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15世紀至20世紀,西方從大航海時代不斷革命,歐洲資本主義問鼎世界,在這種優勢下,也誕生了“歐洲中心論”,也就是說西方是引領世界文明的先鋒,在殖民時代,西方文明就是野蠻人邁向文明的燈塔。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但著名的歷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卻對於人類的未來充滿了悲觀,他以一種獨特的見解編寫12冊《歷史研究》主要講述了世界26個主要民族文明的興起與衰落,在的著作當中,也可以看到他是從樂觀轉變為悲觀。

早年他一直認為,人性中愛的一面往往都會戰勝貪婪和侵略性的一面,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曾告訴他,當他們用刺刀去殺人時,他們也感到恐怖,但是站在遠處向敵人開槍,他們就不會覺得那麼恐怖了。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一樣,英法士兵為了區別“人”,將德國士兵叫做德國丘八,當他們不再是“人”時,他們就能夠問心無愧殺死這些敵人了,但要是將他當成一個有有名有姓的德國青年,那麼心安理得殺死他們就困難得多。

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阿諾德也認為人類一定會從這些災難當中吸取教訓,不會在發動戰爭,然而,事實上人們除了不發動核武器之外,已經再用各種辦法將自己弄得疲憊不堪。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1973年,他以一種廣闊的視角去看待整個世界歷史,編寫出了《人類與大地母親》,他摒棄了傳統的“歐洲中心論”,並以比較研究的方法,將人類放在自然當中進行考察,在世界文明史當中,他對中國評價非常高。

阿諾德只有兩次訪問中國,一次是1929年,他從朝鮮輾轉進入中國,訪問了北京、上海等地,第二次是1967年,78歲高齡訪問了中國,就在1974年,他去世了前一年,在跟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十日談話之後,他就整理出了《展望21世紀》一書。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齊聚一堂,就阿諾德提出的世界歷史走向和第三次世界大戰進行了會談,很快得出了一個結論:“人類想要獲得發展和幸福,唯一的辦法是回到2500年前中國的孔子那裡尋找智慧”。

意思是就是說,東方文明,東方智慧是能夠拯救世界的,關於這點,阿諾德在《展望21世紀》也有提到,在阿諾德看來,19世紀屬於英國、20世紀屬於美國,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他很敬佩中國能夠在兩千多年的改朝換代當中,依舊保持著政治和文化的統一,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這樣大一統的局面,他認為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能夠帶全世界的人走出誤區。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預言了中國未來

曾經拿破崙也說過,“不要去打擾中國這頭雄獅”,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為之崛起,中國的歷史,就如同貝殼和沙子,雖然沙子對貝殼有害,但最後結出了美麗的珍珠,阿諾德認為只有中國能夠看透這種真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