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商周易代之際,居住在周原的周人突襲商人,隨後建立周朝,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他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這個事情比較蹊蹺,周人是宗法制度的建立者,延續了嫡長子繼承製度。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換句話說,作為次子的周武王姬發是沒有權利繼承周文王的權力的,因為他還有個哥哥,這位哥哥歷史中記載為伯邑考,這個名字和父親弟弟都不一樣,他們有名有姓,就他名不像名,字不像字。

難道是說,伯邑考這個大哥不是文王嫡長子?抑或是,這個兒子是姬昌抱養的兒子,但是在歷史上記載,伯邑考是文王十三歲時候和正妻生下的長子,這就排除了抱養和庶子的可能。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大戴禮記》:“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而生武王。”

既然如此,伯邑考的名字為何如此與眾不同?作為長子,他應該有個更加不尋常的名字。但是呢,除了這個伯邑考之外,沒有其他的資訊。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即使有記載,歷史上對這個曾經的大哥的記錄還是很少,不過寥寥數字,我們現在能知道的只能透過望文生義的辦法來考證或者說是猜測伯邑考這個名字的意義了。

在古代,很早時候就確立了伯仲叔季這個排行,最早記載的是左傳,這個排行肯定不是憑空產生,而是有了一個非常漫長的形成過程,或許商周之際就產生了。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伯邑考作為長子,或許伯這個字,自然作為排行來參與命名。表示他是長子,這是第一個猜想,伯表示排行,邑考則是他的名。

第二個猜想,商周是封建制度完善時期,作為宗主,一定要分封諸子兄弟,或許,這個伯邑考就是遵從了封邑命名的辦法,伯是一個封地的名字,稱為伯邑,而考是他的名字。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抑或是,作為長子的他出生之後就享有某個地的稅賦,這個地因為是長子的食邑而被稱為伯邑也有可能,他的名還是姬考。

歪史以為,伯邑考的名字只有這兩種途徑,作為有史記載的長子,自然不會是周文王抱養的,當時他13歲,沒有必要抱養一個別人的孩子,畢竟,周人的宗法觀念還是很強的。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只是因為伯邑考早夭或者因為其他的權力爭奪而退出周人的權力舞臺,導致記載很少,而後人們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文字來尋找他的資訊,關於他的死亡時間,其實也可以推測出來。

在封神演義中,伯邑考是作為繼承人治理西岐的,但是孝順的他前往朝哥探視父親,把政務委託給弟弟姬發來處理,他自己去了朝歌則被紂王做成肉餅,而後周文王吃掉又吐出來變成兔子。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最少在武王伐紂之後,伯邑考就沒有訊息,因為他麼有被分封,這說明,伯邑考最少在伐紂之前就死去抑或是被幽禁,要麼是死人,要麼是犯人。不管是犯人還是死人,伯邑考都沒有資格來繼承周人的權力。

另外,建立西周的功臣姜太公呂尚是周武王的岳父,整個周朝的王系都是姜姓外孫後裔,這說明,早在武王伐紂之前,姬姓和姜姓就完成了聯姻,但是長子沒有被選中,而是次子,意味著長子一系沒了競爭力,伯邑考提早出局,多半是死了。

姬昌和次子周武王都姓姬,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是不是收養的?

周武王死後,掌權的周公又一次大封諸侯,這一次依然沒有任何伯邑考派系的人,這說明伯邑考早死沒有子嗣,或者他的子嗣在周初就是禁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