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蒸南北朝054】魚鷹漁夫

【清蒸南北朝054】魚鷹漁夫

這是本部落第

147

篇原創文章

【前情提要】

石勒兵敗後投奔漢趙帝國。劉淵稱王時決定國號為“漢”,以示繼承的是漢朝正統,把安樂公劉禪尊為孝懷皇帝。石勒在307年投奔漢趙時帶了一份“禮物”,說服了張 督等人領導的部落一起投靠了漢趙,劉淵封石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石勒自告奮勇設計收復了張伏利度的部落,逐漸奠定了他在漢趙的地位。

【往期回顧】

【清蒸南北朝054】魚鷹漁夫

(全文1624字)

這種情況是由當時的主客觀因素決定的。從主觀來說,劉淵是一個有點不一樣的開國皇帝,說他不一樣,是指他在開拓疆土方面建樹不多,終其一生,都侷限在河東地區,有點小富即安的感覺——不太像一個有雄心壯志的開國皇帝,他後期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儘量多地生兒子、然後封王上。他的如意算盤是:待我兒孫滿堂,開枝散葉,則天下可定。這其實是一廂情願的錯覺,首先,繁殖力代替不了領導力,迴避問題不等於解決了問題,其次,更多的育兒現實是養多不如養賢,養賢難於養多。所謂河東河西,這裡的河指的是黃河,眾所周知,黃河是“幾”字形走向,劉淵的漢趙帝國就在“幾”字的橫折豎彎鉤那一筆的“豎”的右邊,也就是從北往南流的那段黃河的東岸。

當時,劉淵建立的漢趙帝國的四至是這樣的:西邊自然是黃河,東邊則是太行山,南邊和晉帝國隔著“幾”字形靠右那一段自西向東流淌的黃河相望,晉帝國的首都洛陽就在這一段黃河的南岸,北邊是晉帝國的幷州,這是劉琨的地盤。史書上把劉淵說得很厲害,我們看的人也有這種感覺,原因可能是他所建立的帝國最終滅了西晉。但從他本人的事業版圖這個結果來看,可能是過譽了,而且在帝國的構想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格局,換句話說,劉淵做的事情以“複製貼上”為主,原創的東西不多,立國號為“漢”、自稱漢朝外孫或外甥算是原創。不要小看原創這一點,這決定了他能走多遠、能不能突破障礙。

從客觀上講,漢趙帝國的初創力量並不強,劉淵起兵的時候也就五萬人,純粹的匈奴兵力並不佔優勢,其中的核心部落比如屠各部人數更不佔優勢,自身能絕對控制的實力尚不足以支撐它的野心,也限制了它的想象力。對它有利的因素是它面臨的形勢非常不錯:八王之亂後,西晉已經自顧不暇,原本對南匈奴部落的控制已然消失,原本的人質劉淵也已猛虎歸山蛟龍入海。簡而言之,西晉這隻鍋蓋已經蓋不住騷動的被壓迫民族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尺之蟲,僵而不死。這個時候晉帝國的兵力幾十萬還是有的,據守幷州的劉琨、幽州的王浚力量還很強,那個時候資訊不通暢,對於劉琨、王浚二位的虛實也不掌握,不要小看這一點,不熟悉的東西總是顯得更加強大和難以戰勝,這是壓在漢趙帝國北方的兩股不容小覷的勢力,漢趙要擴充套件生存空間,打敗晉帝國,必須要團結石勒、王彌這樣的跟隨者。

而石勒、王彌本身是自帶氣場的將領,也有一批追隨者,那個時候兵荒馬亂,老百姓選擇跟誰,主要取決於他覺得跟著誰有飯吃、能活命,國家的意識是模糊的。這個時候,對老百姓來說,劉淵太遠,石勒很近,他不太可能是因為仰慕劉淵而加入歸屬劉淵的石勒的隊伍,比較現實的可能是他看到石勒待人不錯,而加入石勒的隊伍,所以以石勒為例,他的隊伍擴充的過程中,增量部分一定是更忠誠於他的。

回到漁夫和魚鷹的比喻。我們可以看到,魚鷹本身的實力很強,而且這種實力增長主要來自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漁夫的賦能。在以戰養戰(說白了就是“搶”)的背景情況下,魚鷹的後勤保障主要也不是依靠漁夫。所以,當漁夫對魚鷹不錯,魚鷹覺得跟著漁老大混是有利可圖的時候,魚鷹就是漁夫“可控”的,反之,魚鷹就是漁夫控制不了的。

很自然地,在漢趙帝國的大旗幟下,石勒的隊伍保留了獨立性,不僅最早的創業十八騎全部圍繞在他身邊,而且他有獨立的人事權,往後可以看到,他的軍師和智囊團都是他招聘來的。自然,這些人只聽他指揮,而不會聽劉淵或劉淵的繼任者指揮。

最重要的是,石勒是個有想法的人。如果把石勒跟劉淵、劉聰、劉粲,以及劉琨、王浚、苟晞、王彌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你會發現,他腦子裡想的東西,要比這些人想的東西層次要高一點,而且可怕的是,他一直在進步。前面說了,石勒一開始是草寇,殺人放火是主要的行為模式,如果他一直如此,也就一輩子泯然草寇了。他的不一樣,用大白話說,就是他及時地開竅了。人跟人之間,開竅和不開竅的區別在於,開竅的人看這個世界是相對清澈的,所謂清澈,就是能看到未來一點的地方,能夠有預見性地駕駛。

事情的端倪就隱藏在史書的細節中。

他的魚龍變化首先出現在公元308年。

作者簡介:70後,喜歡歷史,喜歡思考。寫作給我帶來愉悅,先悅己,後悅人。目前本公眾號累計已發表46萬字,希望大家喜歡。喜歡本文,就轉給您關心的朋友們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