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鄭莊公的小城到北宋汴梁:談談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

開封,古稱大梁、又名汴梁,地處河南東部、中原腹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曾是戰國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後期的都城。

從鄭莊公的小城到北宋汴梁:談談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

戰國時期:鄭莊公始建啟封城,後因魏國定都於此而繁榮起來

開封城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當時這片土地隸屬於鄭國,鄭莊公在此修築了倉城用來儲存糧食併為之取名“啟封”,取意“啟拓封疆”。

(後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為開封)

戰國時期,鄭國的土地被魏國、韓國蠶食,後魏惠王在此建都城,將國都從山西的安邑遷到這裡,並更名為大梁。同時魏惠王在大梁興修水利,大梁憑藉魏國的強盛國力成為當時繁榮一時的名都大邑。

從魏惠王開始,歷經魏襄王、魏昭王等6代國君,魏國皆在此立都,共137年。在這137年之間,大梁始終是是魏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鄭莊公的小城到北宋汴梁:談談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

一座名叫夷門,是大梁的東門,一座名叫高門,是大梁的西門,二門相距10餘里。由此可見,這座兩千多年前的古城規模還不小呢。

然而,大梁城終究是隨著魏國的衰落而衰落。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受秦王之命,前去攻打魏國的大梁。

王賁引黃河水入鴻溝,用水攻灌大梁。大水徹底地衝毀了大梁城,致使城毀人亡,秦兵攻入大梁,魏國亡。昔日的繁榮昌盛,終究成了過眼雲煙。

五代時期:頻繁更替的是短命朝代,開封城卻日益興盛起來

魏國滅亡以後,在秦、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時期,開封不再輝煌,僅僅成為了一座縣城。

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東魏時期,此時開封的重要性日益呈現,成為了中原的交通要道。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東魏將其由縣升為州,是為梁州。

自此以後,北周、隋、唐三朝都在此地設州,號汴州,之所以叫汴州,是因為開封臨汴水之故。唐朝中期,洛陽由於安史之亂的原因,大大衰弱,不能再承擔中原經濟、文化、交通、運輸中心的角色。

而與此同時,開封經過努力,則漸漸取代了洛陽。唐末,這裡成了朱溫的政治基地,後來朱溫篡唐以後,開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朱溫所建後梁的都城。

稍後,朱溫想控制洛陽,便把國都移往洛陽,而在開封設定了副都。雖然開封作為後梁都城的時間稍短,但由於後梁時期賦稅較輕,開封得到了發展。

朱溫所建的後梁很快就被後唐取代,後唐控有中原後,將國家的首都設在洛陽,同樣以開封為副都。

後唐不久後又為後晉所滅。後晉最初是以洛陽為首都。然而,後晉皇帝石敬瑭在洛陽住了一年多,總覺得洛陽的政治、經濟、交通的地位不如開封,於是將首都定在開封,而讓洛陽成為副都。

後晉被契丹滅國後,後漢建立,仍以開封為都城,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後,同樣以開封為都城。

從鄭莊公的小城到北宋汴梁:談談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

郭威駕崩後,繼位的是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稱的周世宗柴榮。柴榮當政後,對開封城進行了改建,柴榮的改建共有三項:

擴拓了開封城內的道路,使主要街道寬度超過30步。

擴拓外城,使開封的外城周長達到了48裡以上。

當年隋煬帝開發大運河,使得江南和黃河流域連成一片,這對中原和江南的經濟溝通和互補有重要意義。而五代時期,由於戰亂,加上人為的割據,使得運河不通。而周世宗在擴拓了疆域的基礎上,以開封為中心,重新疏通運河,使得江淮一帶的漕運可以直達開封,這對開封經濟發展的意義是很大的。開封從此確定了中原政治、經濟、交通中心的地位。

北宋時期:開封城迎來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成為世界性的大都市

後周顯德七年(960),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了北宋,北宋同樣以開封府為都城,史書裡的“東京”、“汴京”、“汴梁”都指的是開封。

那麼為何北宋要將都城定在開封呢?究其原因,應該有以下兩:

五代時期,有4個王朝定都開封,特別是周世宗對開封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頓、修繕,這就為北宋定都開封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趙匡胤在開封是有一班人馬的,因此定都開封更有利於他的統治。

說完北宋定都開封的原因,再來說說開封在這一時期的景象。

可以說,宋王朝時期,是開封城最輝煌的時代,當時的開封經濟文化發達、社會生活繁榮,開封城內的人口多達一百五十萬。

那個時期,開封不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史書曾這樣描述其繁榮景象:“八荒爭湊,萬國鹹通”。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開封城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

從鄭莊公的小城到北宋汴梁:談談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

北宋時期的開封府在佈局上共有三部分:外城、內城和宮城。

外城

外城是在周世宗擴拓的基礎上形成的,其周長約30公里。其中西城牆長7500米,東城牆長8000米,南、北兩城牆各長7000米。城牆厚度一般在15~20米之間,城牆上有城門12座,城外有護城壕溝,稱護龍溝,寬約40米,深11米。

更有趣的是除了上面的12座城門外,開封城還有6座水門,這是因為諸河從城中透過。這6座水門分別是:汴河上水門、汴河下水門、蔡河東水門、蔡河西水門、金水河水門、五丈河水門。

宮城

宮城又稱大內、紫禁城。北宋的宮城是在五代時期皇宮的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其周長約25000米,宮城外圍是內城,內城外圍是外城,這種平面佈局為三重城佈局,對日後的明清城的平面佈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據史料記載,宮城共有6座城門:南面3座城門,由東向西為左掖門、宣德門、右掖門;其餘3面城垣各設1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拱宸門。宮城的正門為宣德門,又稱宣德樓,莊嚴肅穆,金碧輝煌,為北宋帝王活動的主要場所。

裡坊和市

北宋初年,開封城內還是實行裡坊制度,但跟前朝相比,多了“廂”這一級市政管理機構。開封城共分為8廂,廂設廂吏,下轄120坊,統歸開封府管轄。

從鄭莊公的小城到北宋汴梁:談談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

市民都居住在裡坊裡,但宋代開封城的裡坊與唐代以及以前的裡坊截然不同,

北宋開封城的裡坊,打破了以前城市裡坊封閉的格局,所有裡坊都沒有設定坊牆和坊門,而是臨街開門。

開封城裡的街道,縱橫交錯。主要街道有4條,分別通往城南、城西、城北和城東,街道寬大整齊,被稱為御街。除了這4條御街之外,還有許多的的分支,這些縱橫四通的街道,將街區割成方格狀,十分整齊。

宋朝百姓的生活很是多姿多彩,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歸功於北宋對宵禁政策的放寬,所以開封城內開始出現了夜市,許多飲食店、酒店等甚至是通宵營業。

開封的手工業很發達,所以在街道兩旁,店鋪密佈,商號毗鄰,有的張燈結綵,有的扎建綵樓。這和此前的唐朝及唐朝以前都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說有了一些現代城的雛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