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劉邦在蕭何、張良、韓信等賢士良將的輔佐下,於公元前202年建立了大漢王朝。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政務繁多,擾擾攘攘。但是,不管有多少事情亟待解決,有一件事情是必須列入工作日程的:掌控朝廷內外的臣子的動向。尤其是一些戰功卓著者,是必須納入視野、時時關注的。不久,韓信被劉邦盯上了。

一、劉邦欲伐韓信,陳平獻計。

公元前201年,有人舉報韓信謀反,但還沒有見到實際行動。劉邦得知後,私下與陳平商量,起兵征討韓信。陳平見劉邦有這種想法,就問劉邦,陛下的兵比韓信的還精銳嗎?將領比韓信的還高強嗎?劉邦坦然回道,都遠不如韓信的。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劉邦與陳平密謀(圖景)

於是,陳平說,兵不如人家精,將不如人家強,如果去討伐,就會導致韓信立即造反卻又鎮壓不了,這算怎麼回事?劉邦一聽確實如此,就問陳平,那該怎麼辦?陳平說,陛下您可以這麼辦。

二、劉邦巡狩南方,韓信遭擒。

當劉邦以“天子巡狩”為名,帶著人馬來到韓信的楚國邊境時,韓信有些慌亂。因為按照禮儀,他應該去拜見劉邦,可他又覺得“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覺得劉邦的“南巡”可能對自己不利。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巡狩南方的劉邦(劇照)

他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因為被劉邦通緝的、項羽的名將鍾離昧就藏在他的府中,當時他沒有按劉邦的暗示把鍾離昧獻給朝廷。一時間韓信不知如何應對才好:舉兵造反吧,沒必要,劉邦也未必是來討伐自己的;親自去拜見吧,又害怕真有可能被抓起來。

這時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提著鍾離昧將軍的腦袋去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咱們自然也就沒事了。韓信竟然真的向劉邦獻上了自己的鐵哥們鍾離昧的人頭,以求取自身的安全。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鍾離昧(劇照)

可是,韓信打錯了主意。劉邦固然想得到鍾離昧的人頭,但更想解決了你韓信,從而確保他的天下一統,確保他老劉家的江山永固。

所以,當韓信出賣了朋友,示好於劉邦時,劉邦並不領情,而是冷笑一聲,斷然將其拿下!瞬間變成了階下囚的、堂堂的楚王韓信仰天長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即將落入虎口的韓信(劇照)

劉邦聽後以“有人告你謀反”回懟韓信。然後,劉邦悠哉樂哉地帶著“入籠的猛虎”,起駕北歸。同時,劉邦暗自佩服陳平的妙計良策。

韓信可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殺鍾離昧以討好劉邦,實屬得不償失之舉;實屬敗著、臭著。不僅損傷了自己的形象,而且走上了不歸路。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賣友求榮,喪失道義。

也就是說,韓信此舉,是主動把自己地送上了道德法庭。當時說韓信謀反也只是個舉報,並無實跡可查。加之他戰功顯赫,天下聞名,劉邦要妄殺他,就會寒了天下人的心,就要受到道義上的譴責。

現在好了,劉邦可以無所顧忌地處置他了。因為他要殺的已不是勞苦功高的英雄,而是背信棄義的小人。殺功臣是有忌諱的,殺小人則不會有那麼多顧慮。所以,韓信此舉,等於為劉邦把他送上刑場開脫了道德罪責。

其二,畏服討好,自證有罪。

韓信早不配合劉邦處置鍾離昧,卻在劉邦來到了自己的家門口,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出賣了他的朋友,說明他還是畏服劉邦的。本來劉邦的內心是不踏實的。他知道韓信的“謀反”之說沒有實證,也知道天下初定就誅殺功臣有些薄情寡義。

但是,韓信的“討好”行動讓他理直氣壯了。窩藏敵將鍾離昧,就是你韓信想謀反的鐵證!如果說不是為了謀反,只是出於哥們義氣,那你怕什麼?現在,你主動把他的腦袋獻上來,只能說明你做賊心虛,甚至是殺人滅口!

