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稱呼嶺南地區的人為“獠子”?繼續盤點唐朝人的花式粗口

作者:絲絲細雨

你能想到,唐朝人爆粗口居然就有地域歧視的成分嗎?接著上一篇文章,我們繼續來看唐朝人的花式粗口。

鬼 神 動 物 來 助 陣

鬼 神

唐代佛教興盛,在皇室的引領下幾乎全民信佛。佛教中的神鬼,也會在一不小心爆粗口的時候被積極運用。

“夜叉” 是梵文“Yak a”的譯音,《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記載中說,夜叉是鬼的名字,行動敏捷又迅速,相貌醜陋還喜歡害人。這麼一個新鮮的“洋詞”尤其受到了廣大男同胞的喜愛,“母夜叉”一詞直到現在大家也不陌生(筆者要做一下澄清,女性夜叉相貌美麗)。

稱呼嶺南地區的人為“獠子”?繼續盤點唐朝人的花式粗口

動 物

從古到今,狗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特別是到了雙方對罵的時候,往往需要高頻率使用“狗”來顯示友誼。

不要以為皇帝就金口玉言不罵人,皇帝懟起人來也相當狠。

《舊唐書》曾記載過玄宗時期的宰相張說對他的政敵宇文融爆過的粗口:“此狗鼠輩(卑劣下賤的人),焉能為事!”包括我們在清宮劇裡面經常能聽到罵奴僕的專業用語“死奴才”,在唐代也被叫成“死狗奴”。

敦煌文書《張義潮變文》中有載:僕射與犬羊(回鶻兵)決戰一陣,回鵲大敗。而安史之亂中雙方將領臨戰叫罵,更是不留情面——“你認識我嗎?”“不認識你誰啊”“我是大將白孝德!”“是何豬狗!”頗有現代的反罵風采。

這裡直接就把敵人稱之為犬羊了,呵呵,突然想起了幾年前吃瓜群眾對於某位日本高層的稱呼,巧妙地發揮了人類的好夥伴“狗”的象徵意義。

地 域 歧 視 自 古 就 有

地域歧視歷朝歷代都有,唐朝的地域歧視非常嚴重。但跟今天不同的是,唐朝的地域歧視目標,主要是東南沿海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

唐朝時期,嶺南還處於近乎是原始未開發階段,對於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唐朝人來說,東南地區都是未開發的蠻夷之地。不信就舉兩個例子:

第一,唐朝的嶺南地區是被被朝廷當作刑犯流放地的首選地,大文豪韓愈現在被潮汕人奉為開啟潮汕人文淵藪的關鍵人物,趙樸初先生說,韓愈“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但朝廷並不是派韓愈來廣東振興文化來的,而是貶謫到此處罰悔過。

第二,唐朝宮廷裡太監主要來源地就是嶺南,太監可不是嶺南地區的特產,而唐朝宮廷每每選擇將嶺南的幼童作為宦官來“培養”,可見嶺南地區在唐朝的地位低下。

在語言層面,嶺南地區由於尚未開化,民風彪悍,被稱之為“獠子”。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獠子”本來是針對楚人來說的,楚國的地域範圍大致在湖南、湖北地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朝,楚地幾乎已經完全與中原文明融為了一體。華夏版圖進一步擴大到了嶺南地區,所以這一地區的人民就成了為帝國全新的歧視物件。

地域歧視不僅對內,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開放包容性極強的盛世王朝,民族交流和通婚都是常態,因此對外來民族普遍友好。

但是怒火一上頭,“非我族類”的封建思想還是要出來作一下怪的。本來“夷、狄、戎、蠻”自周朝時就是對中國四周少數民族的卑稱,但是我們知道李唐皇室起自於北周鮮卑政權,世代通婚什麼的……因此一般爆粗口,就直接上民族稱呼了。

《舊唐書》有載,玄宗時期具有高麗血統的名將高仙芝,有一次觸怒了他的上司,上司破口大罵:“啖狗腸高麗奴!啖狗屎高麗奴!”這個罵法毫無皇帝的架子,都是大白話,連翻譯也都免了。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盛世王朝,其文化之繁盛,民俗之生動,僅於這些不太雅觀的“粗口”中,也可見一斑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