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華州的郭子儀後裔與“五馬分槽”

郭氏後裔與“五馬分槽”

作者 劉高潮

郭氏為華州望族,代表人物郭子儀是中唐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平內亂、御外患,“訓師如子,料敵如神”,出將入相,力保四帝,挽唐室於既倒,“勳高古今,名震夷狄。”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歷朝歷代一片讚譽。他為人處世顧全大局,善始善終85歲,不只“壽考”,而且多子多福,繁衍出一個龐大家族,山陝黃河兩岸民間流傳:郭子儀是福壽雙全的郭天官。

華州的郭子儀後裔與“五馬分槽”

郭子儀像 出自清南薰殿畫像

據新、舊唐書記載,郭子儀生於武后神功元年(697)八月十五,婚後養育了八子八女,加上侄男子弟,多與皇親國戚聯姻,大都是國家良材。他的八子以長幼為序,名為日字旁的曜、旰、晞、昢、晤、曖、曙、映。可惜次子郭旰英年早逝,至德二年(757)二月旰率軍襲擊永豐叛軍,在沙苑之戰中壯烈犧牲。所以,在郭子儀七十大壽時,只有七子前來祝拜,以至於在小說《隋唐演義》、戲劇《打金枝》、繪畫《郭子儀拜壽圖》中,留下了“七子八婿”說,且以訛傳訛至今。

郭子儀滿門忠烈,世代以國事為重。長子郭曜襲國公,為太子賓客、少保;三子郭晞隨父征戰,屢建奇功,曾任左散騎常侍、朔方節度使,封趙國公,追贈兵部尚書;七子郭曙任左金吾衛大將軍,封祁國公。郭家子孫後代中任將軍、刺史,公侯封爵者比比皆是,就連郭子儀的侄兒郭昕,曾任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經略西域57國和唐西北邊陲43年。吐蕃乘安史之亂,侵佔青海、甘肅、河西走廊,與北地突厥連為一體,阻斷了安西與朝廷聯絡,郭昕苦撐天山飛地15餘年,敵人多次誘降威逼軟硬兼施,郭昕忠唐報國赤心不改,保全了郭家的民族大義。

子輩名聲最大要數郭家六子郭曖,他在永泰元年(765)娶唐代宗之女昇平公主為妻,成了名副其實的駙馬爺。郭曖文韜武略,官至太常卿同正,封代國公。他與昇平的女兒郭妃,封懿安皇后,為唐憲宗貴妃,唐穆宗的生母。他們有四子,老大郭鑄襲封國公;老二郭釗任司徒、司空,為唐代宗外孫女沈氏之婿。釗的長子名仲文;次子仲恭,娶金堂公主為妻;三子仲詞(辭)娶饒陽公主為妻,後兩者均是唐穆宗的駙馬。郭曖的老三郭鏦,娶漢陽公主為妻;老四郭銛,娶西河公主為妻,二人皆為唐順宗的駙馬。郭家第六枝曖系一後五駙馬,可謂顯赫至極。

郭曖倜儻風流,多才多藝,廣交賢達,朝野通吃,郭子儀便把經辦老家的事務託付於他。加之曖染有怪病面板頑疾,酷熱時常發作,夏季不得不到華州城南五龍山離宮別館將息,這就與故里結下千絲萬縷的聯絡。不幸的是他48歲時,病情突然惡化,於貞元十六年(800)七月去世。

華州的郭子儀後裔與“五馬分槽”

郭曖畫像

他經營的郭家祖宅,在華州城東5公里許的羅紋河東岸西馬村,時人曾稱駙馬村。村北是往長安運糧物的泊地漕渠,村南臨京城通向潼關的官道,村周清流環繞,小橋流水,蘆挺萍浮,樹茂花疏,蓮池稻畈,魚躍鷺飛,一派江南風光。可唐末藩鎮割據死灰復燃,軍閥混戰農民起義頻仍,長安屢遭騷擾破壞,這裡自然成了郭家避亂之地。當時華州在軍閥韓建的翼庇之下,區域相對安然。郭氏後裔尤其不得志者,陸續返回故里,也包括五大駙馬的後人。

大約到了五代十國,駙馬村人滿為患,不得不分灶吃飯,另起莊園,興建新村安置族人。當地百姓形象地稱其為“五馬分槽”。即郭家後人以相近血脈為族團聚居,改原駙馬村為西駙馬村,以此為中心向東輻射,在東北向兩公里建起北駙馬村,正東4公里建成東駙馬村,南向偏東兩公里建有南駙馬村,東南3。5公里分建駙馬前村,因它正靠官道,官府公幹與郭家聯絡,必經此村報知。這就在羅紋河東、漕渠南岸方圓不過5公里之地,正好形成五大自然村落,民間習慣稱其西馬、北馬、東馬、南馬、馬前(今稱郭家前頭村)。

華州的郭子儀後裔與“五馬分槽”

西馬村老房子 劉煥民拍攝

五馬村人大都姓郭,同敬一祖郭子儀。郭卒於唐建中二年(781)元月初十,因生前封汾陽王,賜陪葬唐肅宗建陵,為彰其功,特批郭墓封土比正一品同僚定製高出1丈,可謂破天荒。建陵地處禮泉,離老家100多公里,族人七齋三節祭拜不便,遂在據五馬村500米的南塬郭家祖墳為令公修了座衣冠冢,內葬子儀戰靴一雙,衣物用具若干。州府縣衙也很重視,歷代多有修葺,立廟建祠屢毀屢修。郭氏同族遠門、家丁老僕,多以守陵為榮。郭墓鼎盛時地面建築近百間,1949年後在所剩房舍故址興辦了一所白家河小學,可見人們對郭子儀的追憶愛戴。

華州的郭子儀後裔與“五馬分槽”

郭子儀衣冠冢 自民國華縣誌

今人只看到三馬一前頭,不禁要問東馬村何在?這是因為歷史上北宋熙寧五年(1072)九月,華州發生大地震,震崩了少華山東阜頭峰,“伏壓居民六社,凡數百戶。”山崖從馬前(郭家前頭)與南馬村之間倒塌5公里,東馬村不幸被亂石掩埋。震後人們重建家園,在東馬廢墟另築新村,即東新莊,村西至今仍有比一間房還大的遺石亂陣山土樑子。

原文來源:渭南日報

原文作者:劉高潮

整理編輯:渭南日報、華州文史薈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