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晚清名人愛寫日記雖有自省之意,也不排除作秀成分

伴隨著國學熱的持續升溫,近年來很多晚清名人的家訓和日記被陸續出版,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他的《曾國藩家書》和《曾國藩日記》出版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將他奉為道德楷模和人生導師。這主要是因為曾國藩終其一生都在寫日記,並且在他的日記中持續不斷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這才成就了他一生的功業和道德形象。

晚清名人愛寫日記雖有自省之意,也不排除作秀成分

曾國藩

不只是曾國藩,只要對晚清歷史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晚清時代的文人士大夫絕大多數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有的人把寫日記當成一種道德修煉,每天產生一點點不好的想法都會寫進日記,自我檢討和反省;有的人把日記當成是收集資料的方法,在日記裡大量摘錄各種方面的內容,為其著作做準備;有的人的日記則頗有情趣,廣泛收錄各種見聞。而一些高官顯貴的日記記錄了各種朝野紛爭和政治秘聞,是研究晚清歷史不可替代的珍貴史料。

為什麼晚清很多名人都喜歡寫日記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日記是一種重要的記錄文體,可以廣泛摘錄和收集資料,為將來撰寫著作做準備;而另一方面,日記是儒家士大夫自省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儒家士大夫進行道德修煉。

首先就是日記可以大量摘錄書籍資料、讀書心得、個人見聞、遊歷所得。從宋朝以來,這樣的筆記就非常盛行了。比如宋朝大政治家王安石,在主持變法期間,就記錄下來了其與皇帝的奏對,這就是珍貴的原始史料。宋朝風行一時的各種筆記,就是後來日記發展起來的基礎。

晚清名人愛寫日記雖有自省之意,也不排除作秀成分

曾國藩日記手稿

而從較為隨意的筆記變成每日記錄、從不間斷的日記,其中的關鍵是宋明理學的出現。宋明理學推崇道德修養,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日記就可以做很重要的工具。儒家士大夫可以在每天的日記中記錄今天的言論和行為,反省自己的過失。這種“自省日記”的傳統在明末清初極為流行,到了清朝道光、咸豐年間更是盛行一時,其中的代表就是曾國藩。

與今天人們觀念中日記具有私密性不同,中國古代的日記強調“修身”實踐,要人們過“有組織的內心生活”。所以在清朝,這樣的省過日記是要在朋友之間相互傳閱的。日記應該讓朋友傳閱,讓他們瞭解自己最近的思想修養狀況,讓別人分析自己看不到的問題。我們今天還可以看到,晚清大臣倭仁的日記上還有傳觀者的批註。當然,這種分享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作秀的痕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