。

由於,鄭化麟措施得當,處罰甚嚴,一經實施,效果顯著,不出幾年,再看東山島一帶“白沙含青草,及秋大風沙不為害。”百姓得以種麥種紅薯,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重新達到了“禾苗秀郊圻矣。”

當地百姓感念鄭化麟去風沙之害,都把那些阻擋風沙的土墩稱作“鄭公墩”,將其與治理杭州西湖的蘇東坡的“蘇公堤”相比。並且,為其豎立一座德頌碑,叫做《邑侯鄭公封沙惠農功德頌碑》。此碑在2003年被人們重新從地下挖出,這才知道了這段古代封沙造林、人定勝天的感人事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