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時期的八旗後人是怎麼生活的?為什麼後人都喜歡去逛八旗茶樓?

八旗是女真人社會的基礎,是生活和軍事上的基本組織形式,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八旗制度更加完善,各個驍勇善戰,誰知道在江山安定之後,與漢人差異明顯的八旗後人,竟然成了紈絝子弟和廢柴的代名詞。

穿越到清末,你會看到這樣一幫人:多有玩雀鬥鶉的嗜好,每天無事,出入茶樓,鎮日流連,互相玩賞。雀聲鶉影,彼此樂也陶陶,相傳此中有一故事,從前廣州茶居,提壺斟水的夥記,都是將顧客茶盅,揭開斟水,有一次,揭開其中一人的茶盅,突有一鶉飛出,不知去向,旗人大肆咆哮,硬要賠償。自此之後,提壺夥記須待顧客自揭茶盅,才來斟水,否則不理,此例至今如此,說者謂,起因實緣飛鶉“爭執”的事開其端雲。

清朝時期的八旗後人是怎麼生活的?為什麼後人都喜歡去逛八旗茶樓?

東北, 正是清朝統治者的“龍興之地”,是他們的大後方所在。圖為遼寧瀋陽故宮八旗亭與敬典閣。網路圖

這幫特殊的人群,就是滿洲旗人!

說他們“特殊”,是相對於漢人來講的。他們享有漢人不曾享有的待遇:滿清政府在政治經濟上給予八旗人丁的優待,其中包括圈撥旗地,免除賦役,發給官兵糧餉。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滿清的天下就是旗人幫打下來的。

清朝時期的八旗後人是怎麼生活的?為什麼後人都喜歡去逛八旗茶樓?

八旗鎧甲。網路圖

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女真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組織:遇逢出征行圍,不論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首領,指揮九人而行,此首領稱牛錄額真,這是以族寨為基礎湊編而成的臨時性武裝組織,兵列完畢即行解散。

努爾哈赤從前車之鑑和征戰之需,利用舊的牛錄製度,改進發展,創立了八旗制度。

1601年 (萬曆二十九年),旗分黃,白,紅,藍四色,三百丁為一牛錄。四年後,“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八旗),”即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旗,正式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下的女真是兵民合一,平時耕獵,戰者披甲當兵,由固山額真,甲喇額真,牛錄額真轄領,遵照汗,貝勒命令,衝鋒陷陣,八旗制不僅是軍事制度,而且還包含了徵賦僉役,刑罰及管轄旗人的財經政法等方面的職能,是後金進入遼瀋前的政權的特殊組織形式,這樣一來,努爾哈赤統轄下的女真國,便不是昔日所轄的各有特色,複雜鬆散的混合體,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對出兵征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軍事條件和政治條件!

1644年八旗勁旅入關,在對農民軍與明朝殘存勢力的戰爭中以一當十,摧枯拉朽,八旗武力達到最精銳、最強盛的時期。

清朝時期的八旗後人是怎麼生活的?為什麼後人都喜歡去逛八旗茶樓?

滿洲八旗。網路圖

滿清入主中原後,為了獎賞打江山的功臣——-八旗軍,每年從財政撥給他們特定的薪水。一個月發一次工資,最低的步兵1。5兩白銀,騎兵3兩白銀,護軍,前鋒4兩白銀,校尉60兩白銀。此外,每季度發一次通州倉庫裡面的陳米,一個騎兵是4石8鬥。這還不算,在北京郊區每個旗丁還有30畝土地,是不用交納任何稅費地。一般是僱傭漢族佃農耕種。這下就形成了滿清社會的一個特權階級——不務農,不經商,不工作,還可以拿鐵工資的旗人。

但是,這也增加了政府的負擔,此開支佔到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不過,清朝初期,旗人還不是很多,政府還能負擔得起,但是到了後來這些閒著沒有事情就生孩子的旗人越來越多,政府就很難負擔得起了。如在乾隆四十八年北京滿清宗親的男丁就已經有8000多人了,數量遠遠超過了被大家所詬病的明朝宗室。到了宣統時,光北京城就有旗丁236771人,佔了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

清朝時期的八旗後人是怎麼生活的?為什麼後人都喜歡去逛八旗茶樓?

晚清駐守廣州的八旗兵。網路圖

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清政府將八旗駐防中的大量漢軍裁減出旗,保留滿族旗人,注意,這裡並不是優勝劣汰,而是一刀切,只要你是漢人,不管你能力有多強,都會裁減出來;而只要你是滿人,不管你手無縛雞之力,都能留在八旗組織裡,享受旗人待遇。

不僅如此,那些被裁減出來漢軍旗人,如果沒被挑補當地綠營額缺,就回家了;而被裁減出來的滿人旗人直接進入綠營。結果導致兩支經制兵的離心離德,綠營風氣的進一步敗壞,綠營兵力最終不堪使用。

在圍剿太平天國起義到八國聯軍,八旗軍一敗塗地。加上清政府既要鎮壓起義,又要賠款給外國,把八旗兵的俸祿減到原來的七成,米減到原來的二成,加上物價上漲,八旗兵的生活十分困難,戰鬥力就更加不要說了。

辛亥革命後,八旗制度與清王朝一起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