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2011年6月7日,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播出了一部4集電視劇《帝國商行》。2012年,由葛青導演的劇情電影《帝國商行》上映。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所反映的都是曾經在清朝盛極一時的廣州十三行。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廣州十三行是指設立在廣州口岸的13家洋貨行,負責經營進出口貿易。它的出現,源於乾隆皇帝的一口通商政策。

清朝初期,中國開設有4個通商口岸,分別是位於廣州的粵海關、位於福州的閩海關、位於寧波的浙海關、位於上海的江海關。175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不滿粵海關的各種陋規,前往浙江寧波進行貿易,惹得乾隆皇帝不高興。乾隆皇帝乾脆釋出上諭,從1757年開始,撤掉了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只保留廣州的粵海關。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這就是著名的一口通商政策。

一口通商政策實施後,所有的外國商人都必須來到廣州開展貿易活動。為了方便貿易和管理,清廷規定,由官府指定若干家洋貨行統一與外國商人開展進出口貿易,並對外國商人進行管理。

官府指定的洋貨行數量並不固定,最多時有26家,最少時只有4家。其中,最負盛名,經營最久的洋貨行有13家,分別是伍氏怡和行、盧氏廣利行、潘氏同孚行、謝氏東興行、梁氏天寶行、潘氏中和行、馬氏順泰行、潘氏仁和行、吳氏同順行、易氏孚泰行、羅氏東昌行、容氏安昌行、嚴氏興泰行。由此,他們被統稱為廣州十三行。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世界上什麼生意最好做?兩個字:“壟斷。”顯而易見,廣州十三行憑藉朝廷給予的特殊政策,形成了進出口貿易的壟斷地位,自然賺得盆滿缽滿,出現了許多富可敵國的商人,如被稱為“廣州四大富豪”的潘有度、盧觀恆、伍秉鑑、葉上林,總資產超過了清朝一年的財稅收入。光是伍秉鑑一家,家產就達到了2600萬銀元。名列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的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陣營。

廣州十三行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這裡有三層含義。

一是廣州十三行給朝廷帶來了豐厚的關稅收入。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在一口通商政策實施以前的1754年,廣州粵海關的關稅收入每年只有52萬兩銀子。一口通商政策實施後,廣州粵海關的關稅收入迅速增加,到1790年就第一次突破100萬銀子大關。1812年,廣州粵海關的關稅收入為135萬兩銀子。到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的1834年,廣州粵海關的關稅收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80萬兩銀子。

在嘉慶、道光年間,全國24個稅關總收入約為300多萬兩銀子。廣州粵海關的關稅收入,佔到全國關稅收入的近一半。

二是廣州十三行充實了皇帝的錢袋子。

在廣州粵海關的關稅收入中,有一部分要以備貢銀和公用銀的名義直接送到內務府,供皇室開支使用。備貢銀的數額為5。5萬兩銀子,公用銀的數量為30萬兩銀子,合計35。5萬兩銀子,約佔關稅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這些銀子做什麼用呢?“供應內廷差務要款,即如坤寧宮、奉先殿、御茶膳房供用,自鳴鐘討領諸大端,較之外省軍需尤為緊要。此外復有紫禁城內值班八旗,內務府三旗官兵,每日口分,萬難一日延緩。”

精明的廣州十三行商人,為了保持特許經營權的穩定持續,經常向朝廷捐輸報效,捐出大筆白花花的銀子。1787年,清朝打響平定臺灣林爽文之戰,急需用錢。廣州十三行商人捐出了30萬兩銀子,作為軍費。在那以後,只要遇到戰爭、災荒、治河等大事,廣州十三行商人慷慨大方地捐錢捐物,平均每年捐出10萬兩銀子。

1841年,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佔領了廣州城。在廣州主持軍事的靖逆將軍奕山與英軍簽訂《廣州條約》,賠償600萬銀元,讓英軍退出,相當於“贖回”了廣州城。戰後,廣州十三行商人承擔了三分之一的贖城費,即200萬銀元。伍秉鑑出資最多,為110萬銀元。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三是廣州十三行為皇帝提供了奇異的洋貨。

在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各式各樣精美的鐘表,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外國,經過廣州十三行運送到皇宮,成為皇帝的玩賞之物。乾隆皇帝特別喜歡西洋鐘錶,多次下旨給粵海關的官員,要他們購買更加精美的西洋鐘錶:“著傳與粵海關監督,嗣後辦進洋鍾或大或小具要好樣款,似此等粗糙洋鐘不必呈進。”

除了西洋鐘錶,廣州十三行為皇宮提供了大量奇異洋貨,如紫檀、象牙、琺琅、鼻菸、鐘錶、儀器、玻璃器、金銀器、毛織品等,甚至包括寵物,讓包括皇帝在內的皇室成員率先與西方生活接軌。

清朝廣州十三行是皇帝的錢袋子,為什麼最終消失了?

廣州十三行得益於一口通商政策。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轟隆炮聲,打破了廣州十三行商人的美夢。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被迫開放了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為通商口岸。廣州不再一家獨大,在與上海的競爭中衰落了下來。

廣州十三行失去了進出口貿易的壟斷地位,難尋昔日輝煌,風光不再,逐漸消失。如今,我們只能透過黃埔古港、錦綸會館、葉家花園、潘園等遺蹟,來想象“洋船泊靠,商賈雲集,殷實富庶”的盛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