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朝曾分封過“平度王”的爵位,是青州衡王府的分支

按照明代制度,皇帝之子(太子除外)封親王,親王嫡長子為王世子,其餘兒子封郡王。親王封號為一字,大多為古代的國名(秦楚燕趙等);郡王封號為兩字,大多為古代的州郡名。在明朝之初,因為宗室人數不多,郡王用的封號一般是比較大的地名;而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人口日繁,大郡名稱多已使用,一些在前代很少出現在“王爵封號”中的地名,也紛紛納入分封。在膠東地區,萊陽和平度這兩個地名,就都曾成為明代的郡王封號。

關於“萊陽王”的歷史,此前曾有簡單介紹(

膠東歷史故事:明代曾經封了一位“萊陽王”

)。本文介紹的重點,則是“平度王”。

“平度王”封號為兩字,即是郡王。根據第一段的介紹,郡王實際上都是親王的分支。那麼,平度王是出自哪個親王府麼?

明朝曾分封過“平度王”的爵位,是青州衡王府的分支

(現在的青州城區)

之前,有位平度的朋友曾給我們留言說,在青州博物館參觀時曾見到“平度王”的字樣,只是沒有詳細介紹。按圖索驥,實際上根據青州這個線索,就大概可以推測出平度王的世系淵源。因為青州在明代中後期,是衡王的封地。

而根據《明史?諸王世表》的記載,首封為平度王的宗室名字叫做“朱載垹”(載字與明穆宗同輩,相當於萬曆皇帝的族叔),是第二代衡王——衡莊王的庶四子。他於嘉靖二十四年受封,隆慶五年去世。

朱載垹的祖父就是明憲宗的庶七子、第一代衡王——衡恭王的朱祐楎。成化二十三年,朱祐楎被封為衡王,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府。他在位時間相當長,超過了五十年,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嘉靖十七年去世之後,諡號為“恭”。

明朝曾分封過“平度王”的爵位,是青州衡王府的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在衡恭王這一代,青州的衡王府就與平度州有過交集。當時,衡王向朝廷訴苦,說自己位於平度的莊田地租被當地人侵奪。朝廷下令調查,追究了當地不少人的責任,但後來證實大多是被冤枉的。

衡王府的人丁比較興旺,第一代的衡恭王生了七個兒子,第二代的衡莊王又有七子,因此有大量的郡王需要分封。衡王府位於齊地,分封郡王時也大多就近選取山東地名。除了“平度”之外,武定、高唐、齊東、壽張、寧陽、商河、昌樂等地,也都曾作為衡王一系郡王的封號。

明朝曾分封過“平度王”的爵位,是青州衡王府的分支

不過,平度王雖然以“平度”作為封號,但本人並不到平度,郡王府也是設在青州,與親王同城。《明一統志》就記載說:“青州,藩封衡王府,在府城內,成化二十三年建。髙唐王府、齊東王府、邵陵王府、東昌王府、武定王府、平度王府、寧陽王府、昌樂王府、漢陽王府、啇河王府,俱同城。

明朝曾分封過“平度王”的爵位,是青州衡王府的分支

首位平度王朱載垹,在隆慶五年去世後,諡號為“康惠”。他的兒子朱翊(朱元璋的子孫起名要按帶有五行的偏旁,因此有很多生僻字,甚至臨時造出來的字)在萬曆五年承襲郡王之位,萬曆二十八年去世。朱翊的兒子朱常湍在萬曆三十二年成為第三代平度王,後面就再無記載。

崇禎自縊、清軍入關之後,青州的衡王府向清廷歸順,但後來也被清算,末代衡王朱由棷被處死,家族四散,平度王的後人不知所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