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曾國藩又笨又慢,為什麼反而贏了太平天國?

曾國藩又笨又慢,為什麼反而贏了太平天國?

湖南的覺醒離不開曾國落,而打醒湖南人的,則是曾國落的頭號敵人洪秀全。

不過曾國藩天資並不是很好,據說一次在家夜讀,一篇文章翻來倒去背不下來,在房樑上的賊都急了,把文章一字不落背了下來,揹著手走了,表示對曾國藩看不起。那他是怎麼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一代聖人的呢?

中國自李自成之後,就一直處於滿清統治之下,漢族是沒有機會凝聚民氣的,一般而言,一個強大時臺理力量的成器,總要經過千百年孕育,像周朝,清朝,等最為典型。而1840年鴉片戰爭的失敗,給了漢族重新聚集力力量的理由與機遇。

太平天國為什麼只能由湖南人打敗呢?因為整個中國南方,湖南是也裡最封閉、獨立的,湖南離得南京也不遠不近,戰事蔓延到湖南就是遇到緩衝的地帶,使得湖南地理上空前重要了,而軍事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得到權力(翻身機會),還能給許多人養活自己的就業機會,許多人可以因此青史留名,也可以藉此鹹魚翻生,失敗了也無所謂,反正他們反對的不是“真皇帝”,道義上就有力量,好像是為正義流血,很榮耀的事情,老百姓容易支援。

曾國藩打仗並不漂亮,幾是顯得有點.愚笨,他是善於打戰略的,蔣介石草重曾國藩,也是體現在重戰略,這一點張學良公子總結得對,說他爹(張作霖)有度量無戰略,老蔣有戰略無度量,很淮確。張學良算是撿了一條命,老蔣的度量其實比想象中的狹逼得更多,張學良活下來應該感恩戴德了。

曾國藩又笨又慢,為什麼反而贏了太平天國?

曾國藩曾被稱為“儒緩”,就是中國儒家分子喜歡辦事厚積薄發,後發制人的習慣。自然做事情要環環相扣,一漣條接一漣條,一環斷掉,就自然全軍覆沒。雷國落當年與洪秀全打仗,全虧時胡南老鄉的“寧死不屈”,他的勝利是靠毅力換取的。太平軍打仗風馳電掣,但是熬時間比不過曾國藩,也是因為這樣,太平軍常勝,但是關鍵時刻卻屢屢挫敗,洪秀全喜歡常潮斤自己軍隊佔了什麼小便宜,對夭朝也是喜歡粉飾之,但是曾國藩累積的仇恨卻是與太平軍的勝利成正比例地與日俱增的,因此,一旦天京城破,南京就在劫難逃。

換宮之,就算是湘軍全軍覆沒,對於曾國藩來說也是很正常的,明朝滅亡的時候,同樣有湖南的將領急死在前線,曾國藩應該對這些常識是心知肚明的。曾國落的“儒緩”也幫了他很大的忙,就是他不像其他軍事人物只是侷限於帶兵打仗這樣軍事上的事情,他在洋務運動和籠絡天下知識分子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樣很巨大,可以說把整個漢族的氣場搞了起來,也使得湖南成為了中國近代近代為量的“發動機”。

曾國藩這樣做是由於深思熟慮,絕不是才能必須達到那樣廣闊的境地,因為只有看眼大局,才能把太平天國力量消化掉,使之在道義上失敗,而不只是軍事。他與太平天國抗衡,靠的不是鬥軍事,而是在爭取時間和未來,贏得人心。

從這點上來講,洪秀全就要顯得“短智”得多。實則,太平天國自我係統的壓力使得其力量不能凝聚,流散於南方,勢力孤單,終究只能如失魂落魄,石達開不能回到南京,不能南下,於是只能帶部隊逃去四川,可是,這條路也是條“絕路”,歷史上只有劉備和諸葛亮做得相對成功,張獻忠等梟雄都沒有能複製劉備。石達開這次西進,也是有怯懼心理的。

總而言之,曾國藩把思想做到了軍事前面,使成功成為了必然,只要待以時日,太平天國一定可以拿下,從這點上說,他還是很有智慧的。

曾國藩又笨又慢,為什麼反而贏了太平天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