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儘管有時會惹火燒身,但重用清流這一做法,慈禧確實嚐到不少甜頭

同治帝去世後,慈禧二度垂簾,這時她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政治經驗,為了政局穩定,她對軍機大臣們還採取了忍讓的態度。不過這時的慈禧權力慾望越來越大,便在大臣間製造矛盾來鞏固她的統治地位。當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以恭親王奕為首的政治集團。

儘管有時會惹火燒身,但重用清流這一做法,慈禧確實嚐到不少甜頭

早在同治年間,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以及六部重要官員之間,就已經出現了政見不同的現象。奕、文祥等人主張效仿西洋,屬於洋務派,但朝廷中更多的則是反對西法的守舊派,以帝師李鴻藻、倭仁、翁心存等人為代表。這兩派之間的鬥爭此起彼伏,十分激烈,因而成見日深。

自從沈桂芬入值軍機處後,使得兩派關係變得更壞。因為沈桂芬是奕的死黨,是個十足的洋務派,他雖晚進軍機處,但卻成了草擬諭旨、批答奏章的主筆,這令資歷很深的李鴻藻極為不滿。大家凡事“均不肯符合”。

李鴻藻與慈禧的關係較近,但在軍機處勢單力薄,可能是在慈禧的默許下,他多方舉薦有品德的“端士”,因而有一批新進的御史、翰林與他結成一幫,尤其對他的直隸同鄉張之洞、張佩綸給予提攜,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由於被提拔的人多是北方人,時人稱為“北黨”。

儘管有時會惹火燒身,但重用清流這一做法,慈禧確實嚐到不少甜頭

沈桂芬也不甘示弱,他也設法讓他的學生湖南巡撫王文韶當上了軍機大臣,以增強自己的實力。沈、王二人籍貫在南方,因此被人目為“南黨”。從此南、北兩派勢力就在軍機處互鬥起來,而實際上他們各有靠山,那就是奕與慈禧在幕後操縱。

光緒六年(1880年)沈桂芬病逝,李鴻藻在軍機處的地位上升。“北黨”人士借當時雲南軍費報銷不實案,對任職戶部尚書的王文韶作了無情的打擊,說他“賦性貪邪”,“才不足以濟奸,而貪可以汙國”,結果把王文韶拉下臺,逐回了老家。不久,李鴻藻又指使張之洞對奕的另一大助手董恂進行批判,董恂等人也被革職,奕元氣大傷。

儘管有時會惹火燒身,但重用清流這一做法,慈禧確實嚐到不少甜頭

與此同時,晚清政壇上又出現了一批敢於講話,敢於抨擊時政的文人學士型官員,他們的品級不高,權力不大,但是他們以提倡氣節、清高自負聞名。對於國家政務,“上自朝政之闕,下至官方之邪,微及閭閻之困,無不朝聞事目,夕達封章。”這些人很快出了名,形成一股政治力量,時人稱為“清流黨”。

清流黨的形成是有一定的政治土壤的,辛酉政變以後,兩宮太后垂簾是清朝從未有過的政體,對傳統儒家社會而言,也是不易為大家所接受的。奕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援,有心聯絡中外,以塑造良好形象,叔嫂們都同意讓關心國事的人有討論時政的機會。

如此一來,官員言論的尺度放寬了,言路變得暢通,執政者的利用工具又更有效了。慈禧利用蔡壽祺參劾奕,免其議政王之銜,就是早期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儘管有時會惹火燒身,但重用清流這一做法,慈禧確實嚐到不少甜頭

慈禧嚐到甜頭之後,當然把握機會,對清流人士假以顏色,有意籠絡,以樹立自己的權威。有時候對清流彈劾的人與事,尚未獲得真相,慈禧即下詔處置。所以一時言路大開,無所顧忌地論人論事,當然這批清流人士大多能瞭解的一件事是,論事應有立場,最好從改革利弊、整飭綱紀上著眼,否則也會傷害自己。

不過,慈禧卻慫恿他們不在乎正義公利與否,她關心的是政權的問題。因此她不但利用清流打擊奕,還利用清流打擊地方實力派。如曾國藩、李鴻章都曾嚐到了清流人士的“無根浮言”的“挑剔細故”,不得不把湘軍與淮軍的力量減弱,使之不形成對朝廷的威脅。

清流勢力越大,雖然朝廷愈感安全,但此風一開,慈禧也難免惹火燒身。同治帝親政後不久,下令重修圓明園,清流黨出面諫阻,逼得皇帝與慈禧都得臨時下令停止工程。其後皇后阿魯特氏的死亡以及光緒帝的繼統等大事件,清流人士都表示了關心,甚至還有吳可讀激烈的“尸諫”行動。

儘管有時會惹火燒身,但重用清流這一做法,慈禧確實嚐到不少甜頭

南、北黨爭和清流是在慈禧掌權但尚未穩固的歷史條件下興起的,他們的政治壽命也不長。慈禧和奕同時都在利用這些人,但最終還是慈禧更勝一籌,在打擊了奕和地方實力派的同時,一步步鞏固自己的統治。這些人中有些人的氣節風骨確實令人欽佩,但是被有野心的政客利用,就該受到歷史批判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