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

冷兵器時代,敵我雙方最奠定的戰爭便是“攻城戰”,一方攻城,另一方則在城牆上守城。從表面上來看,防止敵軍進入城內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不讓攻上城牆,一種便是不讓攻破城門。

以城門為例,古代因為冶鐵技術及資源的限制,城門都是木質的。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攻城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城門口架上大火,將城門燒壞不就攻入城內了嗎?而且軍隊也不會損失太多。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21世紀雖然科技發達,但古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覷,他們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以至於攻城時,進攻一方基本不會對火燒城門。對於這一點,有些專家也給出了很適當的評論:“他們不能也不敢”。

那麼,為何會如此呢?火燒城門為何不能用呢?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其中的原因,或許會重新整理你對攻城的認知,理解“影視劇”的迷惑性。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同時也有著兩千多年的軍事戰爭故事。比如,春秋時有孫武的《孫子兵法》,戰國七雄時有“戰國四大名家”,楚漢爭雄時又有項羽、韓信等大才。

可以說,鐵血戰爭是我國古代避不開的話題,每一次政權交替之時,必然會有流血衝突。形勢強的一方攻城略地,形勢弱的一方則全力防守,以等待援軍,抑或者拖到對方撤退。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冷兵器時代,軍隊進攻城池的畫面很壯烈。首先,雙方會進行遠端攻擊,投石機、弓箭等都會給彼此造成重創。隨後,步兵便開始了搭建雲梯、進攻城牆。

其實,真實的雲梯和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雲梯有很大的區別。在古代,雲梯屬於“重型進攻”武器,它的戰略地位不輸弩機,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造出來。

雲梯上下兩端都有固定的機關,可以穩穩地插入土質城牆中、土地中,守城的人很難將它推倒。更甚至,一些實力強大的國家,還會有攻城車,這一幕在《大秦帝國》中有很多的體現,所以不要被電視劇所誤導。

總的來說,對於攻城雲梯最好的防禦辦法,就是用滾石、滾木、猛火油等反擊,不僅會對敵人造成傷害,大火也會將雲梯給損壞,“推倒雲梯”則是最差的一個抉擇,而且基本很難實現。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當然,除了這個“情意結”外,一些影視迷,對古代攻城的戰爭還有一個不解。我們都知道,古代城牆的大門都是用木材製作而成的,戰爭時想要攻破大門用到的就是“衝車”。

這種“衝車”不僅質量大,使用起來也費時費力,在此情況下,便有很多人會覺得:“既然城門是木材製作而成的,為何不直接用火燒呢?”

話說,古代的工匠雖然沒有先進的器械,但他們的智慧卻是無窮的。在修建城門的時候,抑或者修建城牆的時候,他們就想到了這一幕,對於“火燒城門”這一點也有所防範。

或許很多人會想到護城河中的水是救火用的,其實,護城河的主要功能並非如此,讓敵軍不能火燒城門,抑或者說不敢火燒城門,則是另有其它的原因。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木門的材質

上述說到古代的城門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的,可並不是所有的木頭都能製作城門,材質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古代城門的材質大致都是棗木和鐵樺木製作而成。

如果你的家中種過棗樹,就會知道像這類木材堅硬無比,很難被點著,鐵樺木更是如此。同時,古人的科技技術雖然有限,但他們也是相當有智慧的。

在製作城門時,會加入一些“輔助類”的東西,這種東西就相當於現在的“防火棉”一樣,而後再用鐵皮、鉚釘等一類的東西固定住,非常不容易點著,想要燒很難。

在《明史》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公元1461年,有一家姓曹的人作亂,派兵攻打皇城的東安門。他們想透過燒城門,以求快速打入城中去,結果卻事與願違。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守城計程車兵不僅沒有去滅火,反而還去添柴,這讓人很奇怪。其實,木門外面有鐵皮保護,而且城門又不容易燃燒,燒城門是一個相對愚笨的做法。

不僅不利於己方士兵攻城,用“衝車”去撞開城門,還有利於守城士兵防守,畢竟城門燒著大火,你不可能冒著火從那裡衝進來,可以專心於城牆防守。

不能燒,也不敢燒

如上述所言,古代的科學技術相對落後,製作一個城門的工藝是非常繁瑣且耗時的。如果攻城的人將城門給燒了,入城之人想要在短期內想要製作一個城門幾乎不可能。

此時,若是對方的援軍來襲,那麼對於佔領城池的人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的屏障是可以守護的,類似於“甕中捉鱉”這有點得不償失,除非甲方的軍隊對乙方有壓倒性的優勢,他們才會這麼做,比如“屠城”。

古代城門都是木頭做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

另外,即使燒了外邊的城門又如何,想要攻入城中也是很難的,因為還有一道“甕城”。簡單而言,從“第一道大門”攻入後,裡面還有一個難關,那便是“甕城”。

看過《投名狀》的人都知道李連杰殺降的那一幕,投降的人就是被關在“甕城”之中的,四周都是城牆,除了城門之外,士兵們沒有任何一個通道可以逃走,城牆上計程車兵則可以用弓箭輕鬆殺死敵人。

總的來說,攻打城池的時候,燒城門並不是上策,對自己也有不利之處。況且,即使燒掉了城門又如何,“甕城”比外部更難進攻,有點得不償失。

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部隊一般會從城牆上進攻,下面“衝車”衝門相助,:雙管齊下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便是古人的智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舉報/反饋

發表評論

發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