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何乾隆死後,嘉慶再努力國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終於選定十五皇子嘉親王為皇位的繼承人。對於乾隆來說,他選擇嘉親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為何乾隆死後,嘉慶再努力國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一、嘉親王雖然年紀尚小,但是,性格沉穩,對自己行為的制止力十分強,做事很有規矩,無論做什麼都很努力很刻苦,這一點也是乾隆帝最欣賞和喜歡嘉親王的一點。

二、嘉親王品行端莊,生活上節約,為人謙虛溫和,處處為人著想,十分體貼。

三、經過二十多年的帝王式教育,嘉親王對於儒家學說非常有心得,儒學修養深厚。此外,他的武功和騎射雖然比不上乾隆和曾祖父,但是,在眾多皇子中卻是數一數二。

四、從個人形象上來看,嘉親王的長相屬於特別端正的那種。他身材中等,面板比較白哲,一看就是貴人相貌。他的臉型在方臉和圓臉之間,看上起比較老實和平衡。而且,透過從小的訓練,嘉親王的舉止十分合乎禮儀,不卑不亢,談吐自若,相處下來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為何乾隆死後,嘉慶再努力國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於是,在嘉親王三十六歲的時候,他就從乾隆的手裡平穩地接過代表皇帝身份的印璽,正式交接了權力。嘉慶三年,太上皇患了輕微的感冒。過了沒幾天後,太上皇的身體素質急速下降,他體內的各個器官迅速衰竭,直至陷入昏迷去世了。

當時,正高高興興過大年的國民們不得不穿上喪服,哀悼紀念太上皇。然而,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為太上皇的離開而真正悲痛。人們關心的,只是這位新上任的皇帝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對於他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而已。

雖然,嘉親王已經登上皇位三年了,但是,他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十分陌生的,就像是一塊大大的謎團,除了他標誌性的微笑和幾份沒有體現個人特色的聖旨之外,人們對這位新皇帝沒有太大的印象。不過,從這位新皇帝的表現來看,在短時間之內他應該不會做出太大的政治變化。

然而,事實卻大大地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在太上皇去世的第二天,嘉慶帝就頒佈了一道令所有人都吃驚的聖旨:免除乾隆帝時期第一寵臣和坤的職務,並且,對和坤進行一場浩大的抄家活動。一箱箱埋藏在和府地下的財富珍寶被挖掘出來,顯現在世人面前。

為何乾隆死後,嘉慶再努力國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這件事令全國一時震驚,國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這位溫和的皇帝。可以說,誅殺和坤一事,是這位新皇帝向世人展示自己處理政治危機能力的一次機會。也是從這裡開始,一絲絲政治新風氣開始慢慢地被吹了起來。

在嘉慶帝親政兩個月後,他釋出了一道聖旨,這上面清晰地寫明:要減少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降低出行費用。幾天後,嘉慶帝又頒發了一道諭旨:禁止大臣們進貢古玩字畫等。其實,大臣們向皇帝進貢這一不良風氣就是從乾隆時期開始的。

在乾隆帝六十壽辰上,各個地區的大臣爭相給乾隆進貢了一些稀奇玩意兒和名貴的字畫來贏得皇帝的寵愛和歡心。嘉慶帝的這些舉動不僅表現了他和老皇帝乾隆截然不同的節儉風格,還表明了他想要清掃朝廷中貪汙成風現象的心思。

在這兩道聖旨釋出不久以後,嘉慶帝收到了大臣的彙報說:去年年底採集的一塊大玉石因為道路難以通行,不能夠按照規定日期到達北京,請求延遲期限到達。嘉慶聽到後,立刻下發了一道令所有人吃驚的諭旨:接到這道聖旨後,不管官員已經把玉石運送到哪裡了,立刻丟掉它。

因為,玉石雖然很美很通透,但是,它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絲毫的用處,所以,嘉慶帝不喜歡這東西。

為何乾隆死後,嘉慶再努力國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專門負責撰寫聖旨的大臣聽到嘉慶帝的這番話後有點愣了,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些什麼。這麼看來,這位新皇帝要改善貪汙風氣是真的了。透過這道聖旨,嘉慶帝清正節約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了起來。然而,在釋出了這幾道聖旨後,這位新皇帝就沒能再做出一些令人吃驚的政績了。

在嘉慶登上皇位的時候,大清就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當然,這其中最嚴重的的問題就是貪汙腐敗的問題。腐敗問題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體制機制之下都會存在,不過,一般來說,如果發現治理得及時,這個問題不至於禍害國家。要是等到腐敗蔓延,形成大規模大範圍的腐敗的時候再治理的話,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早在乾隆後期,大清貪汙腐敗的現象就已經呈現出集團化的趨勢了。從乾隆四十六年開始到四十九年,朝廷一下子就糾察出幾起貪汙大案,其中,牽扯出上十位或者上百位與之相關的官員,從而,造成一個人貪汙導致一個省的官僚體系崩潰的情況。

因此,嘉慶帝上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腐敗。雖然嘉慶帝早就已經意識到腐敗問題的嚴重性,但是他還是低估了反腐的難度。嘉慶帝本以為只要除掉了和坤清除他的同黨,再掀起一場反腐高潮,官員們就沒有人庇護了,就不會貪汙了,但事情的發展大大超乎嘉慶帝的想象。

為何乾隆死後,嘉慶再努力國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雖然,殺掉了和坤,剷除了他的黨羽以及發起了反腐運動,但是,官員貪汙的風氣僅僅收斂一段時間後就恢復原樣了。

全國各地的官員該送禮的繼續送禮,該收禮的繼續收禮。各個地方的衙門更是不作為,除了自己的利益以外,對於民間的疾苦絲毫不理會。就連多次被嘉慶帝讚賞的廉潔先鋒也在長時間的官場浸泡中走上了貪汙的不歸路。

此時,大清的監督機制就像是被塵封起來了一樣,只是用來擺襯的,毫無用處。

後來,自幼熟讀古書的嘉慶帝推行“守成”和“法祖”的方式,用老祖宗的方法治理這個表面繁華、實際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家。不過,他的做法都失敗了。

從剛登上皇位時改變國家現狀的決心,到逝去時的尷尬,嘉慶帝的統治實在讓人嘆息,就連歷史書上對其統治期間的評價也是“嘉慶中衰”。正是因為嘉慶帝的統治,大清逐步完成了滅亡的關鍵步驟。腐敗的毒瘤蔓延至大清的每個角落,掏空了大清的底子。

參考資料:

【《清實錄之嘉慶朝》、《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