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景帝為什麼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發諸侯叛亂?

漢景帝時爆發了“七國之亂”,這是發生在漢朝廷和各封國之間的戰爭,本質上是漢朝皇族內部為了最高權力的自然殘殺。這次戰爭的起因是漢朝廷削藩,為什麼漢景帝一定要削藩呢?

1。封國已經成為漢朝的隱患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封賞群臣和自己的家人,在封了八位異姓王的同時,也封了九位同姓王。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提防韓信等有能力的將領造反,來維護劉氏天下的安全。最初封的同姓王,大部分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還有弟弟和一位歐能力的遠方兄弟,在血緣上,是安全的,天下還是姓劉的。隨著這些兒子們的逐漸長大,劉邦尋找機會逐步剪出各個異姓王,依靠家族力量維護漢朝江山。歷經太祖、惠帝、文帝、景帝(前後少帝不在列)四位皇帝,這些同姓王與漢朝皇帝的血緣關係越來越遠,與漢朝中央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分離傾向越來越嚴重。如果不能解決封國問題,漢朝將來會像東周那樣,天子威信掃地,陷入四分五裂的情局面。而且隨著歷代帝王封王的增多,各封國的控制區域接近漢朝版圖的一半,如果這些藩王聯合,很有可能擊敗漢朝廷,取而代之,皇權遭受危險。

景帝為什麼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發諸侯叛亂?

2。文景屬於旁系繼統

景帝的父親文帝本來是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因為漢惠帝去世後,呂太后實際掌權,呂氏家族專權。在呂太后去世後,功臣集團和劉氏宗族一起剷除諸呂,圍繞新皇帝,周勃、陳平等大臣不希望勢力大的劉肥一系即位,而最終選擇了便於控制的代王劉恆。謹慎小心的代王劉恆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即位。劉恆雖為太祖劉邦的兒子,但並不屬於嫡長子,屬於旁支,他的即位並沒有完全被存在很久的同姓王所信服,間接讓他們看到了機會,大家都是旁系,都有同等的機會。一些有野心的王開始機會脫離朝廷。

景帝為什麼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發諸侯叛亂?

3。偶然事件的影響

文帝即位後,為了對抗功臣集團,不斷的拉攏同姓王。本來雙方相安無事,但一個偶然事件為以後的七國之亂埋下了伏筆。文帝的太子劉啟(後來的景帝)在與吳王劉濞的太子下棋時發生爭執,劉啟用棋盤打死吳太子。這件事讓漢朝廷覺得愧對吳王,吳王只能強忍喪子之痛,但已經對漢朝廷不滿,並屢次做出超越禮法之事。這也是後來吳王成為七國之亂的主角一個主要原因。

景帝為什麼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發諸侯叛亂?

4。晁錯等人的堅持

景帝未必能下得了決心對自己的宗族下手,但是架不住身邊文臣不斷的上書,晁錯就是其中之一,並因為削藩而被腰斬。皇族內部的家事,正常大臣不好深言,然而晁錯卻不懂這個道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勸景帝削藩。誅晁錯,清君側成為各個同姓王的藉口,最終一個忠誠的臣子,有了悽慘的結局。直到叛亂髮生,才最終被平反。

景帝為什麼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發諸侯叛亂?

七國之亂,是西漢朝廷與同姓封國之間矛盾激化的表現,最終以漢朝廷的勝利結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