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靖難之役中的真實的建文帝葬身火海了嗎?不!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公元1402年朱棣攻陷京城,取得的皇位,史稱“明太宗”。但當朱棣攻入皇城後,只見宮中大火沖天,並沒有發現建文帝。建文帝到底逃走了還是死於大火,這成了永遠的謎題。

在《明太宗實錄》中記載:“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帝,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靖難之役中的真實的建文帝葬身火海了嗎?不!

意思就是說,朱棣看到宮中起火,派人營救卻已經晚了。隨後朱棣對著一名太監找到的建文帝屍體痛哭流涕,說:“對不起啊,我只是想幫你,你怎麼這樣傻啊。”後面朱棣厚葬了建文帝,並停朝三日以示哀悼。

從明太宗一朝的官方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建文帝確實是在大火中喪生,歷朝歷代官方史書也大多延續了這一種說法,但卻存在著種種疑點。

靖難之役中的真實的建文帝葬身火海了嗎?不!

《明太宗實錄》作為明朝的官方史書,自然要刪除對自己不利的史實言論,據說朱棣下令曾對此書進行三次大規模修改,所以《明太宗實錄》可信度到底如何有待考證。

史料記載,當時所謂的建文帝屍體已經滿身焦黑,真假難辨,朱棣又是怎麼能一眼就認出眼前的屍體是建文帝呢?

最令人懷疑的就是建文帝作為明朝第二位皇帝,他的陵墓規格應該是高規格,可後世並沒有發現陵墓,連後世崇禎皇帝想要祭拜也不知何處祭拜。就算是採取了“不封不樹”的方式,按照“遣官致祭,輟朝三日”的葬禮,也絕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後世史書對這一說法也持懷疑態度。

清朝所修的《明史》中記載:“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葬之,或雲,帝由地道出亡。”

靖難之役中的真實的建文帝葬身火海了嗎?不!

這裡的說法很有意思,是說建文帝和皇后一起葬身於火海了,還有可能從地道逃出皇宮了。生與死兩種可能都讓他說盡了,確實夠圓滑的,不過也得出了一個結論,清朝對於建文帝死於大火的說法是持懷疑態度的。

那麼朱棣為什麼要宣告建文帝死於大火,併為此舉辦了一場風光的葬禮呢?

靖難之役中的真實的建文帝葬身火海了嗎?不!

當然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雖然朱棣打下了京城,但當時全國各地建文帝的支持者卻不在少數,當他們得知建文帝的死訊,群龍無首,只得銷聲匿跡。這一切只是朱棣為了皇位的穩固罷了。

或許朱棣也不知道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否則也就不會在即位後派人尋找建文帝了,要知道鄭和下西洋的第一任務就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

靖難之役中的真實的建文帝葬身火海了嗎?不!

至“靖難之役”後,建文帝的去向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來就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也只能寄希望於新的考古發現了。

相關文章

頂部