這樣一來,沒罪的成了有罪的,有愧的反倒無愧了。韓信此舉,就等於是主動授人以柄,自我栽贓。

其三,主動屈膝,怯懦失威。

韓信本是攻城掠地、衝鋒陷陣、戰無不勝、威震天下的智勇大將軍,現在卻在劉邦面前盡失當年雄風。這讓本來還有些害怕韓信的劉邦,不由得壯起了膽,不再擔心、害怕了。

原來那個統領百萬大軍的、攻必克戰必勝的大將軍韓信也不過如此!別看他平時神氣十足,威風八面,竟然也是這樣地不堪一擊。我劉邦只不過是故作姿態地“南巡”了一下,就使他徹底崩潰、灰頭土臉,不顧江湖道義,出賣了鐵哥們以求自保。這種人還不好管教、處置嗎?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志得意滿的劉邦(劇照)

但是,劉邦並沒有徹底“廢了”韓信。只是將其由楚王變成了淮陰侯,並且讓他呆在京城裡“享福”,不再讓他到封地去“受罪”了。

三、韓信不甘受困,走上絕路。

1、牢騷滿腹,招致忌恨。

被剝奪了王位的韓信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劉邦對他的態度,正處於殺與不殺的兩可之間。不殺,留著他是個危險;殺,一時半會還不好下手。

如果這時韓信收斂一下,夾著尾巴做人,也許還能全身而退,起碼保住一條命。然而,韓信一點都不知檢點。他常常稱病不朝,而且日夜怨嘆,甚至“羞與絳(絳侯周勃)、灌(潁陰侯灌嬰)等列(排在同一位次)”。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灌嬰(劇照)

你韓信這是在小瞧“絳、灌”,還是在貶低大漢朝堂,乃至劉邦?大漢江山可不是你一個人搞定的,更不是靠你一個人在維護、鞏固。韓信的話不僅讓劉邦不高興,就是那些跟他一樣浴血疆場的將士聽了也不樂意。韓信諸如此類的話確實不能不讓人費思量,讓人對他產生不良的看法。

有一次,韓信去看望樊噲。樊噲見韓信主動來看望自己,非常感動。對他謙恭有加,跪拜迎送,自稱臣下。但是,出門之後的韓信卻仰天大笑著說,我韓信如今適合與樊噲之流為伍了!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樊噲(劇照)

這算什麼話?你的當年又如何?樊噲雖說出身低微,但沒受過“胯下之辱”;雖說草莽之人一個,但也還算英勇。再者,樊噲可是與劉邦連襟的。你韓信是不是有點太自我抬舉、不知深淺了!

韓信的所有這些言行,都表現出他對劉邦的處置的不服、不滿,且怨、且恨。這對於韓信來說,自然是因為受了委屈,一時間內心不滿的發洩。但在劉邦看來,韓信如此的言行則是“不臣”之舉。因而使得劉邦越發忌恨他,而且殺心漸起。

2、欲為內應,圖謀反叛。

公元前197年,韓信曾經的部下陳豨在代地造反,自稱代王。當初,陳豨拜會自己失勢的老領導時,韓信曾經悄悄地囑咐過他,若有一天想舉兵了,他韓信可以為他做內應。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陳豨(像)

現在,劉邦要御駕親征陳豨,想讓韓信陪王伴駕時,他不但稱病不從,而且暗地裡派人聯絡陳豨,妄想真的在京城做內應。結果,行事不密,被手下人舉報了。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失勢的韓信(劇照)

當年征戰在外,手握雄兵時,你都沒能成事,現在被軟禁成囚了卻想造反,想什麼呢!你韓信的言行舉止肯定都在人家的監控之中。能時不為,不能時卻想為。你這不是在自尋死路嗎?

呂后接到密告後,立即與蕭何商量,謊稱平叛大捷,陳豨已亡,列侯群臣都要入宮慶賀。韓信心中雖然有鬼,但又不能不去,何況又是當年的恩遇之人蕭何下發的命令!當然,他做夢也想不到,恩人蕭何這次卻是在設計捉拿他。

一代名將雖然畏服討好、主動屈膝,但仍免不了被擒受困、走上末路

蕭何與韓信(劇照)

進了宮,韓信就走完了他起伏跌宕的人生之路。

雖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難道不可以說:得也韓信,失也韓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