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崇禎帝)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明史》記載

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走到了命運的盡頭,這個當初在元末動盪年代由平民成立的王朝,各代君王勵精圖治,大力發展生產經濟,卻逐漸走向衰敗。

鄭和七下西洋,開始中國版的“大航海時代”,明成祖朱棣五徵蒙古,維護了明王朝北境的安定,之後,更是有明宣宗、明英宗、明憲宗、明武宗等征戰邊疆,創造了大明盛世的來臨。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不過,明朝的監察制度嚴格是出了名的,明太祖建立的錦衣衛,之後的東廠西廠,監察百官,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強了皇帝的威信。

明末後期,和漢末一樣,宦官勢力開始把持朝政,在明朝他們被稱為閹黨勢力。特別是明神宗之後,君王開始抑制不住閹黨的權利,他們獨攬大權,網羅親信,百姓大量土地被地主劣紳圈佔,苦不堪言。

大臣勢力被閹黨排擠,人人痛恨這股勢力,但是,除了皇帝,沒有人敢公然挑戰這股勢力,到了明末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在位時,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我們都知道,崇禎帝是一位非常勤懇的皇帝,那麼明朝在他手裡為何會滅亡?李自成的軍隊和努爾哈赤的後金軍果真戰無不勝?這其中到底又發生了哪些變故,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段歷史。

一、崇禎帝鐵腕回擊,重創魏忠賢閹黨勢力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要說崇禎帝在位時的功績,打敗魏忠賢的閹黨勢力是繞不開的。明朝末期,閹黨開始把持朝政,甚至能控制禁軍,他們透過內閣起草的檔案時,內部先討論一番,假如對閹黨不利,他們就可將此檔案放置不理,只要不觸動閹黨的利益,檔案基本可以過到皇帝之手。

但這也是讚揚皇帝,假稱國家風調雨順的浮誇之語,百姓真正所受疾苦進不到皇帝的耳朵裡。閹黨亂政,導致大臣們敢怒不敢言,他們期盼著一位明君出現,徹底改變這種局面。

明熹宗朱由校,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哥哥,他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就是他將皇位傳給了崇禎。明熹宗大崩之前,他對崇禎帝謹言相說,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是明王朝持續統治的支柱。

雖然最後我們都知道在魏忠賢被崇禎除掉後,明朝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上,處處受挫,明朝最後滅亡,但這是不是直接原因我們還無從知曉。

但是,對閹黨的重創,所有的對外商議都落到了皇帝一人頭上,但也確實使後期的重要心腹將領和大臣能被崇禎帝重用。這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司馬懿控制的曹魏,雖然可恨,但卻有利用之地。閹黨的專權,在崇禎時代也尤為激烈。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閹黨勢力貫穿整個明廷,崇禎即位後,也認識到了這個威脅的存在,他也開始使用自己的親信,閹黨勢力也注意到了皇帝的動靜,便開始向皇帝獻媚,而崇禎帝也一時抓不住把柄,便無可奈何。

終於因為一個事件徹底激怒了崇禎帝,這是發生在皇帝宮內的一個事件,因為無可奈何,崇禎帝又討厭魏忠賢,他將魏忠賢發配南方,做個地方監察官,走的時候,為了防止皇帝的勢力追捕陷害,他帶了一千多個人出關,崇禎帝認為,一個宦官竟然能有一千多個人跟隨任官,可見已經囂張跋扈到什麼程度,便下令禁軍抓捕魏忠賢,滿抄全家。

魏忠賢被圍在一個酒館內,為了防止被皇帝凌辱處死,他自縊而亡。崇禎帝輕視了宦官的勢力,雖然魏忠賢死了,但是他的勢力仍然和君臣勢力明爭暗鬥,到了清順治年間,這股勢力才徹底被清除。

二、明末“小冰河期”災難,內政的動盪

一般一個國家在經歷了強盛之後,贏來的將是不思進取下的衰弱。明末之際,王朝受到了來自天災和內患雙重威脅,明王朝雪上加霜,處在了歷史的邊緣之際。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據統計,崇禎年間,鼠疫、乾旱、蝗災以及瘟疫衝擊民間,造成千萬人的死亡,尤其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尤為慘烈。災難造成的是,明王朝崇禎年間GDP減少為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平常時期的六分之一,國內負債累累,幾百年積累的資本毀於一旦,民間苦不堪言。

由於民間的災難,朝廷宮廷內生活也開始清貧起來,好在崇禎皇帝勤儉節約,勤勉為政,才使得明王朝沒有過快傾覆。民間的災難直接導致朝廷內的大臣貪汙逃難,他們將大量資產轉移出去,有的甚至棄官回鄉,到民間放高利貸。

國家一片凋零,在此刻,陝北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由於朝廷裁了驛站,導致他失去了工作,他率部舉起了反明的大旗。

三、李自成和努爾哈赤的南北夾擊,正氣秉然的末代崇禎帝

就在明軍主力被李自成吸引在南方時,在關外,一隻雄鷹在注視著北京明朝廷,而這支軍隊,是日後馳騁關內的八旗軍,他的首領,就是後金的建國者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的親人由於受到明軍的誤殺,他列舉了七大恨,舉起了反明的旗幟,建州女真開始攻擊關外的明軍。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關鍵時刻,崇禎帝聽信忠言,啟用袁崇煥,進軍遼東。袁崇煥不負眾望,在遼錦地區,大敗後金軍隊,並一炮轟死了努爾哈赤。

北京方面問訊,朝廷重臣都決定獎勵袁崇煥,由於奸臣的饞害,崇禎帝害怕袁崇煥擁兵自重,便賜死了袁崇煥。重臣的死,讓明王朝氣數已盡,等待他的,將是覆滅的結局。

正在明軍和後金軍隊在關外大戰時,李自成稱闖王,進攻北京。由於明軍主力在關外,大順軍隊大敗明軍,心腹大臣都勸崇禎帝和南宋政權一樣,南下江南。但崇禎帝不肯,他殺害了所有的嬪妃,在煤山自縊而亡。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崇禎帝剛正不阿,君王死社稷,在他死的布紙上,寫著,你們可以任何踐踏我的屍體,但請不要傷害我的子民。可見最後的崇禎帝是個愛護自己百姓的君王,可無奈他生錯了時代,外部的動盪和內部的內部的腐朽,是使明王朝大廈傾覆的原因。

結語

總得來說,崇禎帝鐵腕除掉魏忠賢,勤政克勉,節約愛民,是個勤勞有志的君王。但是,明末的自然災難和社會動盪,使得明王朝無法再繼續延續下去,明朝的衰弱責任並不在崇禎帝一人。

從明英宗北伐蒙古的失敗開始,海禁的實行,明朝就開始一步步走下坡路,明神宗時代的三次大征伐,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國力。在內部,宦官干政,皇子的繼承問題導致太后專治,內部腐朽。

由於明朝對民間的賦稅只增不減,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負擔,百姓們被迫舉起了反明的大旗。崇禎帝雖然有意重新使明朝強盛,但是明朝幾代建立的政治制度堅不可摧,尤其是皇帝的權利逐漸被削弱,在封建君主制社會,如果皇帝權利不能有效實施,那麼對於整個王朝和國家都將是災難性的。

後期的明王朝正是將主要精力放到了權利的爭奪上,這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