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1938年9月,英、法、意、德四國的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秘密舉行會議,會議主題為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德國首腦希特勒表達了自己的和平意願,這些都被寫入了 《慕尼黑協定》 之中。

當英國首腦張伯倫拿著簽有希特勒字跡的《英德宣言》,對民眾宣稱“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戰爭不再發生”時, 一個被掩蓋得嚴嚴實實的陰謀,正在德國不斷壯大。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各國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對德國的縱容,促使德國更快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當時各國還要這麼做?

一戰讓歐洲各國元氣大傷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一戰結束後,英法等國雖為戰勝國,但在經濟層面卻因戰爭變得滿目瘡痍。再加上1929~1933年所爆發的金融危機,讓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隨時面臨癱瘓。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如何快速恢復經濟發展是當務之急。

為了恢復經濟,不少國家採取了轉嫁危機這一措施,將商品大量輸出到他們的殖民地。但這還遠遠不夠,一些國家甚至將原本用於軍事的開支,也一縮再縮。這就導致他們在軍事勢力上大不如前。

自己國內的事情已經忙得不可開交,更別說去處理德國的事情。為何張伯倫一向主張 綏靖政策 ,因為當時的情況,已經不允許再發生第二次戰爭,只能以各種方式來換取和平。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1935年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大肆徵兵,組建空軍,大量的潛艇與軍艦不斷被造出。這些行為並不是秘密進行,而是光明正大。但英法等國只是口頭警告,沒有采取實質性的措施,來制止這一軍備擴張的行為。

在一戰後,戰勝國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入侵,在 萊茵蘭 設立了一個“非軍事地帶”在作為緩衝區。德國見到自己的軍備擴張並沒有被各國限制,於是冒著風險,打算賭一把,佔領萊茵蘭看看各國的動靜。

為此希特勒還專門提出與鄰國簽署25年的互不侵犯條件。沒想到英法等國非但沒有制止德國入侵萊茵蘭的行為,還因希特勒所提出的建議,而 心安理得 。

德國從最開始的軍備擴張,到後來的入侵萊茵蘭地區,歐洲各國均沒有制止。因 為他們耗不起戰爭,只想一心求和平來發展經濟。

將支援德國發展視為投資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歐洲等國經歷過一戰與經濟危機後,經濟倒退,而德國卻能夠發展如此迅速?而且德國還是戰敗國,《凡爾賽和約》中規定要德國向各國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德國沒理由能夠發展得這麼快啊。

德國前期賠付了十億英鎊 是不假,但又立即收到了 十億五千萬英鎊 的貸款。畢竟德國經濟發展不起來,後續的賠款將無法得到,因此各國只能貸款給德國來發展經濟。

當時的美國,也認為幫助戰後的德國,將會有利可圖。於是大量的貸款進入德國,讓德國經濟在快速恢復的同時, 僅用3年時間,便超過了戰前水平。

原本屬於戰敗國的德國,卻在各國幫助下,快速強大起來,這看似荒謬的事情,卻真實發生過。僅因為各國當時將德國的發展視為投資,並且害怕拿不到本該屬於自己的戰爭賠款。

蘇聯看出其中貓膩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1938年,英、法、意、德簽署《慕尼黑協定》後,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直接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德國也相應表示將不會與鄰國發生戰爭。

在大家都為和平高呼時, 丘吉爾 看出此事的不妥。他發表演說,來證明捷克斯洛伐克在歐洲的重要性,稱:該國陸軍規模很小,只比英國大個兩三倍;該國的軍火工業也不大,只比義大利多個兩三倍,實際上捷克斯洛伐克在歐洲的地位遠不止如此。

這一演說雖然讓一些民眾起了一絲危機感,但又很快在張伯倫大肆鼓吹的“和平時代”中被遺忘。

二戰前,英法美三國為何要縱容德國?只有蘇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與此同時,蘇聯在《慕尼黑協定》中看出了貓膩:禍水東引。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法國與英國在德國的西邊,而蘇聯在德國的東邊。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後,起了一個向東邊擴張的頭。和英法等國想象的一樣,沒過多久,德國便向東擴張,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成功將德國這一猛獸向東邊引導。

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吞併後,蘇聯不安了。他多次與英、法、波蘭等周邊國家想要結成一個反德同盟,卻一再被這些國家無視。因為他們覺得,有《慕尼黑協定》在,德國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你不仁,我便不義。既然和這些國家談不攏,蘇聯為了給自己更多的作戰防備時間,只能秘密去找德國談和。在1939年8月23日,一份不為人知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莫斯科簽署了下來,將禍水導向西方。

德國當時與英法簽署了不侵犯條約,這下又與蘇聯也達成了互不侵犯的共識。德國該侵略誰?只能先從周邊小國開刀。一個星期後,波蘭便被德軍攻佔。周邊小國被攻佔差不多時,便先後向法、英兩國宣戰。當時的《慕尼黑協定》如一張廢紙一樣,變得蒼白無力。蘇聯因為《蘇德條約》,極大爭取了備戰時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